如何用拳譜指導功夫練習
由於太極拳具有競爭、防身、健身、娛樂、表演、防病、療疾和延年益壽多種功能,因此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各家拳譜對太極拳的描述和有關太極功夫的傳說更是吸引了眾多太極功夫愛好者,為之一生追求的大有人在。但是,如何領會拳譜,很多人並沒有深入考慮。特別是追求太極拳功夫的人在這一方面很容易走向片面,造成功夫老不上身,上了身也不高,最後走向困惑。下面就是「四兩撥千斤」、「粘粘隨手、不丟不頂」和有關「氣」這三個問題來探討一下如何看太極拳譜。(更多太極相關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Taichitang)
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說:「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捨己從人。欲要捨己從人,先要得機得勢。欲要得機得勢,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無有缺陷。欲要周身全無有缺陷,先要神氣鼓盪。欲要神氣鼓盪,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氣收斂入骨。欲要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沉,勁起於腳跟,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宰在腰。上於兩臂相系,下於兩腿相隨。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使開,靜則俱靜,靜是合,合中寓開;動則俱動,動是開,開中寓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雖然是一步一步向前推進,但不等於做到第一步和最後一步自然就有了。其每一步都是後一步的基礎,而每一個基礎都是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和汗水的。
從其論述中可以看出有這些基礎條件要做到:一是動則俱動,動是開,開中寓合,二是靜則俱靜,靜是合,合中寓開,三是勁由內換,收便是合,放即是開,四是上於兩臂相系,下於兩腿相隨,五是勁起於腳跟,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宰在腰,六是兩股前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沉,七是神氣收斂入骨,八是神不外散,就是神氣鼓盪,十是周身無有缺陷,十一是周身一家,十二是得機得勢,十三是捨己從人,十四是知己知彼,這十幾個基礎既獨立又聯繫,都打好了才能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才能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這好比蓋一個高層建築,每一層都是上面一層的基礎,但不等於有了第一層第二層就不用蓋了,第二層照樣得一磚一磚的壘起來。又好比走路,從邢台到北京,你得先到石家莊再到保定再到北京,不能說到了石家莊就到了北京了,但每一段路你都得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走出來,差一步都不行。不管你是大步還是小步、是坐車還是坐飛機,你空中的運動軌跡一公分一毫米都少不了,練功亦是如此,每一步都不能少。
十幾個條件每一個條件都是一個基本功,比如說「神氣鼓盪」,能清楚的說明神氣是什麼。怎麼鼓盪嗎?比如「勁起於腳跟,變換在腿,含蓄在胸,運動在兩肩,主宰在腰」,腳跟上怎麼起勁、怎麼樣在腿上變化、胸中怎麼含蓄、怎樣在兩肩上運動、腰又怎樣主宰?你不能朦朧地覺得知道或者大概是怎樣怎樣,你必須搞清楚,否則你也是迷迷糊糊的練,怎麼能上高功夫?自己檢驗的辦法就是你能說清楚並能用身體表現出來,能讓別人理解和用身體感覺到效果。再者,每一句話達到什麼程度算入門、達到什麼程度算是初級、達到什麼程度算是中級、達到什麼程度算是高級?這都是大課題,需要認真對待,深入研究,達到身心兩合。
太極拳論是先輩們功夫練到較高程度後,對身體體悟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到了那個層次後說出的那個層面上的話。太極拳是一層功夫一層理論,我們如果直奔結論而去,簡單的靠想像去練,一輩子都不會練出好功夫。
拳譜上的一句話可能是對基本功而言,也可能是對套路而言,也可能是對推手而言,也可能是對散手而言,也可能對什麼都適用,需要細心體味,不可一概而論。
拳譜要全面的看,比如拳譜上關於「氣」的論述:「氣沉丹田」、「氣斂入骨」、「氣走與膜?絡?筋、脈」、「行氣如九曲珠」、「氣宜鼓盪」、「以氣運身」、「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氣邊周身不稍滯」、「心為令,氣為旗」、「氣若車輪」等等,既要氣沉丹田又要氣斂入骨又要氣邊周身不稍滯,既要氣宜鼓盪又要氣若車輪又要氣為旗,看起來很矛盾其實不然,這要搞清楚,再者你要先有氣再去理解,否則就無從談起,更沒練。
再說粘黏連隨、不丟不頂。很多人認為太極拳與人相較,必須「粘黏連隨、不丟不頂」否則
就不是太極拳或者就是太極拳功夫不行,這又是片面看拳譜,「粘黏連隨、不丟不頂」也是分情況的,推手可以,散打有時可以有時就不可以,陳長興用武要言中講「或粘而游、或連而隨、或騰而閃… …」。如果你遇到一個拳擊好手,他一秒能打出六七拳,能粘黏連隨的上嗎?不粘黏連隨就不能打嗎?
吳公儀和白克服之戰相信大家都看過網上的視頻,吳公儀的太極拳功夫肯定不一般,而為什麼打出來的效果是那樣的?他用胳膊砸人家打出的手臂,有時人家打來沒砸上,有時人家沒出手也砸了下去,空砸一下,整個過程沒出現人們想像的「粘黏連隨、不丟不頂」等太極拳高明技法,太極拳功夫怎麼成了這樣?難道吳公儀不是太極拳高手嗎?其實不然,吳公儀肯定是太極拳高手,否則他也不可能和比自己小那麼多的高手擂台比試,而是我們對太極拳功夫的用法在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對拳譜的認識產生了偏差。高手相較誰都不可能隨心所欲,門裡和門外的效果不一樣,擂台上和擂台下效果又不一樣,以性命相搏時的效果就更不一樣!一個會比一個難看,但是一個會比一個實用。傳說中的楊露禪和董海川不分勝負,可以想像的出楊露禪也不可能一直和董海川「粘黏連隨、不丟不頂」。
再舉一個實例,一次我和一個太極拳愛好者推手,豈有文化,且自認太極拳理論和功夫差不多,別人都說他手臂硬、有勁力量大,我一和他搭手先用渾厚之法試他並將其發出,倒在兩米開外的沙發上,他說你力量太大,頂不住,我說我沒怎麼用力啊!然後我又換成輕靈圓活的方法和他推,摸著他的勁而不讓他知道,他又說我丟了,我說我雙臂沒和你離開我什麼丟了?我現在隨時可以發你打你,比剛才那一下會更容易,而且讓你摔的更重你信不信?他不讓試,說反正你丟了。這就是對拳譜理解的太片面了,你不頂人家怎麼知道人家的力量太大了,你摸不到人家的勁是你自己丟了,真不知道他對「粘黏連隨、不丟不頂」和「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是怎麼理解的。
總之,我們要學會看拳譜,學會用拳譜,用拳譜指導練功,不要以偏概全,也不要單從字面上看,要全面、深刻地學習和理解,用拳譜指導練功,又要看練出的東西的否符合拳譜,是否能用於實戰,不要在嘴巴上爭對錯、爭高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這樣做艾灸,調氣血,通經絡,女人40歲後再不做就晚了!
※很難得的380條太極拳語錄心得,小編補齊缺失的20條!收藏吧快點!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