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北方言:「半年」不等於「六個月」

晉北方言:「半年」不等於「六個月」

原標題:晉北方言:「半年」不等於「六個月」


晉北方言:「半年」不等於「六個月」


宋旭

一年十二個月,六個月就是半年。


有些時候,「半年」,不等於「六個月」:


十塊錢買回一箱純牛奶——我說這麼便宜,半年都過期了。


村裡征地,村長說每畝給一萬五——上鄰村一打聽,半年標準都兩萬多。

好幾天沒見三黃毛,半年出門了。


今天才知道,太陽半年是圓的。


看你頭髮一直黑錠錠的,半年是染得。


楚莊王即位之初,三年不鳴,三年不飛。半年是大族專權,不到時候。


以上這些「半年」,與「六個月」毫不沾邊。但在晉北一帶方言口語中,存在了數百年。

這些「半年」,與今天普通話里的「原來」、「原來是……」同解。


凡事總有來源,語言亦如此。


晉北方言中的「半年」,源於古蒙語「banaai」,意為「原來的」、「本來的」、「原來是……的」。


古蒙語形成於公元9——10世紀。與漢語一樣,在後期發展中,語音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表現在輔音上,主要是同音位分化與互轉,這從今天不同方言區發音的區別上可以看出。如「g」、「k」、「h」處於同一音位,東部方言發「h」音的,西部多發「k」音。表現在母音上,就是存在「低化」的趨勢。


比較「banaai」與「baital-a」(現代蒙語「本來的」、「原來的」、「沒有改變的」、「一直是……的」),其中的「-a」是「不穩定韻尾」,可發可不發。「n」變成了「t」,屬同音位轉化。

方言里的「半年」,也說「半天」:


「你說你早早出去上班了,半天跟一夥小孩子捉紅三去了。」


「半天這就是家巴雀兒?!」


「半天」,就是現代蒙語「baital-a」之音譯。

今人不知「半天」之來歷,硬說是「弄了半天……(才明白)」——多此一舉。


而古蒙語「banaai」,音譯為漢語,即晉北方言里的「半年」:


「我說半年了不見四黑眼,半年跟人搞傳銷去了」——前一個「半年」與後一個「半年」,不在一個頻道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雁門文叢 的精彩文章:

「鼓與呼」的來歷及其含義

TAG:雁門文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