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化遺存丨福清城頭鎮發現宋代名人林栗墓

文化遺存丨福清城頭鎮發現宋代名人林栗墓

原標題:文化遺存丨福清城頭鎮發現宋代名人林栗墓


記者在城頭鎮五龍村採訪時,在一塊耕地上發現一尊石翁仲。根據其雕刻工藝,其年代初步推斷為明代。秦始皇以他生前大將翁仲之像立在他的陵前,所以,也有人把陵墓前的石人像稱為「石翁仲」。


圖 林粟墓石翁仲


該石翁仲為武官造型,含底座通高約275厘米,肩寬約80厘米,厚約52厘米。記者注意到,該武官雙手按劍,肅穆而立。其神態逼真、栩栩如生,上身盔甲及雕飾十分拙樸。遺憾的是,帽子的頂端被人毀壞。


據五龍村一陳姓老伯介紹,該武官原本豎立在一墓道前,同時還有一尊文官、兩尊石馬、兩尊石羊。文官、石馬、石羊約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人炸毀後,用來蓋房子。而就在不久前,這尊武官也差點被人抬走,幸好被及時發現並制止。如今,村民日夜看護著這一珍貴文物,以防不測。


根據石翁仲的種類及數量,可判斷墓主人為一二品官員。但墓主人叫什麼名字?官居何職?經過專家進一步考證得知,該石翁仲的主人是宋代曾擔任兵部侍郎的一一林栗。

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林栗,字黃中,一字寬夫,今城關人。少時就「篤志好學,留心經術」,「 以聖賢自期」;參加國子監考試得第一名,登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進士,因在對策論文中有議論秦檜的地方,被列為下第,埋沒在下層19年。孝宗即位後,升其為屯田員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講。


孝宗鑒於紹興年間權臣為患的教訓,曾考慮把大權收回,親自處理政事。林栗上疏直言,說了集權於一人身上的害處,勸孝宗廣開言路,信任臣下。孝宗對這些建議都採納。權臣怕林栗得寵,極力排斥他,終於把他排擠出京,到湖州任知州。臨殿陛辭時,林栗對孝宗說:「今天下大勢,元氣雖存,邪氣尤盛。」懇切希望孝宗以社稷為重,不要聽信讒言。但是這件事招致權臣忌恨,就借口根治湖州水害不力,將他解職賦閑。林栗家居八載,直至淳熙年間才被重新起用,累官秘閱修撰、直寶文閣、荊南路安撫,直至兵部侍郎。逝世後,贈少師,謚簡肅,享年69歲。


林栗得宰相陳康伯賞識,薦為太學正,守太常博士。時金人請和,約為叔侄之國,林栗上書要求朝廷不要俱怕金人。孝宗攬權,林栗以為權柄應所在得人,不能讓近臣任意胡為。執政訴於孝宗,說「林粟謂臣等指鹿為馬,臣不願與之同朝」,遂出知江州。


時朱熹召為兵部郎官,二人相見,論《易》等意見不合。林栗上言朱熹「本無學術」、「妄自推尊」,要求將朱熹罷職。孝宗認為其言過當,而大臣畏林栗之強,莫敢深論,惟太常博士葉適上書辯正。又遭侍御史胡晉臣彈劾,出知泉州,又知明州。


林栗精明強幹,才能突出,但性格急躁。論起事來,雄辯可觀,然晚年攻擊朱熹,為其人生一大污點。


歷史事件:林粟劾朱熹




淳熙十五年(1188年)六月,宋孝宗以江西提刑朱熹為兵部郎官。熹至行都,以足疾未即就職。兵部侍郎林栗與論《易》,《西銘》,議不合,讓吏部促熹就任。熹以足疾請告。栗遂劾熹本無學術,拾張載、程頤等人牙慧,稱作「道學」。所至則攜門生十數人,沿襲春秋,戰國時游士的姿態,仰慕孔、孟歷聘之風。今采其虛名,將置之朝列,而熹卻遷延道途,邀索高價,門生迭為遊說。既經陛對,得除郎官,則傲慢不滿,不肯供職。請將熹停罷,以為事君無禮者之戒。章上,孝宗以為栗宮過當,且親見熹足跛。周必大亦證實說,熹上殿之日,足疾未愈,勉強登對。太常博士葉適上疏說,林栗所言無一實者。其謂之「道學」一語尤為不實之詞。「道學」之目創自鄭丙,陳賈附和之。居要路者密相付授,見士大夫有稍慕潔修者,即以」道學」之名歸之。栗襲用鄭、陳之說,將妄廢正人。疏上,孝宗命熹仍至江西任舊職。熹力辭不赴。七月,侍御史胡晉臣劾林栗執拗不通,喜同惡異,無事而指學者為黨。孝宗乃出栗知州。

古時,在城頭五龍村湧泉山麓,建有林栗之墓及「簡肅祠」。林栗著作甚多,有《周易經傳集解》32卷。《林黃中奏議》5卷、《論語知新》10卷、《簡肅集》30卷。


據一林姓老伯介紹,他小時候在湧泉山麓玩耍時,經常在林栗的墓地玩耍,墓碑上有「林簡肅」等字。四周有兩尊文官石人、兩尊石馬、兩尊石羊。文官石人、石馬、石羊約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毀。而僅存的這尊武官石人成為今人研究、考證林栗的重要文物,彌足珍貴。


據了解,該村村民為紀念林栗,早些年修建了「簡肅碑」。該村下一步打算修復林栗之墓,以紀念這位城頭籍高官、好官。


作者:林秋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清市文體局 的精彩文章:

東張水庫水位下降 清代古塔露出水面
煮鼎邊、吃麵條……福清傳統夏至習俗,你知道嗎?

TAG:福清市文體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