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藩之亂差點終結大清,康熙之所以險勝,是因為他死了

三藩之亂差點終結大清,康熙之所以險勝,是因為他死了

原標題:三藩之亂差點終結大清,康熙之所以險勝,是因為他死了


這篇文章咱們來講講康熙削三藩。


削三藩的起因源於尚可喜年老歸遼東,因與其長子尚之信存在隔閡,再加上他知道康熙對三藩的忌憚,從而提出了削藩事宜。

尚可喜的這個舉動正中了年僅只有20歲的康熙帝的下懷,對於削藩,他早已急不可耐,但由於忌憚三藩的勢力,如果自己貿然主動提出削藩,勢必會使三藩叛亂。


此時尚可喜主動請求削藩,正好給了他一個借口,因為既然是藩王自己請求的,那麼他自己就佔據了主動權。



隨著尚可喜請求削藩,耿精忠和吳三桂也假裝意思意思,給康熙上書請求削藩。

吳三桂請求削藩實際上就是做做樣子,因為他料定了康熙不敢對他進行削藩。


如吳三桂所預料的那般,對於尚之信和耿精忠,康熙實際上沒怎麼放在心上,認為削了削了。但對於吳三桂這個平西王,康熙還是比較忌憚的,但僅僅也只是一瞬間的忌憚。


當三位藩王的削藩奏摺擺在他面前的時候,萬業之功蓋過了他對三藩勢力的忌憚。他告訴自己,這是自己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搞定了三藩,自己文可比唐宗宋祖,武可比秦皇漢武。



這一年康熙20歲,自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拿下權臣鰲拜獨掌朝政,康熙的身上有一種極其強大的自信感。我們看順治帝,終其一生,也只敢在多爾袞死後把他的屍體拉出來鞭打泄憤,而他康熙不用,我們說康熙身上有一種開國之君的鄙夷天下之氣勢,這個一點也不假。

但考慮到他20歲的年齡,這種鄙夷天下之自信,有點過於盲目。


從而當時他就下了一個決定,既然三個藩王請求削藩,那咱就削吧!


隨後吳三桂掛起大旗反了!


對於吳三桂的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對於康熙而言,自信的他認為,這場削藩是勢在必得的,反賊吳三桂終將在他的腳下覆滅。


但三藩之亂一開始,瞬間就撲滅了康熙的自信心。


首先,吳三桂掀起大旗之後,揮師北上,氣勢如虹,如清初之時,其率軍蕩平西南,萬軍莫敵,在吳三桂振臂高呼之下,各地反清之士遙相呼應,乘機崛起,遍布十餘之省。


再者,康熙是真沒想到,八旗兵才入關短短三十餘年,便成為了只思酒色,貪昌貨賄之眾,毫無當年關外斬首十里,馬上鐵騎彪悍之風。


這場因削藩而引起的戰爭,沒有按照康熙所預想的那般短短几月便結束,相反是足足打了八年,雙方進行了6次殊死大戰,其中吳三桂贏了4次,在永興之戰戰敗後,康熙徹底慌了,史書用四個字來形容當時康熙的心情,這四個字就是——憂心忡忡!

在這場八年之戰中,吳三桂打下了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此時吳三桂的總兵力和部隊戰鬥力都高於康熙的清軍,從當時來看,吳三桂與康熙已經成就了南北對持之勢,並且勝利的天枰在向吳三桂傾斜。



可是,就在這一個對持的局面下,康熙最終還是「力挽狂瀾」,保住了大清的江山。


總結原因,那就是吳三桂在關鍵時刻病死了,康熙的勝利是建立在吳三桂年邁病死忐忑之下的勝利,吳三桂如果不在關鍵時刻病死,康熙被打敗是可能存在的事情。當然,這只是如果論,不過前面也說了,吳三桂的兵力和軍隊戰鬥力都在清軍之上,再加上6戰4勝的戰績,直線去分析也是可以的。


吳三桂死後,我們都知道,各藩主諸侯亂作一團,給了康熙覆滅他們的機會,進而促成了大清在危局之下的險勝。


康熙後來在險勝之時也發出感慨:「幸得上天和祖宗庇佑,蕩平逆賊,如在拖延數年,將若之何?」



從這段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康熙自己也在後怕,就差那麼一點,後世的康熙大帝便要成為亡國之君了。


我們再回到之前來講,削三藩是康熙身上一個著名的功績,但這個功績只是康熙貪功冒進所得,一點都不值得讚頌。


削三藩時,康熙20歲,除掉鰲拜僅僅過去四年,吳三桂在一年已經66歲,按照古代的說法,66歲已經高齡得不能再高齡了,特別是對於吳三桂最終武將來講,各種傷病會在晚年時期爆發出來。


年僅20歲的康熙面對如此高齡的吳三桂,完全有時間等吳三桂自然死亡,等三藩全部更換到下一代,三藩自然便會成瓦解之態,不用費多大力氣,便能夠使三藩割據結束。


但康熙偏偏要用這八年之戰,數百萬人生靈塗炭,來成就自己的英明神武,千秋之功,結果沒想卻栽了個大跟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二書 的精彩文章:

晚期真實人像照:看看當時的達官顯貴 並非想像中的那般體態肥碩
二戰老照片:被俘虜的德軍士兵 面對鏡頭露出笑容

TAG:不二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