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死亡——從死亡看中國人的生死觀

論死亡——從死亡看中國人的生死觀

人縱使能活百歲,相對於時光也是千古一瞬,終將要面臨死亡,誰也逃脫不了。

談論生死,給人的第一感覺好像是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想不開了,要輕生。其實不然,識破死亡的恐懼,有時候才能讓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

死亡是一個無比沉重的話題,卻是每個人的必答題。不管你是尊貴還是卑賤,富貴還是貧窮,在「他」的面前都是平等的,沒有人能逃出「他」的魔掌。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這樣的詩句俯拾皆是,無不感嘆時光易逝,歲月易老。縱覽歷史,但凡有點權力的人都在追求長生之術,但在歲月的長河中無不淪為笑柄。

原始儒家沒有提供來世關懷。子不語怪力亂神,是對鬼神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由此形成了中國人懼怕衰老,恐懼死亡,追求長生,重視現世的處世觀。直到佛教傳入,這個空白地帶才被佛教的輪迴轉世說所填補。

中國人珍愛生命,在有些外國人看來已經到了迂腐的程度,什麼好死不如賴活著,顯示出中國人對死亡的懼怕,甚至是懦弱。中國確實沒有島國日本那種高自然災害的地理環境所產生出來的追求凋零時的美麗的變態的生死觀,但中國重現世絕不等於懦弱和懼怕犧牲。

孟子喊出「捨生取義」,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道義擔當,中國人在確需要犧牲時,也會毫不猶豫,慷慨赴死。

說到赴死,不禁感慨近代的苦難,有多少無辜的生靈被時代裹挾著死去,屍橫遍野的悲哀讓人潸然淚下,不禁感慨國家無力保障人民生命權利時,每個人是多麼渺小與無助。這裡的感慨當然不是污衊英雄犧牲的沒有價值,我們應該苟且偷生,只是感慨在大時代潮流面前小人物的無助。

說完大歷史背景下的的生死觀,說說個人面對親朋故去時的感受。

至親、朋友、同事、同學的離去讓人痛徹心扉。縱使是無神論者,面對他們的故去總是認為他們並沒有真正消逝,只是靈魂脫離了肉體,去了一個遠離疾病、痛苦的地方。此處靈魂與鬼神無關,只是我們對其生前的眷戀的寄託。

死亡並不可怕,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逃脫,但不可逃脫絕不等於飛蛾撲火式的自取滅亡。坦然處之,必能收到生活的饋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即人心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即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