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禪宗頓悟,以心傳心

禪宗頓悟,以心傳心

禪宗適合什麼人來參悟?

僅僅適合上根人。從人的根性上來說,人分上根人、中上根人、中下根人、下根人四類,這是我按照「四義」來分類的,如下圖所示:

《壇經》云:「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新生不信。」

不但不信,反而會嘲笑。正如《道德經》所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意思就是說:上根人聽聞禪宗,勤快地去實踐它;中根人聽聞禪宗,信則有不信則無,就那麼回事別當真;下根人聽聞禪宗,這東西不當吃不當喝的,想忽悠老子,笑死我了。」

為什麼會出現有人排斥有人接受的情況?

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是通過對其他級別(層面)的否定,以此來確立本級別(層面)的存在。這事就像民眾罵出家人不擼起袖子建設美好家園反而天天閑著搞些假大空,而出家人罵民眾為愚夫一樣。誰對誰錯?這一點正如電視劇《天道》上男主角丁元英說的:「當有人笑話耶穌是傻子的時候,其實誰都不傻,僅僅是兩種價值觀不兼容。」

所以現在可以這麼說:任何人的文化屬性,都是通過對其他級別或層面的文化屬性的否定,以此來確立自己的文化屬性的存在。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被自己的文化屬性給自己划了個圈,自己在裡面老老實實地呆著了。

例如我對甲說了兩句話:A和B。那麼就會出現四種情況:

如果A、B符合甲的文化屬性,甲或說或默認:你說的對。這時甲的文化屬性就會把他劃在自己的圈內,於是出現了認可、點贊、轉發等等。

如果A符合但B不符合甲的文化屬性,甲或說或默認:說的有點道理。

如果B符合但A不符合甲的文化屬性,甲或說或默認;有點意思。

如果A、B都不符合甲的文化屬性,甲或說或默認:真能扯犢子,怎麼還有這樣的人。

也就是說:每個人的文化屬性把自己喜好的東西划到圈內,不喜好的東西屏蔽在圈外以此加強確立自己的文化屬性的牢不可破從而神聖不可侵犯。故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想人能改變自己有多難。

佛教分好多宗派,例如天台宗、凈土宗等等,禪宗只是其中的一門宗派,這就像基督教分好多教派一樣的道理。自己喜歡的才是適合自己的,而自己喜歡的那個,是由自己的文化屬性決定的,由不得自己。好比我喜歡馬克思,這也是由自己的文化屬性決定的,由不得自己一樣,這一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禪宗密義的流傳,是通過以心傳心來流傳的,這一點跟知識還不一樣。知識誰看誰會,誰流傳。而禪宗,脫離文字、物象、圖片、意識諸如此類,以心傳心,默傳心印,不發文憑、沒有學位。

很神奇,也不神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德園 的精彩文章:

TAG:一德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