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縱使對面亦不識

縱使對面亦不識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中著名的四大菩薩之一,代表著大乘佛教裡面「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偉大理想、無盡悲願,以及修學佛法、利益世間的具體實踐。

二千多年來,中國大乘佛教界一直在提倡著:學習、思惟(聞思)佛法,當遵循文殊師利菩薩無上的、甚深的般若大智慧;而修行實踐(修證)佛法,則宜奉行普賢菩薩無盡的悲願和深廣的大行。

直到今天,中國大乘佛教界的四眾弟子們,仍然普遍認同如下三個觀念:

1、大乘菩薩道實踐的典範,以普賢菩薩的成就,為最高榜樣;

2、大乘菩薩道修行的次第,以普賢菩薩的修學,為最極圓滿;

3、大乘佛法度化眾生的無量法門中,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教導,為最佳善巧和最極方便。

因此,普賢菩薩的修學理念,是大乘佛教界所有實踐菩薩道修學的佛弟子心目中,最具體、最系統、最博大、最深遠的最佳典範!

一、名號解釋

梵文?????????,Samantabhadra,音譯為「沙曼塔巴達拉」,漢譯為「普賢菩薩」或「遍吉菩薩」。中國大乘佛教界的四眾弟子們,在每天的早晚功課中,多尊稱為「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的名字,其實是過去無量劫前「寶藏佛」給取的。【寶藏佛言,以是因緣,今改汝字,名曰普賢。】-《悲華經》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普」,即「德周法界、智圓理極、遍一切處、無所不在」的意思。

「賢」,即「至順調善、盡未來際,遍利眾生、最妙最善、榜樣模範」的意思。

普賢菩薩本人,則是依甚深菩提心、生起廣大弘誓願,身、口、意三業,悉皆清凈無染,行遍一切處,具備眾多善法,復能把妙善、妙德、賢德等,普遍地施給一切眾生,故名「普賢」。

在《華嚴經》中,普賢菩薩是毗盧遮那佛最重要的兩位助手之一,長期陪伴在佛陀的右側,象徵著佛法的理德和行德,代表著大乘佛法嚴密系統的理論、順序次第的禪定和豐富具體的實踐。

文殊菩薩,則是作為毗盧遮那佛的另一位最重要的助手,長期陪伴在佛陀的左側,象徵著佛法的智德和證德,代表著大乘佛法走入人群之中的諸多方便善巧、應世化俗和移風易俗的生機勃勃、以及佛法中不共世間的無上甚深智慧和金剛鋒利般的般若正見。

遵循普賢菩薩的行願,修學文殊菩薩的智慧,其實就是把大乘佛法的具體修行實踐和無上般若智慧,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把大乘佛法菩薩道中,所有的「境、行、果」,都迅速地修學契入和圓滿完成。

因此,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毗盧遮那佛,又被千千萬萬的大乘佛教四眾弟子們,尊稱為「華嚴三聖」。

同時,中國大乘佛教界四眾弟子們,還將四川省樂山市的峨眉山,視為普賢菩薩的應化道場;把每年農曆的二月二十一日,確定為普賢菩薩的聖誕吉日。

二、造像意義

普賢菩薩的信仰,最早盛行於印度及西域諸國。【大月氏西、佛肉髻住處國的一佛圖中,有癩風病人至遍吉菩薩(普賢菩薩)像邊,一心念願,時像以右手摩其身,病即愈。】-《大智度論》卷九,龍樹菩薩造,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唐代,中國敦煌地區,已經出現普賢菩薩的造像。大曆十一年(公元776年),《大唐隴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記》記載著:【敦煌石窟中,安置普賢、文殊等變相,各一幅。】

在中國大乘佛教寺院里,普賢菩薩的造像,通常具有如下特點:

(一)頭戴五佛冠:唐朝三藏法師不空翻譯的《菩提心論》記載,「大日如來」為了更廣泛地教化眾生,於是將其自身所具備的五種智慧,分別變化為五個方向的五位佛陀,來協助自己開展度化眾生的工作。這五位佛陀分別是:

1、東方--妙喜世界「阿閦佛」,其身青色,代表「大圓鏡智」;

2、南方--具德世界「寶生佛」,其身赤色,代表「平等性智」;

3、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其身白色,代表「妙觀察智」;

4、北方--勝業世界「不空成就佛」,其身黑色,代表「成所作智」;

5、中央--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其身黃色,代表「法界體性智」。

(二)右手持一枝蓮花或一柄如意,左手結施願印:蓮花,象徵著佛法中菩薩道修行者的身心,清凈無染;

如意,象徵著菩薩道證果聖者的身心,不再受貪瞋痴煩惱的束縛,已經得到解脫自在。

施願印,又稱「與願印」、「滿願印」,象徵著大乘佛法中的菩薩道修行者,能夠幫助眾生實現內心之中的各種願望,能令眾生的所有心愿,迅速得以圓滿實現。

(三)跏趺坐於六牙白象背上:1、跏趺坐,寓意為「身體穩固、神態安祥、內心安靜、寂然不動」。

依照大乘佛法修行之教理,修習禪定,以跏趺坐為最佳姿勢。因為行、住、坐、卧,四種威儀中,行易「掉舉」,住易「疲勞」,卧易「昏沉」,唯坐(跏趺坐)為勝。

跏趺坐還有四種益處:

(1)攝斂身心,速獲輕安;

(2)能經時久,不令速倦;

(3)不共外道,彼無此法;

(4)形相端重,起他敬信。

2、白象:大象行走時,腳步穩重、踏實、不落於空,象徵著普賢菩薩修學法門之特點。《華嚴經?清涼疏》中所說:【普賢之學得於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好象。】

白象,又為世間物種中,所希有和罕見,以此寓意佛法之無上尊貴,芸芸眾生在各自短暫的一期生命中,極為難得有緣聽聞和遇見。

在中國佛門裡,住持方丈平時忙於各種重要事務,很少有時間和有機會為四眾弟子們說法開示。因此,住持方丈每次應請登座說法之前,維那師都會當眾高唱偈頌「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在住持方丈說法結束之後,維那師再次當眾高唱偈頌「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此一程序,已經成為大乘佛教寺院里住持方丈登座說法的例行儀規。

在中國佛門裡,又常常把真正深入經藏、通達教理、修行證果的僧眾,稱之為「法門龍象」!以此讚譽優秀的修行人,經過長期的佛法聞、思、修行後,在其內心世界裡,會源源不斷地湧現出自己可以隨心所欲運用的、猶如「水中游龍、陸地走象」一樣自由自在的般若智慧之巨大力量。

3、白象之六牙:象徵和寓意著:(1)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皆是清凈無染。

【心清凈故見塵清凈,見清凈故眼根清凈,根清凈故眼識清凈,識清凈故聞塵清凈,聞清凈故耳根清凈,根清凈故耳識清凈,識清凈故覺塵清凈,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圓覺經》--唐?佛陀多羅譯。

(2)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3)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4)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

(5)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6)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

(7)佛教僧團集體共住的「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口和無諍、身和同住、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8)佛教四眾弟子們,經過聞、思、修行,所獲得的六種神通:

天眼通—看見眾生輪迴於六道之中一切現狀的能力。天眼視物,沒有距離遠近的限制,沒有白天黑夜的影響,沒有物體隔擋的障礙。

天耳通—聽見六道眾生之語言,聽到世間一切聲音的能力。

他心通—知道六道眾生心中所思、所想、所憶、所念的能力。

宿命通—知道自己和他人,過去生中所經歷的所有往事的能力。

神足通--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身和變化的能力。

漏盡通--斷盡一切見惑、思惑和煩惱無明,徹底中止生死輪迴的能力。

(四)白象之四足,寓意著:1、四聖諦--佛法中的四種最基礎的、可以經得起人們反覆檢驗的、顛撲不破的真理。

(1)苦聖諦:對產生「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些人世間常見的「八種苦」,有著清晰的覺察和認識。

(2)苦集聖諦:對導致痛苦憂惱的原因,有著真實的觀察和剖析。

(3)苦滅聖諦:對熄滅痛苦憂惱的目標,有著真實的見解和信念。

(4)苦滅道諦:對熄滅痛苦憂惱的方法,有著真實的方向、方法和次第。

這四種聖諦,又稱為「正法義」,意即「正向涅盤的法義」。

2、四念處--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3、四正勤--已生起之惡法,令斷滅;未生起之惡法,令不生;未生起之善法,令生起;已生起之善法,令增長和堅固。

4、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5、四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6、四如意足--欲如意足、精進如意足、心如意足、思惟如意足。

7、四沙門向--須陀洹向、斯陀洹向、阿那含向、阿羅漢向。

8、四沙門果--須陀洹果、斯陀洹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9、四涅盤德--常、樂、我、凈。

10、佛陀之四無畏--佛陀於大眾之中說法,無恐慌、畏懼之相。

(1)正等覺無畏:又稱「一切智無所畏「,佛陀於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盡悉知見,於一切法,皆已覺知,從而得安穩和得無畏。

(2)漏永盡無畏:佛陀自己宣言,我諸漏已盡,更不怖畏外難。

(3)說障法無畏:佛陀宣說『染法必能為障』,對因此而出現的任何非難,無所怖畏。

(4)說出道無畏:佛陀無所畏懼地宣說滅盡諸苦之佛法,宣說出離輪迴之道路,宣說修道必能出離苦海之信念。

11、菩薩之四無畏--菩薩具諸智慧,於眾中說法,亦無恐慌、畏懼之相。

(1)能持無所畏:菩薩聞持、憶念一切法,皆不會忘失;菩薩於大眾人群之中說法時,無所怖畏。

(2)知根無所畏:菩薩知曉一切眾生根機之利鈍,隨其所好而宣說佛法,無所怖畏。

(3)決疑無所畏:菩薩抉擇一切眾生疑難,如法應答,無所畏懼。

(4)答報無所畏:菩薩面對一切所問,如法自在,應答酬報,無所怖畏。

古往今來,無數男女老少來到佛教寺院里的普賢菩薩像前燒香、磕頭、禮拜、供養、祈禱、許願和祈求,可是有多少人看到眼前的普賢菩薩像時,內心會想起佛陀的教導和佛法的義理呢?

千百年來,一些沉溺於世間迷信故事和宗教神話傳說的佛教四眾弟子們,在一步步地把普賢菩薩推上「宗教神壇」的同時,也一點點地淡化了普賢菩薩表法的真實用意!

隨著佛陀清凈正法的隱沒,隨著相似佛法的興盛,一位時時刻刻都在無聲說法的等覺菩薩,卻被愚昧無知的人們和不學無術的出家僧眾視為世界上的、宗教界的、佛教裡面的一位「超級大神」,這真是佛教四眾弟子的悲哀!

今天,我把早已被推向「宗教神壇」多年的普賢菩薩,重新從天上諸神的行列里,請回到人間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某些佛教四眾弟子們看到普賢菩薩的塑像、畫像,仍然還是「對面猶不識、縱使相逢亦不識」,我也只好衷心地送上一份祝福:

神的子民們,一路走好吧,阿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海明慧 的精彩文章:

TAG:佛海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