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和高脂血症,談脂色變,不吃脂肪對嗎?
高血壓和高脂血症患者往往談脂色變,似乎每頓飯一滴油星不沾才能夠保持健康。其實這是誤區,重要的脂肪攝入,對於高血壓和高血脂人同樣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人體不能自身合成脂肪,必須由食物提供。
脂類分子常與其他化合物結合在一起,構成脂蛋白、糖脂等,如血漿中含有以類脂、脂肪、蛋白質組成的血漿脂蛋白及同白蛋白結合的遊離脂肪酸。脂肪氧化可供給機體能量,各種類脂是細胞的組成成分,是機體內某些活性物質如性激素、維生素D、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前身,這些都是身體必需的。
人體器官和組織的各種細胞的細胞壁,也是由類脂物質和蛋白質結合而成的;人體需要的維生素A、D、E、K和胡蘿蔔素等脂溶性維生素,必須經過脂肪的溶解後,才能被人體所吸收和應用,故脂肪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利用的重要物質。
1、植物油、犖油、類脂
日常食用的動物、植物油,主要成分是脂肪。含飽和脂肪酸(軟脂酸、硬脂酸)較多的,則熔點較高,室溫下多為固體形態,常稱為「脂」,如豬脂、牛脂、羊脂等動物脂肪,俗稱葷油。
含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較多的,其熔點較低,室溫下多為液體形態,常稱為「油」,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茶子油和能降低血脂的玉米油等植物脂肪,俗稱「植物油」。
嚴格地說,脂肪還應包括類似脂肪物質的類脂。類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腦磷脂、神經磷脂)和固醇類(膽固醇、植物醇、酵母固醇)兩類比較重要的化合物。脂肪和類脂合稱為脂類。
2、脂肪的健康價值
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能促進生長發育,維持皮膚和毛細血管的健康。膳食中若供給多量的必需脂肪酸,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有利於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和治療,也有利於預防或治療心腦血管併發症。
類脂中的膽固醇,在體內可轉化為性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維生素D3,對節人體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沒有膽固醇轉化,性激素無法合成;沒有膽固醇合成的膽汁酸做原料,脂肪的消化吸收就會發生障礙;就會出現多種機能失調,導致心腦血管及多臟器的病理變化,不利於高血壓的調控,甚至引發嚴重的併發症惡化。
高密度脂蛋白因密度大,顆粒小,運動活潑,能移除組織細胞內或血漿中及血管壁上沉積的自由膽固醇及磷脂,充當「清道工」,清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具有疏通血管,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雖然也屬於脂肪,但無疑是高血壓和高脂血症、心血管、腦血管疾病患者最歡迎的能治病的「好脂肪」。
血膽固醇含量正常,有一定抗癌功能;白細胞中嗜異變白細胞,能識別並能殺傷異常細胞或癌細胞,使癌細胞失去活力,並可防止癌細胞轉移;增加飽腹感和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狀。
3、應當攝入多少脂肪
食物中的脂肪供給量,易受飲食習慣、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變動範圍較大一般每日有50克脂肪即能滿足需要;或佔總熱量的25%~30%。應適當控制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別是動物性脂肪要嚴格控制。
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佳配比,應是飽和脂肪酸(多為動物脂肪,含軟脂酸、硬脂酸、月桂酸、花生酸、肉豆蔻酸)、單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含量較多,如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有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酸)各佔33%左右,通常植物性油脂比動物性油脂好。
4、哪些食物提供脂肪
動物性食物主要是豬油、牛脂、羊脂、肥肉,各種畜肉、禽肉、魚內蛋類、乳類及其製品。植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種油料作物的種子,含油甚多;如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大豆油等是人類膳食的主要來源。還有核桃仁、瓜子仁也含較多油脂。穀類食物含油較少。某些食品如瘦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對於食品中不可見的脂肪,常稱為「隱藏」的脂肪。
※高血壓,你還在害怕么?做好這1點,你在也不用害怕了
※高血壓患者睡覺降壓法!這樣枕枕頭,第二天血壓穩定不吃藥
TAG: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