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我們抓狂的陪練時刻——對家長給幼兒參報各類興趣班的思考
八零後九零後的家長們,您是否正帶著孩子穿梭於各類興趣培訓班,是否在陪練過程中,時常爆炸成一頭怒吼的獅子……
現在,從鄉村到城市,幾乎所有家長都在熱衷於給孩子報各類興趣班,甚至很多家長為了陪練自己也參加了興趣班,真是全民掀起了興趣班的熱潮。興趣班的類型很多,有音樂類、繪畫類、體育類、語言類、益智類以及科普類,可以說涵蓋了幼兒園的五大領域:語言、社會、科學、健康以及藝術。
對於這種現象,首先應該給予肯定。因為這說明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審美藝術領域的要求提高了。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正是這一現象最好的解釋。同時,這種現象這也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表面上看報興趣班熱這一現象,我們好像達到最高層次「自我實現」的需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通過初步調查,發現家長給孩子報最多的是藝術類培訓班,主要是音樂以及繪畫兩種類型,比如:鋼琴、小提琴、畫畫等。同時,我也經常聽到家長們的抱怨:陪練他/她彈鋼琴,簡直讓我抓狂,我已經抑制不了自己的怒火……為什麼我們已達到最高的需求層次,卻為何在陪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和孩子都沒有體驗到美感,反而是各種抓狂和暴躁不堪呢?各類興趣班,本該是陶冶學習者的情操,提升學習者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的能力的。事實上,我們為什麼沒有體驗到美,也許我們該思考興趣班熱潮背後的一些原因和問題。
帶著這些問題,我訪談了我班所有給孩子參報興趣班的家長,問他們:給孩子參報興趣班的目的是什麼?以下是家長給出的答案,大體有五類:
——審美的需求,提升孩子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幼兒園缺乏專門的相關課程,需要彌補這一缺失。
——培養孩子的特長,掌握一門技能,不管是升學還是將來走上社會都有幫助。
——周圍孩子都參加了興趣班,我們也得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工作忙,把孩子交給興趣班,家長可以輕鬆些。
那我們的孩子,對興趣班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孩子們的態度無非兩種:喜歡或討厭。在大班下學期末,全班26名幼兒,所有的幼兒都參加了一個或一個之上的興趣班,對全班所有幼兒進行訪談,問他們:是否喜歡上興趣班?結果有12名幼兒毫不猶豫的表示討厭興趣班,他們明確表示不願意參加興趣班;只有不到5名幼兒明確表示喜歡參加興趣班;剩下的幼兒態度不明確,他們說不出是喜歡還是討厭。由此可見,接近50%的幼兒並不喜歡興趣班。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偏差,家長們費時費力費財而我們的孩子並不喜歡呢?以下從家長、興趣班以及幼兒園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家長方面的問題
1、沒有尊重兒童,沒有關注兒童興趣。
很多家長不想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全面發展。於是報了各種類型的興趣班,希望孩子學習各類技能,將來應付升學以及工作的需求。家長更多的是從自身角度出發,並沒有從孩子出發,沒有考慮孩子的興趣,更沒有做到尊重孩子。
2、缺乏思考,盲目跟風。
很多家長,對給孩子參報興趣班的目的竟然是周圍其他人都報了,如果再不讓孩子學點什麼,似乎不是個合格的家長,顯然是從眾。這部分家長給孩子參報興趣班,缺乏自己必要的思考。這類型的家長,很是讓人擔憂。因為他們連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自己的思考,更談不上尊重孩子。
(二)各類興趣班的問題
各類型的興趣班良莠不齊,缺乏必要的教育理念,為了擴大招生,他們更多地宣傳是通過興趣班的學習,孩子們考級成績如何。這種宣傳引導,也成了判斷興趣班優劣的標準。在這種標準下,興趣班追求的不再是讓孩子感受美、體驗美的興趣和能力,而是機械的重複練習,單純的技能技巧提升,這點像極了我們的「應試教育」。
(三)幼兒園的問題
1、沒有開設足夠的課程。
我國的藝術教育起步較晚,幼兒園又一直沒有納入國民教育序列,幼兒園的課程開設一直沒有明確標準。導致幼兒園缺乏足夠科學的相關課程,更缺乏相應的環境創設。
2、缺乏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幼兒園的師資上,缺乏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在前期的人才培養上,並沒有儲備相關專業教師,即使後期有一定的專業教師,但這類教師在學習藝術類專業上,也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導致他們本身就缺乏真正的感受美的能力。同時,某些教師利用自身職務之便,直接參与或跟興趣班的綁帶關係或不正確的引導,造成不良影響。
那如何才是各類參報興趣班的打開方式呢?下面,單從家長角度出發,來說說家長應該如何選擇興趣班。
首先,家長要讀懂自己的孩子。
讀懂自己的孩子,就是要了解孩子的性格興趣點。讀懂孩子是家長需要拿出時間精力陪伴孩子的,而且是用心的陪伴孩子,甚至要設計好陪伴的方式主題。每天花一點時間,靜靜的觀察孩子,像觀察一件藝術品一樣去體驗孩子的每一個表情和動作。比如:孩子在一個人閱讀時,請你一樣保持安靜,觀察他是如何閱讀的。當他看到某副畫面時的表情神態是什麼,並猜想他/她可能想到了什麼。閱讀完後,和他/她聊聊天,問問他/她的想法。在靜靜的觀察中,你才能用平等的對等的眼光看待孩子,把他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審視。在平等的交流中,也許你會發現另一個孩子,原來他是這樣。讀懂了孩子,你就了解他的個性、性格、行為等,再去參報興趣班,也就更加明了孩子可能喜歡適合什麼類型的興趣班。
其次,不包辦孩子的事情。/主動權交給孩子。
為人父母,總期望成龍成鳳,時刻為孩子而準備著,包辦好孩子的一切。但有時,我們不妨做個「懶惰」的父母,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比如:你的孩子正在用積木搭建,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積木要倒了等等。請不要立馬說:「我幫你」,而應安靜的看著他,看他是如何處理的。如果他需要幫助的話,他會來找你。孩子和成人一樣,是在出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的。所以在選擇興趣班時,讓孩子知曉各種類型的興趣班,把選擇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最後,做個獨立思考的家長。
信息社會,我們會接受各種資訊。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如此紛雜的興趣班、面對興趣班的各種宣傳、面對周圍其他家長的瘋狂追捧,要冷靜思考做出選擇。同時,選擇好類型後,要考察興趣班的環境、考察興趣班的辦學理念、考察興趣班的辦學資質等等,最終選擇一個合適的興趣班。
最後,我們重溫一下盧梭在《愛彌兒》的一段話:「他硬是強迫這種土地要生長出那種土地上的莊稼,強迫這種果樹接觸那種果樹的果實……他要像馴馬那樣來訓練人,把人當作花園中的樹木,按照他喜歡的樣子撥弄得歪七扭八。」這段話,不正是我們當前興趣班熱潮的真實寫照嗎?為了我們自認為合理的目的,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參加各類興趣班,做著他們不喜歡的事情。到頭來,也許我們收穫的終究是「歪七扭八的果實」。我們真的不能再把「尊重兒童,尊重兒童自身發展規律」作為一種口號,而應「遵循自然,沿著自然指明的道路前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強大、獨立、有創造性的孩子。
解決辦法很多,但最根本最基礎的只有一個就是: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兒童、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EOS主網啟動帶來了什麼,炊事團6月9日行情分析
※linux是什麼?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