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劉姥姥一定要變成劉「外婆」,官方回應來了!

劉姥姥一定要變成劉「外婆」,官方回應來了!

20日,有網路自媒體發表文章,稱滬教版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文《打碗碗花》把「外婆」改成了「姥姥」,引發了網路討論。

搜索課文原文可以發現,作者文章中寫的全篇都是「外婆」。

網友@白兔老爸 曬出女兒7年前的課本,那時候還是「外婆」,並沒有做改動。

另一篇課文《馬鳴加的新書包》中,「外婆」也被改成了「姥姥」。

外婆為什麼要改成「姥姥」?

許多網友表示無法理解這樣的修改

還有人找出了去年教委針對此問題的答覆

上海教委認為「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查閱第6版《現代漢語詞詞典》,發現「外婆」一詞上確實標註「方言」,而語義為外祖母的「姥姥」一詞無此標註。

這也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天才胖次少女:哈?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才是普通話吧?只聽說過狼外婆沒聽說過狼姥姥。

@好奇心害不死的汪:我一直以為外婆是普通話,姥姥是北方方言~

@唐藥片: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所以「外婆」是方言這種說法沒有問題。

@肖夢69:我是北方人,我們也叫外婆的呀。

@風雨正好你也是:可能因為上海是南方,很少看到「姥姥」這種表達所以才改吧。我北方人,從小在書上看到課文里都叫外婆,好奇地上網搜了才知道外婆一般是南方叫法。所以其實改一改也無妨,讓北方孩子多見見「外婆」,南方孩子多見見「姥姥」也挺好的吧。

@躺在衣櫃里的魚:以後只能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專家:文學離不開個人所使用與附著的獨特語言

有專家認為,《打碗碗花》是一篇散文,文學的本質就是承載、表達、構建人類的情感世界,情感離不開個人經驗,離不開個人所使用與附著的獨特語言。

語文教科書收錄名家名作,除了讓學生學習書面語言的規範表達之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育學生的文學素養。如果簡單粗暴地篡改作家的用詞遣句,破壞原著獨特的語言風格,這既是對於作家的不尊重,也與培育學生文學素養這一目的背道而馳。如果生硬套用「詞典規定」這一標準去衡量,不知道有多少名家名作會被改得面目全非。

官方回應

關於網路熱議的「外婆」與「姥姥」話題,上海教育出版社昨深夜回應:

6月20日,某網路自媒體發表文章,稱滬教版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文《打碗碗花》把「外婆」改成了「姥姥」,引發了網路討論。我社接到市教委教研室要求,第一時間進行了全面核查,基本情況如下。

在滬教版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稱謂,也有「姥姥」的稱謂,「外婆」的稱謂出現了8處,「姥姥」出現了4處。滬教版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是為了落實該學段識字教學任務的需要。「外」「婆」「姥」三個字都是小學二年級識字教學的基本任務,「外」字安排在二年級第一學期第4課中,「婆」字安排在二年級第二學期第18課中,「姥」字安排在二年級第二學期第24課中,即在認讀「姥」字前,學生已經認讀了「外」「婆」兩字。

關於稱謂,儘管「外婆」「姥姥」沒有絕對的地域區分,但通過此事,我們認識到,語文教材編寫除了要考慮學生識字規律和增強學生對文化多樣性了解外,還要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和語言習慣。我社在今後的教材編寫和修訂過程中將予以高度關注,並防止再次出現類似情況。後續我社將協助教研部門共同做好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過程的指導,以準確把握並充分考慮上海地域文化和用語習慣。

此外,有關網路媒體引用的對「姥姥」一詞使用的答覆,與滬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無關,是2017年對讀者來信反映本社《寒假生活》中一道英文翻譯題翻譯方式的回復。

我社熱忱歡迎社會各界對教材出版予以關注,共同為中小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讀物。

特此說明。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年6月21日

上海市教委也對此事做出回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國家與社會的博弈:啟蒙時代法國的公眾輿論
個稅起征點上調至5000元,那調整到1萬元可行嗎?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