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木非虛構紀實長篇小說《義人》

老木非虛構紀實長篇小說《義人》

新書推介:老木非虛構紀實小說《義人》

《一部於文學之中見哲學的好書》----)——評老木長篇新著非虛構紀實小說《義人》

文/穆紫荊(德國)

2018年4月9日中午,當收到老木發給我的書稿後,我很有興趣地瀏覽起來。因為我知道他要寫這本書大約已有半年。當時我和他正一同在籌備和撰寫以2015年單騎送鐵證環球行為主要內容的回憶錄。在按照他和我商定的這本書的結構中,就有涉及到有關他這本《義人》書里五個人物中的四個人物。只是,由於主題的限制,在我們的回憶錄里,將重點放在了環球行的過程上,而對這四個義人的前前後後,無法一一詳細地展開。而這個遺憾,在老木的這本《義人》書里,得以彌補缺憾。所以,我很有興趣,也很有點迫不及待地想先睹為快。

這本書接近15萬字,裡面的照片過半百張。寫了何鳳山、拉貝、張純如、辛德勒和饒家駒這五個義人。這幾個人名,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已不是聞所未聞,而是基本上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了。然而,老木的這本書,最難能可貴和與眾不同的特點在於:

1

他不僅對這幾個人物的事迹做了詳細的敘述,同時也從個人對人性和生命所做的研究出發,做了周到而全面的分析。讓讀者對這五個義人,有了完全和之前不同的,更為客觀的認識。

比如在寫到何鳳山向在奧地利的猶太人發放前往中國的簽證時,他寫到:「猶太人的處境,是世界各大國的政府都在與德國法西斯「合作」,配合德國的「紐倫堡法案」,關閉猶太人離開德佔區,最後斷絕他們的生路。當時的西方各國,無疑是配合法西斯德國制定和實施滅絕猶太人政策的幫凶。對最後600萬猶太人被納粹屠殺,負有良心和道義的責任。當時奧地利的猶太人紛紛想方設法申請目的地國家的簽證,離開奧地利。求生的慾望使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每天奔走於各國領事館之間,但大都沒有結果。當時的奧地利,總共有50多個國家的領事館,那裡的外交官都對猶太人大門緊閉。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何鳳山拯救猶太人脫離納粹虎口的義舉就顯得更加珍貴和榮光。」

比如對於辛德勒為什麼有能力救下猶太人之舉的背景,他是這樣分析的:

「二戰期間,辛德勒因為納粹黨員的身份和與軍方搭上特殊的關係——而其他商人不具備這樣的特殊關係。因而,辛德勒能夠得到軍方的大量訂單。加上辛德勒有低廉的猶太人勞動力,軍方的銷售和供應渠道等諸多特殊有利因素,加上他的工廠地理位置特殊(靠近蘇聯邊境),使得本來並不具備生產經營天賦,無能力在正常環境條件下管理好工廠,經營優良產品的辛德勒,因為有了他人難得的機會和條件,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獲得了生產的較好發展,得到了優厚的利潤和二戰時難得見到的「成功商人」形象。」

這種具有歷史性的觀察角度和眼光,是老木這本《義人》最吸引讀者的地方。

又比如對於張純如的患病和辭世,此書共有整整兩頁多達9個要點的精彩分析和深入探究。其深刻和全面堪稱史無前例。只是為了保持讀者對此書的第一欣賞力,我在此故意將其省略。

2

在用對具有歷史感的深邃的眼光來研究人物的同時,還能夠用比較的方法,將人物做一個橫向的對比,這是老木在他思考方法上的一貫優勢和寫作上的另一大特色。

比如,對於他筆下的這幾個義人,他寫到:

「靜下心來細細思考,饒家駒在自己人生的最後十年(1937-1946),似乎一直在反覆地做著同一件事——建立國際安全區、救助戰時難民。而且他一生組織救助的難民人數,遠遠超過當時在南京的拉貝等二十幾位義人(25萬人),維也納的何鳳山(有數據的0.2萬以上,估計0.5萬人以內),在哈爾科夫的辛德勒(有數據的0.12萬,相傳共約0.2萬人)的幾位義人拯救難民的總和還要多!據粗略統計,饒家駒生命的最後十年,他分別在不同時間的多個地方以建立安全區的方式、以教會的慈善救助為依託,從事拯救和保護難民的事業,幾個地方救助難民總數的粗略累積(不含他參與建立的南京安全區以及之前在中國的救災時救助災民的數量),他以人間的正義之心、慈悲之心救助戰時難民應超過50萬人!」

由此我們可對此書的價值,也更有進一步的窺見。即目前研究這幾個人物的文章和資料,並不是一點都看不到,但是迄今為止,所有的研究者或作者,都只是局限於一個人本身在寫。而只有老木,將他們在同一時期,所做的不同的事情,放大到一個平面上來比較和觀察,由此便得出了別人所沒有認識到的結論。就像上面所舉的這些例子,他得出饒家駒所救出的難民,比其他三位(張純如除外)加起來的總和還多。

我至今都還能夠記得,當老木將這一發現興緻勃勃地描述給我聽時的情景。這也令我深感意外。回想2015年,老木在帶領以摩托車手胡忠旭為主角的行動小組在柏林聽劉淑芳大姐說和發現這一併沒有事先陳列在我們行程計劃之內的饒家駒事迹之後,他堅決要將去饒家駒墓地加入到行程的決心。為此,我不得不在後台替行動隊處理和安排並更改了為之所牽涉到的方方面面。那時,他似乎就有了一種直覺,預見到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和值得去了解和認識的人物。而現在,這一切,都在這本書里,給予了充分的展現和分析。

3

他的這本書,是迄今為止對這五個義人資料最全的一本書。可以說一個「全」字,是這本書的又一閃光之處。就拿我們上面剛剛提到的饒家駒來說,光光是圍繞對他的評論,此書就羅列了有:美國學者阮馬霞筆下的饒家駒、淞滬會戰時期,英國駐華司令、陸軍少將史沫萊特評價饒家駒、中國學者評價饒家駒、饒家駒與「上海國際救濟會」、被救助的中國難民記得「大鬍子爺爺」饒家駒等五個方面。可以說是籍一書,見全人。這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第二個人和第二本書能夠做到這一步的。對於其他幾個人物的描寫也同樣如此。可以說,這也是我個人讀此書後的一個大感受之一。到圖書館去查這5個人,還不如讀老木的這一本書《義人》來得更直接和更全面。

4

也就是全書最為耀眼和輝煌的部分,在於它的第五章節。老木在寫完和分析完這些義人之後,他一個轉折,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問題:

「探討完四位義人的行義故事和生平,許多矛盾和疑問令人禁不住掩卷沉思:人類有共同的正義嗎?它是民主自由這個被稱為普世價值的價值體系嗎?如果不是,該是什麼?」

是啊,如果不是,那又該是什麼呢?老木以犀利的目光和敏銳的思維,引導讀者向更高處看去。他指出:「本書中的四個偉大的義人,在行義之前都是有著複雜的甚至有些負面使命的人。他們最初的工作和目的都不是救苦救難、仗義為民的天使性的工作。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教育、宗教的身份與背景;他們生活在一個歷史時期,卻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境況下。他們本是一些本質不同、目的不同、種族和宗教都不相同的個體人。」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去做了一件同樣的事情呢?這就是這本書在最後要揭示給讀者的兩個字:正義。

為此老木對正義做了4個標題性的全面概括和論述,它們是:尋找和發現正義、崇拜並敬畏正義、錯解與背離正義以及人間的正義永存。比如在第1點尋找和發現正義中他指出:

「人們先天的「本心」(惻隱之心、本性)天然俱在。只是在後天的學習、教育、生活習慣等因素的不斷遮蔽下,才有了地域的、民族的、宗教的……各種差異性的外在形態。但是「本心」不會喪失。它只是被深深埋在慾望、名利、習慣的深處,只有生命遇到了強烈的震動、刺激,尤其是遇到生本身巨大的刺激和變化,或者被逼迫到死亡邊緣的重要關頭,它才有可能猛然覺醒過來,趨使人們不得不按照它的要求去啟動意志力和行為,做出同情和拯救同類行為。

這種人性的「受激反應」給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提示:在人類歷史上所有的人群之中,都有著共同先天的、最基本的人性內容和尺度。雖然它只有在某些關鍵特定時刻,受到激勵才會顯現,但是它是始終真實存在的。這進一步提示我們:人類要解決因為利益、需要、慾望所產生的現代矛盾,強調各自的特殊性是沒有建設性作用的。只有明確地認定、提出並共同堅守人類最基本的人性價值,(真正一直伴隨人類的普世的價值——平等、友善、正義)並以此為標準,平衡和包容不同地域和種族的文化、文明和生活習慣的差異的價值尺度,而不是以某一種自以為「先進」的價值尺度去強行推廣,改造別人,人類才能找到共同的行為規範並解決因為價值尺度的不同所引發的非善意爭鬥及戰爭。」

李永華,筆名老木,祖籍聊城,法學本科。出國前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從事管理與科研工作。1991年出國,捷克華僑商人,華文作家。鹽城師範學院特聘教授。中國詩詞學會會員。歐洲華文詩歌會創始人兼榮譽會長。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曾任副會長。曾學習電子學、法學、農學等。1993年起任捷克金橋有限公司總經理,創辦捷克最早的華文報紙「商會通訊」。和參與創辦「捷華通訊」和「布拉格時報」兩家報紙,為報紙撰寫了大量社論、新聞、通訊、評論及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2001年加入歐洲華文作家協會。2006年與捷克文友創立了「捷克華文作家協會」任首任輪值會長。在兩岸四地,報刊雜誌發表發表多篇散文、小說、詩歌、論文。參與歐華作協多次合集供稿並參加了歐華二十年文集中的詩歌、散文和小說部份的編輯工作。個人著作:「老木詩選」、散文集「石子路」、中短篇小說集「垂柳」、長篇小說集「新生」、隨筆集「直覺世界」、雜文集「心繫故園」、時政集「微言百則2016」、「微言百則2017」以及非虛構紀實小說「義人」。 主編捷克華文作家合集「布拉格花園」,作為副主編,參與編輯《世界華文微型小說作家微自傳》和《亞洲華文 微型小說選》,2017年策劃並出版歐洲華文詩歌會作品集《且待薔薇紅遍》、《且待君歸於則》、《流雲又送南歸雁》、《相攜日月同輝處》、《天那邊的笛聲》和《海這邊的足跡》。

由以上的作者簡歷,我們可以看出,老木,他不僅是一個擅長寫小說和散文以及紀實文學的華文作家,他更是一個擅長哲學思考和研究的法學本科人才。所以在他的目光和筆觸所到之處,他都有獨到的能夠升華到哲學層面的見解。這就是我要在這第四點裡所要想讀者指明的——於文學之中見哲學是老木在這本書里,最具光芒的一大特點。

在此我們恭賀並感謝老木為歐洲文壇的繁榮又添磚加瓦。

聯繫渠道:微信號 qinchasiaoxu

穆紫荊簡介

穆紫荊,德籍。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理事。中國廬山陶淵明詩社副社長。歐洲華文詩歌會創始人兼會長。國際新媒體組織副秘書長。中國江蘇省鹽城師範學院特聘教授。德國八音音樂藝術學校文學顧問和指導。

1962年生於上海。198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1987年留學後定居德國。自90年代中期開始寫作,作品見諸於歐美華文報刊。微型小說《無聲的日子》被《香港文學》被收入2010年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展。散文《又回伊甸》獲2010年江蘇省太倉市首屆「月季杯」文學徵文榮譽獎。微型小說《一份額外的禮物》獲2013年黔台杯世界微型小說大賽優秀獎。《外星人的故鄉》獲2014年首屆世界華人微型小說雙年獎。詩歌《我的蓮心》獲2015年蓮花杯第三屆世界華文詩歌大獎賽銀獎。2016年散文《緣分/夢在故鄉的一道禪茶》入圍第二屆世界散文大賽夢想照進心靈前五十名。同年,散文《葉落之痛》獲新浪網「蒲松齡散文大賽」二等獎。2017年微型小說《青春無悔》獲黔台杯世界微型小說大賽優秀獎。同年,小說《坐在一條板凳上》獲2017年紫荊花杯世界小說大賽三等獎。同年,詩歌《遠歸》獲2017年紫荊花杯世界詩歌大賽優秀獎。

著有散文隨筆集《又回伊甸》、短篇小說集《歸夢湖邊》、中短篇小說集《情事》、詩詞集《趟過如火的河流》和給個人精選集《黃昏香起牽掛來》。 增補老木長篇小說《新生》。主編教育集《東張西望》、環保集《歐洲綠生活》、歐洲華文詩歌會作品集《且待薔薇紅遍》、《且待君歸於側》、《流雲又送南歸雁》、《相攜日月同輝處》、《天那邊的笛聲》和《海這邊的足跡》。

老木書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人合一悟善歸道 的精彩文章:

TAG:天人合一悟善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