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神賜福的講道:133.如何講一個動人的故事
點擊第二個藍色字並關注,免費收到好信息
第7部分 故事及例證
如何找到具啟發性、可信度又吸引人的例證
133.如何講一個動人的故事
起頭,中段,及結尾的目的
作者:拉遜
一個故事要講得好,無論是聖經故事或其他故事,必須要有一個起頭,中段,及結尾。特別是簡短故事,一到五分鐘長,就是我們講道中經常用的。每部分(起頭,中段,及結尾)都是必要的,各有不同的目的。
起頭
簡短故事的起頭有三個目的:
1.給聽眾一點頭緒
我們必須供應有關故事發生的時間及地點等最少量資訊。比如開始時的人物,這故事發生的時間及地點等。聽眾若沒有足夠資訊,他們會分心,常覺得無奈,無法充分了解故事的發展或其結構。
然而,太多資訊顯得拖泥帶水,也會令人失去興趣及無奈。一個故事從頭到尾要有情節動向。
「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路10:30)在這簡短故事的起頭,耶穌用簡短兩句話,給了聽眾所需要少量的資訊。至於那人有多少兒女,他叫什麼名字,他長相如何,這些都與故事重點無關,所以耶穌也不提。
聽眾也想知道故事是真實的還是編的,所以,若是真實故事,用實際的姓名及發生日期,表達是有根據地。若是假想的故事,用一些詞句向聽眾表明,如「有人說過這故事……」或「在某城有一人與他母親住在一起,我們就叫他比爾……」
2.佈局複雜因素
複雜因素(也被稱為衝突、不安定、張力、問題等)是故事之所以成為故事的必要條件。只敘述一些事件,不是故事:「我去店裡買了雞蛋,回到家裡看電視後,上床睡覺。」
一個故事有情節,情節就帶著戲劇張力。「昨天早晨我去店裡,當我走到水果攤前時,我發覺我忘了太太要我買的東西,我心想,啊呀糟了!她整天所在的地方都沒有電話,而今晚她的父母會上我們家裡來吃飯。」
我們要在故事起頭時佈局複雜因素,因為它能引起人的注意及興趣,也是令故事開始有意義。
然而,若可能的話,在困境出現以前先簡述事件情況。「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這佈下戲劇性的變局;若聽眾至少有稍有安定的感覺,以後的不安定令人更驚動。故事會經過一個循環,從安定情況到問題發生,然後轉機及問題解決,然後回到安定情況。
要小心這佈局需簡短,不要在起頭就透露一些結局,以免失去故事所有的張力。例如:「昨天我岳父母要上我們家裡來吃飯,我的鄰居及時給了我所需要的,救了我一命。早晨我去店裡,當我走到水果攤前時……」
3.顯示重要人物的動機
這使得故事有興趣及深度。當聽眾知道故道主角為何急著要解決複雜情況時,他們更替那人著急,並對他更有同情心。換句話說,他們更關心故事的進展。
「昨天早晨我去店裡,當我走到水果攤前時,我發覺我忘了太太要我買的東西;我心想,啊呀糟了!她整天所在的地方都沒有電話,而今晚她的父母會上我們家裡來吃飯。自從那次在感恩節大餐中,我諷刺了他們完美主義的傾向後,他們已有四年沒有和我說話了。」
當你描述人物時,記得沒有人是完全好或完全壞,十分有信心或滿心懷疑。現實世界的不分明情況,使故事顯得更真實。
「自從在感恩節大餐中,我諷刺了他們完美主義的傾向後,他們已有四年沒有和我說話,出乎意料的是,他們那次感恩節大餐竟忘記帶蘋果派。」
一個例外的情況,是當你要講的是與聽眾想像的相反。「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路10:31-33)
中段
簡短故事的中段有兩個目的,我會併在一齊討論:(1)預備,及(2)描述一個大轉向。
轉向是導致高潮的行動、洞見、決定、或事件。在某些故事裡,轉向就是高潮;在其他的故事裡,轉向直接導致高潮情節,解除一切的張力。「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
轉向一詞本身便意味著故事該有出乎意料的意思。通常,事件越驚奇,故事越有力。但是,轉向不就與故事之前所談論的完全相反,或不相稱;否則的話,故事顯得不真實。當有需要時,微妙的預兆能成為更有效的轉向及高潮。
預備轉向時,有效的中段敘述要有一兩次說到在解決困境時是如何不成功。「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若沒有失敗的嘗試,故事的結尾便顯得很柔弱。
此外,中段在預備轉向時,添入有關人物、困境詳述、新人物介入、轉向預示等重要資訊。從戲劇性的觀點來說,最好的轉向準備是使困境每況愈下的成分。例如:「這晚餐是如此重要,我不顧一切地張羅;我買了一推車的食物,沙拉用品、水果、肉類、麵包、甜品等等。從這一堆如山的食物里,我們總可以準備一頓像樣的晚餐吧!但當我去付錢取錢包時,我的心跳幾乎停止:口袋空空。我是否把它掉在停車場了?有否留在家中?」
最佳的故事在預備及描述轉向及高潮時,令人覺得能了解、可信、滿意、感動。因為,轉向及高潮是故事中通常發展得最完整的部分。此處,常常對話用得最多、佈局描繪得字完整的部分。此處,常常對話用得最多、佈局描繪得最詳細、用道具象徵故事的重要成分、行動描寫得最有條理(不要太過分以致顯得冗長)。更完整的描述令人知道這是故事最重要的部分。
「……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路10:33-35)
結尾
簡短故事的結尾有三個基本目的:
1.描述高潮情境
高潮是複雜因素之解決。若轉向不是實際的高潮,那麼高潮要緊接著轉向,開始故事的結束。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撒瑪利亞人的行動是轉向也是高潮。
2.顯示轉向與高潮的後果
故事寫作用語稱此為收場。簡短表明轉向與高潮,使局面轉向安定狀態。此外,雖故事已完成整個循環,還要再表明人物及情境如何有改變。例如:「那頓家庭晚餐的食物是乏善可陳,但誰會想到結果岳父和我竟成為至交?現在幾乎每周我們都會通電談論某些事。」
3.給人感覺故事已終結
不要留下任何未了情節,讓人繼續猜疑,認為尚未了事。但小心不要像已將飛機降落在跑道上,又起飛降落好幾次,結尾的各部分都應是簡短的。故事已講完,張力已消除,後果已表明。以一肯定,有終結感的句子結束故事,然後用一兩句話連接到以下的講章。
「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他說:「是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行吧。」(路10:36-37)
有效的講故事者,從眾多細則中選出該採用哪些,忽略哪些,明白故事起頭、中段,及結尾各個獨一的角色,能幫助你有目的地作決定,講出會改變生命的故事。
——本文轉摘自《講道工作坊》——
共
沐
主
恩
「蒙神賜福的講道」公眾平台
是講台侍奉的好幫手!
一間沒有道聽的教會是一間死的教會。這是一個不變的原則,神是用祂的話來甦醒、餵養、感動、指引祂的百姓。何時人能忠實地、系統地講解聖經,神就藉著這樣的講解給祂的百姓異象,沒有異象民就滅亡。(史托德)
還沒關注的,趕快關注加入吧!
長按下圖二維碼,免費訂閱釋經講道大綱
?釋經講道的好處:1.給我們權威。2.無窮的題材。3.幫助我們在聖經上下功夫。4.比其他形式的講道有深度。5.激發人愛慕神的話。6.信徒容易得到餵養。
?關注我們妥妥沒錯!哈利路亞。
本文對您若有幫助,就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吧!
TAG:蒙神賜福的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