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角 《說謊》摘錄
這篇摘錄比較長,是小編當時讀《說謊》這本書的讀書筆記
文字多,配圖少,比較乏味,但是乾貨滿滿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或者直接去看原著
01
1.鑒別他人是否說謊,準確率最高的情況是:
第一次說這個謊言;
過去從未說過同類型的謊言;
說謊的代價很高——最重要的是,面臨著嚴厲懲罰的威脅;
抓謊者不預設立場,不驟下結論;
抓謊者懂得如何鼓勵嫌疑人講述自己的遭遇(講得越多,鑒別的機會就越多);
抓謊者與嫌疑人的文化背景相同,語言相同;
抓謊者套取更多信息,而不是拿來證明謊言;
抓謊者要意識到,如果嫌疑人無辜,那麼判斷起來會有很多困難。
2.有的謊言天衣無縫,有時判斷純粹靠直覺。
3.大多數謊言之所以穿幫是因為壓抑的情緒泄了密,和謊言有關的情緒越強烈,情緒的類型越多,就越容易出現某種形式的行為線索。
4.對於那些想要識破政治謊言或犯罪謊言的人,我的忠告是:關鍵不在於是否忽略了行為線索,而在於保持高度的警惕,知曉風險並抓住機會。
5.真相同樣可以拿來傷人,甚至使人痛不欲生。
6.謊言的定義是:存心誤導別人的有意行為,事先未透露其目的,並且對方也沒有明確要求被誤導。
7.說謊有兩種主要形式:隱瞞,省略真實信息;捏造,把假的信息當成真的說出來。
8.越是強烈的情緒,越是極力隱瞞,情緒的信號反而越容易泄漏出來,這時候,裝出另一種並非真正感受到得情緒,將有助於掩飾需要隱瞞的情緒,因為隱瞞情緒而露出的破綻,也可以藉此掩蓋。
9.偽裝的情緒不僅可以產生誤導作用,而且也是最佳的掩飾道具。當情緒感受十分強烈時,保持面部冷漠和手指靜止是極為困難的。外表看起來喜怒不形於色是最難保持的樣子,但擺出另一種姿態,用另一套能藉機為真實情緒提供出口的行為來回應質疑,則容易的多。
10.任何情緒都可以作為偽裝以掩飾其他的情緒,而笑容則是其中最常用的。笑容可以掩蓋任何的負面情緒——害怕,生氣,憂傷,厭惡等等。
11.禮貌交往的潛規則已經給出提示:在此時表達真正的情感是不必要的。
12.笑容最常被用來作為面具,還有另一個原因,即笑容是最不需費力就可以隨便做出來的表情。
13.充場面的笑容如果在持續時間上不對,比如在臉上僵得太久或者一閃即逝,都會讓人感覺不真實。笑容出現的時機不對,也會讓人看破,配合著對方言辭而來的笑容,出現得太早或太遲,也會讓人覺得不真實。
14.除了隱瞞和捏造,說謊還有很多種方法,其中一種就是說謊者不否認真實情緒的存在,但卻捏造情緒產生的原因。另外還有一招,就是故意誇大和扭曲事實,讓受騙對象懷疑其真實性,這就是所謂的「真話假說」。當傑里問露絲在跟誰打電話時,她大可以故布疑陣說:「跟情人呀,他每個鐘頭都打來,我們每天上床三次,非得時時保持聯絡,不然無法安排」誇大事實既消遣了傑里,也讓他虛實難辨。所以,開玩笑的口氣或表情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還有一招與真話假說相近,就是「避重就輕」;另外還有一招,可以讓說謊者不需要半句假話,卻達到不講真話的目的,這一招就是「虛應敷衍」「老李啊,老李。。。老李啊,沒話說,沒話說。。。」
15.說謊者泄漏真相的錯誤,我稱之為破綻;說謊者的行為雖未泄漏真相,但告訴我們他是在說謊的錯誤,我稱之為說謊線索。要想知道真相,就得從表情,聲音,口誤或者某種能泄漏她真實情感的肢體行為中找出破綻來。破綻可以泄漏的東西雖然多過說謊線索,有時候卻也只能提供給受騙者部分信息,而不是全部真相。
16.破綻或說謊線索可謂比比皆是:表情變化,身體行為,聲調變化,口水的頻頻吞咽,呼吸的深淺變化,說話停頓或打結,口誤,微表情,肢體動作的失誤等,都會泄漏說謊的蛛絲馬跡。
17.無法預知什麼時候需要說謊;說辭編的不夠周全,無法應付情況的變化;不記得自己講過的說辭。。。都很容易成為說謊線索,導致謊言穿幫。此外,說辭本身自相矛盾或與其他當時就可能知道的或稍後便被披露的確鑿事實想抵觸,謊言也難免會泄密。
18.最難偽裝的表情要數悲傷,害怕,生氣等。
19.並非所有的欺騙行為都需要掩飾或偽裝情緒。
20.說謊的目的即使不在於掩飾情緒,也往往擺脫不了情緒,而情緒一旦涉入,為使謊言不至穿幫,就必須加以掩飾,任何情緒都可能讓謊言泄底,其中三種尤其是說謊者最難擺脫的,值得分別說明,這三種情緒是:擔心被識破的恐懼感,說謊的罪惡感與欺騙的快感。
21.擔心被識破的恐懼感會有多強烈,相關因素極多。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是:自己所欺騙的對象是否是個高明的抓謊者,對此說謊者通常心裡有數。
22.測謊的時候,這種情形會導致嚴重的問題:幾乎不可能區分無辜者的「擔心被冤枉」與說謊者地「擔心被識破」,因為兩者表現出的恐懼信號是相同的。
23.擔心被識破的兩個決定性因素:一是說謊者的人格特質,一是抓謊者的名聲和性格。此外,還有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則是說謊的代價,也就是說:代價越高,擔心被識破的恐懼感就越強。
24.說謊的代價是懲罰有有兩種情況:一是說謊失敗後隨之而來的懲罰;二是說謊這件事本身會受到懲罰。如果兩種情況都有,擔心被識破的恐懼感就會更強,有時說謊本身將受到的懲罰,甚至會比說謊失敗的懲罰更重。
25.當以下條件出現時,擔心被識破的恐懼感會最強:
欺騙對象素有難以愚弄之譽;
欺騙對象開始起疑;
說謊者甚少嘗試說謊並從未有過成功的經驗;
說謊者極易為擔心被識破的恐懼感所困擾;
說謊的代價很高;
好處與懲罰並存,如果只取其一的話,那就是存在懲罰;
被識破後懲罰很大,或者懲罰遠超過說謊本身的懲罰,以至於無法選擇坦白;
欺騙對象不會因相信這一謊言而絲毫獲益。
26.羞恥感(shame)與罪惡感密切相關,但其間存在一個本質的差別:罪惡感這種情緒不需要旁人知曉,完全是自我的批判;羞恥感則不同,恥辱的蒙受完全來自別人的非議或嘲諷。行為失檢卻無人知曉,就不會感到羞恥,但卻可能感到罪惡。當然,有時也可能兩者兼具。羞恥感與罪惡感之間的區別非常重要,因為這兩種情緒可能會形成相反的力量,把一個人撕裂——為擺脫罪惡感,可能興起坦白承認的念頭,但羞恥感卻在旁邊拉住,一旦將出去只怕顏面盡失,因而陷入矛盾的掙扎。
27.說謊者對那些自己雖不認同卻懷有敬意的人,才會產生羞愧,若非如此,那些人的怒氣與譴責只會使說謊者惱羞成怒罷了。
28.說謊者之所以一廂情願認為受騙者心甘情願,實在是因為這樣可以減輕自己的罪惡感。
29.當出現下列情況時,說謊的罪惡感將最為嚴重:
欺騙對象並不甘心受騙;
騙局完全是自私的,受騙者非但不會獲益,反而會賠上不少於說謊者所得的損失;
欺騙是不受特許的,並且人們所處的情境要求人們要誠實;
說謊者長時間未進行說謊實踐;
說謊者與欺騙對象享有共同的社會價值觀;
說謊者本人非常熟悉欺騙對象;
欺騙對象輕易沒有為人卑鄙或易受騙的缺陷;
欺騙對象有理由並不指望得到真話,恰恰相反,說謊者已經著手贏得信心,讓別人覺得自己值得信賴。
30.人們說謊時有可能同時或相繼產生快感,恐懼感與罪惡感等不同的情緒。
31.當出現下列情形時,欺騙的快感將最大:
欺騙對象是一個挑戰,素有難以愚弄之譽;
謊言本身是一個挑戰,因為必須隱瞞的事情,或者必須編造的情節很有難度;
其他人知道或關注這個謊言,並且對說謊者充滿技巧的表演表示欣賞。
32.相對於言辭和表情的過多關注,聲音和身體所受到的關注則少得可憐。說謊者通常會更為留意和控制其言辭和表情,因為他們知道別人正在關注這些。
33.聲音像表情一樣也能反映出情緒的變化,然而是否能像表情那樣反映出更多的信息,也更為精準,則有待研究。
34.佛洛依德指出,口誤,忽然忘記熟悉的名字,誤讀,筆誤,這類日常的小毛病絕非偶然,而是有意義的,它們顯示了某種內在心理衝突的存在。佛洛依德說:「某些不想說的話,卻說漏了嘴,就是典型的自我招供。」「口誤之出現,與說謊者想說卻說不出口的壓抑,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繫」如果是在說謊,所受的壓抑就會被刻意隱瞞。發生口誤時,說話者或許會意識到所受的壓抑,但也可能意識不到。
35.在言談中,說謊者把自己給出賣的第三種情形是言辭激烈(1.掉以輕心,太馬虎2.口誤)
36.導致說謊者失控的,通常都是壓倒性的情緒——憤怒,恐懼,慌張或悲痛等等。
37.不能把本身就說話閃爍其詞的人當做說謊者,也許只是習慣——布考羅陷阱——不考慮基準就開始判斷。
38.停頓:過長或過於頻繁的停頓。語氣涉及轉折,尤其是在回答問題時,如果出現猶豫,就很可疑;說話打結也可能是另一個可能的說謊線索:包括沒有意義的嘆詞,例如「哦」「啊」「呀」;或沒有意義的重複,例如「我。。。我。。。我說的是真的。。。。。。」;以及斷句拖音,例如「我——真的——很——喜歡」。
39.聲音的說謊線索——說話打結與停頓,發生原因有兩個,而且這兩個原因互相關聯,一是說謊者事先沒有料到會說謊,沒有準備說辭,或雖有準備,卻沒有料到會碰上什麼問題;二是雖有準備,但擔心被識破的恐懼感影響了臨場發揮。說謊者聽到自己講出來的話左支右絀,於是便更加慌亂,以致停頓與打結頻頻發生。
40.儘管大多數人都認為,語氣能夠表現人的情緒,但在這一方面,研究者卻仍然不夠確定。
41.70%的人心煩意亂時,聲調就會提高,生氣或慌張時更是如此。還有研究顯示,悲傷或難過時,聲調會降低,對此雖然不乏證據,但仍不能十分確定。至於聲調是否會隨著興奮,焦慮,厭惡或輕蔑等情緒而改變,學者們也沒有定論。至於說話的音量與語速等其他情緒信號,相關研究雖不完整,但已頗有進展,例如在生氣或慌張時講話比較大聲,也比較急促;悲傷時則較為柔和和緩慢。(最有可能取得新突破的地方在於對聲音其他方面的性質進行定量的研究,如音色,不同波段的能譜,與呼吸有關的變化等。)
42.情緒造成的聲音變化很難掩飾,謊言如果就是要掩飾此時此刻的情緒感受,出現破綻的機會就比較大。例如聲調聽起來比較高,聲音也比較大,則說明說謊者正在掩飾生氣或害怕的情緒;聲音出現相反的變化,則會泄漏說謊者正在掩飾悲傷的情緒。
43.謊言如果不是為了掩飾情緒,卻又情緒牽涉其中,語氣也可以露餡。擔心被識破會使聲調提高,呈現恐懼時的語氣。說謊的負罪感則使聲調降低,類似悲傷時的語氣,但這一點更多停留在猜想階段。
44.說謊時聲調會升高,我相信這是恐懼感所致(心理壓力)
45.聲調的提高本身並不是說謊的信號,而是生氣或恐懼的信號,有時也可能是興奮的信號。若將任何時候的這種聲音特徵都解讀為說謊的證據也不可取。譬如一個說實話的人,由於擔心被人誤解,也可能因恐懼而提高聲調,表現出與說謊者擔心被識破一樣的情況——奧賽羅謬誤——先入為主,主觀將謊言與情緒信號連接。
46.肢體符號,這種動作不同於其他的身體姿勢,而是在某一文化群體內,具有特定的意義且眾所周知,例如大家都知道,豎中指的意思是「FUCK」,聳肩則是「不知道」「辦不到」「無所謂」
47.肢體符號失誤:
第一個可資辨識的特徵是,肢體符號僅止於片段,而非完整的動作。完整的聳肩是兩肩齊聳,有時還加上手心上翻,或配以揚眉,上眼皮下垂,耷拉嘴角等面部動作,甚至這些動作齊出,還加上歪頭撇腦。然而肢體符號失誤時,不僅只做其中一個動作,甚至連這個動作也不完整,例如只有一肩聳起,而且僅是微聳,可能只有下嘴唇微提,或手心微翻。
第二個可資辨識的特徵是,這個肢體符號不出現在正常的表現位置上;大部分的肢體符號,都是出現在身體正前方,大約介於脖子與腰部之間。如果肢體動作不是片段的,而且是在正常表現位置之內,說謊者就會意識到,並立刻將之中止。
48.解讀肢體符號會犯錯的機會,遠低於其他說謊的線索,類似布考羅陷阱與奧賽羅謬誤的問題也不容易發生。講話時言辭紆迴閃爍,對有些人來說是常態,但經常出現肢體符號失誤的人則少之又少。講話打結可能表示有壓力,但壓力並不一定是說謊造成的。
49.說謊時,肢體符號如果增加,肢體筆畫通常會減少。相反的變化。
50.如果某人的肢體筆畫比平時少了許多,就可能是一種說謊信號。
51.至於肢體筆畫的增加,則與講話時的情緒有關,一般來說,暴怒,驚恐,焦慮或興奮時,講話的肢體筆畫都會多於平時。
52.肢體筆畫之所以減少,第一個原因是對所講的事情缺乏感情投入,當某人覺得事不關己,厭煩,缺乏興趣,或正好心情極度悲傷時,講話所伴隨的肢體筆畫自然少於平時。某人對某事表現出關心或熱心,言談之間的肢體筆畫卻不見增加,那就多半是在虛構故事了。
53.準備不充分,緊張,意外等都會造成肢體筆畫減少。
54.肢體筆畫與肢體符號的區別相當重要。在說謊時,兩者會發生相反的變化:肢體符號失誤會增加;肢體筆畫會減少。兩者之間的區別,關鍵在於動作與信息的明確度。就肢體符號來說,動作與信息明確;與此相反,肢體筆畫可以包括非常多的動作,所傳達的信息也是含糊而非明確的。
55.奧賽羅謬誤與布考羅陷阱只會影響肢體筆畫,對肢體符號的失誤則不發生作用。
56.解讀肢體符號失誤,抓謊者不一定要對嫌疑人有事先了解,因為動作本身就足以說明一切。至於肢體筆畫,平時表現得頻度因人而異,除非抓謊者已經掌握某些可以對比的資本資料,否則不宜輕率作出判斷。
57.零碎動作:如果認為零碎動作增多就是在說謊,誤判的機會將會很大,但人們卻往往懷有這樣的成見。
58.零碎動作所包括的動作很多,從身體某一部位對外界事物的清潔,按壓,摩擦,握抓,捏掐,搔刮,到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各種操作均屬於此。零碎動作可能很短暫,也可能長達好幾分鐘。短的如整理頭髮,掏挖耳朵,這邊抓抓那邊撓撓,一般都是有意識的行為;時間長一點的零碎動作,例如不斷捲起又鬆開髮絲,不停搓動手指,不停抖動腳等等,通常都是無意識的。面部零碎動作也不少,舌頭頂頰,牙齒咬唇等等均屬之。
59.零碎動作並非全部都是無意識的,一旦我們知道有人在注意自己的零碎動作,通常都會立即中斷,減少或加以掩飾,用其他大一點的動作帶過去,有時甚至這個掩飾動作都是無意間完成的。零碎動作是意識邊緣的行動,多數人即使想停止,卻未必做得到,多半已經成為習慣。
60.將零碎動作視為內心不安的一種信號,其前提應該有二:一是比較正式的場合;二是和談話對象不太熟悉。
61.正因為零碎動作即可能是不安的行為,也可能是自在的表現,將之一概視為說謊信號便值得商榷,更何況說謊者通常都知道應該壓抑自己的零碎動作,而且往往都能奏效與一時。
62.在我的實驗中,零碎動作少是因為說謊代價極高,護理學生們拚命壓制的結果;而在其他的研究中,被識破的代價不高,零碎動作增加也就不足為奇。
63.如果說謊代價很大,說謊者將會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成功地約束零碎動作。
64.對話題感興趣時,人的姿勢會前傾,而恐懼或厭惡時則會後撤。然而,對於這些情緒,一個有心計的說謊者將有能力約束姿勢線索中幾乎最細微的信號。
65.隨著情緒波動,自主神經系統也會造成身體的變化,這包括呼吸的模式,吞咽的頻率與排汗量,面部變化,瞳孔變化等等。所有因情緒波動而產生的上述身體變化,都是不由自主的,很難加以約束,因此都可以視為可靠的說謊線索。
66.說謊者如果感到恐懼,生氣,興奮,悲痛,羞愧或罪惡,因此呼吸加速,胸口起伏,猛吞口水或出汗均屬常見。
67.自主神經系統變化確實會隨不同情緒而各異,這對測謊將是一項重大突破。換句話說,不論使用測謊儀或僅以目視耳聽,測謊者都可以不僅發現嫌疑人是否情緒有波動,而且能辨別是那一種情緒。即使有些人能夠輕易阻斷面部的許多情緒信號,他們卻對這種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無可奈何。
6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技巧——體驗派表演技巧——精於回憶與重溫,模擬各種角色。
69.有意識地運動面部肌肉,會使自主神經系統產生不自覺的變化。
70.實驗結果發現,每種情緒的心跳,皮膚溫度與出汗的變化均不相同,例如生氣與害怕,心跳都加速了,但皮膚溫度卻出現不同變化:生氣時變熱;害怕時變冷。
71.面部,身體,聲音,言辭或自主神經系統,均有助於確定某人是否說謊。
72.說謊者可以通過增加零碎動作以裝出不安,但大部分人往往忘了該這樣做。這樣容易的事情該做而不做,往往會使說謊者通過其他途徑煞費苦心宣稱的恐懼感或悲痛感徒勞無功。
73.口誤,肢體符號失誤,以及言辭激烈能泄漏任何種類的信息,包括情緒,往事,計劃,意圖,幻想,主意等。
74.閃爍其詞,停頓,說話打結,以及肢體筆畫的減少可以顯示出說話者字斟句酌,沒有事前準備說辭,它們可以是任何負面情緒的信號。當然,肢體筆畫的減少也可能只是因為筆畫煩了而已。
75.聲調升高,音量變大,語速加快的情況通伴隨著恐懼,生氣,也許還有興奮。相反的變化則說明悲哀,也許還有罪惡感。
76.呼吸或出汗的變化,吞咽動作的增加,以及口乾舌燥都是情緒強烈的信號。將來有可能根據這些變化的模式,判斷出究竟是何種情緒在作祟。
02
面部所包含的說謊線索極多:微表情,碎表情,面部不隨意肌所泄漏的信息,眨眼,瞳孔擴張,流淚,漲紅與發白,表情不對稱,出現時間與位置的錯誤,假笑等。有些可以提供破綻或線索,有些則擺明了表情根本就是假的。
2.面部通常包含兩種信息:一種是說謊者想要表現的,另一種是想要隱瞞的。
3.裝出來的表情或許會亂真與一時,但在下一刻,掩藏的表情就可能現形了。
4.真表情是無意識的面部動作,臉上的表情未經思索或刻意做作;相對而言,假表情則是有意識地控制面部動作,以阻止真實的情緒泄露,而呈現出虛假的表情。
5.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表情分別屬於大腦不同控制區域。
6.情緒的種類:憤怒,恐懼,悲傷,厭惡,沮喪,快樂,滿足,興奮,驚訝與輕蔑,全部能夠以不同的表情傳達
情緒的混合:內心往往會同時感受到兩種或多種情緒,而面部都會分別顯示出來。
情緒的強度:每種情緒都可以呈現出不同的強度,如從煩躁到暴怒,從憂慮到恐懼等。
7.笑容並非全都相同,根據我們對面部所做的測量,可以區分出不下五十種笑容。
8.彼此互異的表情多達數千種,而且其中許多根本與情緒無關。許多是所謂的對話信號,類似於肢體筆畫,用於加強語氣或表達某種語義;還有許多是面部符號,諸如眨眼作出示意,撇嘴傳達不屑,揚眉表示懷疑等;另外就是面部的零碎動作,像咬唇,舐唇,咂嘴,鼓腮等;最後才是情緒性表情,有的是真的,有些是裝出來的。
9.每種情緒都不止一種表情,而是多達幾十種,有的甚至達數百種。但每種情緒都自成一個表情類型,同一類型中的表情間也有明顯差異。以生氣為例,差異體現在:
強度:從不耐煩到暴怒。
發作方式:從暴跳如雷到生悶氣。
反應時間:從一觸即發到長期積鬱。
發作時間: 從短暫到長久。
火氣程度:從火冒三丈到冷漠以對。
真實程度:從真正的生氣到心情很好的父母對髒兮兮的寶貝裝腔作勢。
10.微表情,可以完整呈現隱瞞的情緒,但轉瞬即逝,往往為人所忽略。從浮現到消失,微表情一閃而過的時間,不到四分之一秒。
11.碎表情,當一個人意識到某種表情會泄露心情時,立刻中斷該表情,這就形成所謂的碎表情。有時碎表情也會用其他表情掩蓋,最常用的就是微笑。碎表情也是稍縱即逝,表情一經打斷,所攜帶的情緒信息就很難再捕捉到,儘管如此,碎表情仍然是值得留意的線索,表示這個人正在掩藏某種情緒。微表情雖然在時間上經過壓縮,但優點在於充分展露;碎表情則是表情受到打斷,並沒有完整展現,而只是局部的表情碎片,但優點在於延續時間比微表情長,並且打斷本身值得玩味。
12.不隨意肌,不能故意裝出來,也無法掩蓋。
眉毛內側上抬,使上眼皮呈三角形,並在額頭中央產生皺紋。可能顯示悲傷,痛苦,憂愁,可能伴隨罪惡感。
眉毛揚起並緊蹙在一起,這兩個動作同時出現,是最不容易裝出來的。可能顯示恐懼,擔憂,或焦慮。要想掩飾恐懼的情緒時,眼皮就會恢復正常,但眉毛的位置卻不會改變。
吃驚和驚訝時眉毛和眼皮的動作不難做到,可以裝出來,也可以輕易掩飾。
13.眉毛揚起表示驚訝或懷疑,是不相信或不信任的符號。讓眉毛垂低緊蹙的肌肉,達爾文稱之為「困難肌」。
14.嘴部不隨意肌——生氣——嘴唇變窄,紅潤部分變小,但嘴唇並沒有縮進去。這個動作極不易察覺,也很容易用笑容掩飾過去。
15.解讀不隨意肌也要考慮布考羅陷阱。要考慮個體差異。一些人,包括精神病態人格者與天生說謊者,阻斷真實情緒的面部表情的能力高人一等,對於他們,即使是面部的不隨意肌也不可以相信。許多有超凡魅力的領袖人物就是這方面的高手。
16.類似肢體筆畫,大多數人用垂眉或揚眉來強調言談中的字眼。但是極少數人使用悲傷或者害怕的眉毛形態來加強語氣,能夠這樣做的人,這些動作都是隨意的。(伍迪艾倫用悲傷的眉毛來加強語氣)
17.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技巧一旦奏效,真假情緒之間的界限就模糊掉了,更糟的是,說謊者會成功欺騙了自己,漸漸相信自己的謊言是真的。而這種信以為真的說謊者根本無法抓謊,因為只有說謊者知道自己是在說謊時,才有可能透過測謊逮到他們。
18.能搞將隱瞞的情緒泄露出來:微表情,碎表情,以及因無法阻斷不隨意肌的動作而殘留在臉上的表情。大多數人認為,還有第四個泄露情緒的來源:眼睛
19.眼睛的五個信息來源:
第一個來源,是眼輪廓肌所造成的眼睛外觀的變化,這些肌肉調整眼皮的形狀,露出眼白和虹膜的多少,以及注視眼部所得到的整體印象。但是它們不能提供可靠的說謊線索,也就是說,可以相當容易地隨意移動這些肌肉,或者阻斷其運動。除了作為微表情或碎表情的一部分外,這個來源所泄露的東西實在不多;
第二個來源,是目光的方向,目光會隨著情緒而變:悲傷時目光下垂,害羞或愧疚時低垂或旁顧,厭惡時則移開。但是,說謊者即使感到愧疚,卻不移開目光,因為如此一來就泄了底。控制目光的朝向輕而易舉。
第三,四與第五個眼部信息來源,則更有希望成為比較可靠的破綻或說謊線索。第三個來源是眨眼,它可以是隨意動作,但來了情緒卻是不由自主地反應。第四個來源是瞳孔擴張,情緒波動就會如此,而且是不可以隨便選擇的。瞳孔擴張是由自主神經系統造成的。頻繁眨眼與瞳孔擴張表示一個人的情緒正在劇烈波動,只不過不知道是哪種情緒,興奮,生氣或恐懼等可能如此。要想將頻繁眨眼與瞳孔擴張作為有價值的線索,必須滿足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要有顯示某人可能正在說謊的情緒存在;二是抓謊者必須先排除無辜者怕被冤枉而產生這些信號的可能性(怎麼排除?)。
第五個來源,就是流淚,流淚代表了幾種情緒:憂愁,悲傷,解脫,某種形式的歡喜以及無法自制的大哭。
20.一般認為,臉頰漲紅表示困窘,也可能是害羞或愧疚。臉紅可以表示人們因為在掩飾什麼而感到困窘或羞恥,但也可能只是為了掩飾困窘而臉紅。生氣時臉色也會變紅。
21.怒氣忍得太厲害時,就跟害怕一樣,臉色會發白,或者說,臉色發白會泄露正在掩飾的怒氣或恐懼。(令人驚訝的是,流淚,漲紅,發白,這些現象與特定的情緒的隱瞞之間有什麼聯繫,很少有人研究過。)
22.識別假表情的一種可能是,不隨意肌沒有受控而構成假表情的一部分,當然這要排除伍迪艾倫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技巧問題的干擾。此外,還有三種線索可以告訴我們表情是假的:對話過程中的不對稱,時間因素與相對順序。
23.不對稱面部表情,兩邊臉的動作相同,但其中一邊的動作強過另一邊。(不是單面的表情,單面的表情往往與情緒無關,但是上唇翹起或嘴角撇向一邊的輕蔑則屬例外。眨眼示意或揚眉表示不信等單面表情,通常都只是一種面部符號)
24.不對稱可以視為一種說謊線索。顯示感情可能不是真實的。可以說就是假表情的線索。在裝出來的表情中,與笑容有關的主要肌肉會出現一邊臉動作較強的情形。相當經典的是,受測者如果慣用右手,左臉的動作會稍微更大。發自內心的笑容,出現不對稱的幾率相當低,即使有,也不會有左臉動作較大的傾向。
25.厭惡時鼻子會皺起,恐懼時嘴角會往耳邊拉,這兩種表情如果是故意裝出來的,則是右臉的動作較大。
26.並不是只要表情不對稱就是裝出來的,同樣沒有發現不對稱也不一定是真的。一來可能是抓謊者忽略了,二來並非每個裝出來的表情都是不對稱的。(抓謊者絕對不可以只依賴一項說謊線索,而應該多管齊下,除了面部的線索,還應該輔以聲音,言辭或身體的線索。任何一項線索,除非一再出現,或者有其他面部線索予以參證,否則不應該妄加判斷。)
27.破綻能說明何種情緒被隱瞞,而說謊線索只能說明表情是假的。前面解釋了三類破綻:不隨意肌,眼睛與自主神經系統造成的面部變化。這裡說的不對稱則是三類說謊線索中的一個。
28.第二個說謊線索,時間因素。一般來說,長時段的表情——有的長達十秒左右或更長,通常約五秒,差不多都是假的。真正發自內心的表情都不長,除非情緒達到了極點,如欣喜若狂,怒氣衝天或悲不自勝等,此時真正的情緒性表情在臉上頂多停留幾秒鐘。即使在極端的情況下,面部表情也很少能持續那麼久。總之,長表情往往是表情符號,或者戲謔的表情。
在表情出現與消退的快慢上,並沒有怎麼樣就是說謊線索的硬性規定。但驚訝例外,真正的驚訝,出現,持續與消退都很短暫,為時不到一秒。如果長過於此,通常不是戲謔,表情符號,就是根本在假裝,因為出乎意料的事情一旦弄清楚,當事人很快就會回過神來。
29.第三個說謊線索是相對順序
生氣的表情若是在講話過後才出現,大可以斷定表情是裝出來的。但若在講話的同時,甚至話還沒講之前,表情就已經出現了,真假就比較不容易判斷。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的相對順序,迴旋餘地更小,再假設那個被煩得要死的人在生氣,並重重捶打桌子,如果生氣的表情是在捶打桌子之後才出現,同樣可以斷定是裝出來的。事實上,任何與肢體動作不同步的面部表情都很可能是說謊線索。
30.人在悲傷的時候也會笑,這種笑不同於假笑,假笑是要以虛偽的正面表情誤導別人,而悲傷的笑僅僅是掩飾自己的負面情緒。
31.節制的笑,是當事人確實感到某種正面情緒,但卻弱化(並非壓抑)正面情緒所產生的表情,讓表情保持節制。這種笑的特點是雙唇緊抿,嘴角緊繃,下唇上撅並且唇角拉低,或者這些動作中的任何一些再輔以其他的笑(由衷的笑,恐懼的笑,輕蔑的笑。。。)
32.雙唇緊閉是控制的標誌
33.以怒為樂,以輕蔑為樂,以悲為樂:將由衷的笑向上拉起而唇角卻下垂,或者由衷的笑配以悲傷的上半張臉表情,並將雙唇水平略加伸展。
34.風情的笑,先像對方露出由衷的笑,然後眼光移開,過一會,又偷瞄對方,直到對方注意到又再度移開。
35.困窘的笑,眼光朝下或者是移向一邊,以避開別人的眼神,在露出由衷的笑的同時,下巴的皮肉會朝上短暫地揚起;還有另一種模式,困窘的表情在眼光向下或向旁邊移開時,露出一副節制的笑。
36.權威的笑,無奈的笑,會心的笑,聆聽的笑。。。
37.如何區分假笑與由衷的笑,線索極多:
第一,假笑的不對稱多於由衷的笑。
第二,假笑不會伴隨眼輪廓肌的動作,因此,由衷的笑會出現某些細微動作,諸如臉頰抬起,眼下皮膚堆起,出現魚尾紋或眉毛微微下垂等,這些在輕度到中度的假笑中都不會出現。如果假笑夠大,大罐肌的動作就會抬起臉頰,堆起眼下皮膚,併產生魚尾紋,但不會使眉毛下垂。
第三,假笑的消退並不自然。笑容不是突如其來地從臉上消失,就是在消退的過程中並非平滑地減弱,而是一格一格地僵在那裡。
第四,拿假笑當面具,頂多只能掩飾下半張臉和下眼皮。額頭上表現害怕或煩惱的不隨意肌動作仍然會顯現,甚至在下半張臉,假笑也無法掩飾所有想隱瞞的情緒信號,某些情緒信號仍然混跡其中,形成混合的表情。
38.面部包含了很多線索:微表情,碎表情,不隨意肌的破綻,眨眼,瞳孔擴張,流淚,臉紅,臉白,不對稱,時間錯誤,順序錯誤,假笑。其中一些提供破綻,告訴你隱瞞了什麼情緒,另一些提供線索,告訴你有所隱瞞但不知道是什麼,還有一些則乾脆告訴你表情全都是假的。
39.知道對方隱瞞了情緒,再加上他處於一個除了說謊之外根本不可能感受到任何情緒的情境,就能斷定他在說謊。如果不是處於這種情境,就必須了解他所隱瞞的那種情緒的確切信息,才能斷定對方是否在說謊。
03
抓謊的兩個陷阱:誤真為謊,誤謊為真。
2.某些人說謊時根本不會犯錯,這些人可能是精神病態人格者,天生說謊家,運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技巧者,或者通過其他方法說起謊來連自己都相信的人。抓謊者必須謹記,沒有說謊信號,並不能證明所說的話就是實話。
3.對大多數人來說可以視為說謊線索的特徵,對一些人則未必是,這些人包括:
言辭迂迴閃爍的人;單詞之間常有或長或短停頓的人;前言不搭後語,說話磕磕絆絆的人;很少使用肢體筆畫的人;不論內心感受如何,臉上經常帶著害怕,悲哀或生氣信號的人;面部表情不對稱的人。
要減少布羅考陷阱,唯一的方法是——基準。例如,某人零碎動作頻繁,大異於往常,才顯示內心有所不安。
初次面談容易導致誤判的另一個原因是,第一次與生人接觸時每個人的反應都不盡相同。
4.解讀破綻的四個來源:口誤,言辭激烈,微表情以及肢體符號失誤,就比較不容易落入布羅考陷阱。這些破綻都不需要經過進行比較再做評估,因為它們本身就具有特定的意義,而且是絕對的意義。不論這四種破綻出現的頻度如何,它們都能透露信息,揭示隱瞞的感情。當然,為了減少誤謊為真,基準的判斷依然不能省略。千萬要記住,沒有這四種說謊破綻或其他說謊線索,絕不表示就誠實,因為並非每個說謊者都會出現。
5.奧賽羅謬誤,主要導致誤真為謊,誠實者可能因為壓力而表現出說謊者的神情,當誠實者發現自己被懷疑時,也可能會因其他原因而感受到那些會產生破綻或說謊線索的情緒:
擔心被冤枉的恐懼感和擔心被識破的恐懼感;
有的人剛好為其他事情感到罪惡感,一旦知道自己又被懷疑做錯事,就會激發先前那種罪惡感,這種信號還可能與說謊本身的罪惡感相混淆;
蔑視那些胡亂冤枉自己的人等等這樣的正面情緒與欺騙的快感類似;
更重要的是,無論說謊者或誠實者,在受到懷疑時,儘管產生的理由各異,但表現出來的某些情緒反應卻可能是相同的,例如吃驚,生氣,失望,沮喪或厭惡。
6.失控的情緒,不但不會隨時間淡化,反而愈演愈烈。情緒之所及,一切變本加厲,擔心變為恐懼,生氣變為憤怒,討厭變為嫌惡,憂傷變為悲痛——野火上身。
7.抓謊者如何評估被懷疑者的情緒?
首先進行基準判定和情緒特質的判定。
被人懷疑說謊,自視甚高的人可能會感到生氣,但不會害怕,也不會對誰有什麼愧疚感。自卑的人可能會害怕,但比較不會生氣或感到愧疚。受罪惡感折磨的人,可能會激發出罪惡感,但不會感到特別害怕,生氣,驚奇,痛苦或興奮。
抓謊者要注意的是,嫌疑人所說雖是實話,但因個性使然也會表現出某種情緒,這時候就必須將這些情緒予以排除,不可視為說謊線索。哪些情緒要予以排除,應取決於嫌疑人的情緒特質。
8.P146.從《溫加男孩》為例做的分析,不難看出這這些評估的複雜程度。總之,在做評估之前,要對嫌疑人有相當的了解才行,但一般來說,這方面的了解都不足。更何況,即使有了充分的了解,評估的結果也未必有助於抓出說謊者,因為這種了解有時會告訴你,不論嫌疑人說謊或誠實,所感受到的情緒竟然是相同的。即使評估結果顯示,嫌疑人誠實時表現的情緒異於說謊之時,但行為線索卻又模稜兩可,代表多種情緒。因此,但從情緒上去辨別說謊者與誠實者,並無特別有效的方法。以上種種情況都說明,涉及情緒的說謊線索對抓謊者未必有用。(應該記住,口誤,肢體符號失誤等破綻,是與情緒無關的。)
9.「特洛伊木馬」策略:引導嫌疑人,鼓勵他不斷說謊,添加越來越多細節,警察假裝相信嫌疑人。。。嫌疑人陶醉於過度自信中,到最後把自己賣了也不知道。
10.說謊者如果知道對方相信自己,欺騙的快感同樣也會出現兩種分化,可能增強也可能減弱。有些人喜歡欺騙老實人,享受一種帶著輕蔑的快感;有些人則喜歡欺騙多疑者,享受面對挑戰時的刺激。
11.解讀說謊行為線索的預防要點:
*如果對於某人是否在說謊有任何預感或直覺,應儘力找出自己產生這種直覺的來源。
*抓謊兩個陷阱:誤謊為真,誤真為謊。必須考慮誤判所導致的後果。
*沒喲說謊線索並不能證明嫌疑人誠實,有些人說謊毫無破綻可尋。反過來,出現說謊信號也不一定就是說謊,要防止布羅考陷阱,就一定要考慮基準。
*對嫌疑人,一旦發現自己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應暫時停下來不要判斷。將難以解釋的事情歸結為嫌疑人說謊的確是一種省事的方法,但是我們要抵制這種誘惑。
*對任何情緒信號都不可貿然視為說謊線索,應首先考慮嫌疑人被懷疑時可能的情緒波動。
*務必記住,許多說謊線索不止是一種情緒的信號。同一條線索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嫌疑人誠實時的某種情緒,也可能是說謊時的另一種情緒,這時候就必須審慎對待。
*慎重考慮嫌疑人是否已經知道自己被懷疑一事,並評估在這兩種不同情況下抓謊的利弊。
*如果抓謊者知道只有說謊者才知道的細節,這時便可採用犯罪知情測試法抓謊。
*嫌疑人是否說謊,不能只根據你對說謊行為線索的解讀驟下結論。說謊的行為線索只能提醒抓謊者,進一步搜集信息與調查是必要的。(同測謊儀一樣,永遠無法提供絕對的證據)
*利用附表4所列的估謊表,對謊言,說謊者以及抓謊者進行評估,有利於了解犯錯或正確判斷的可能性如何。
04
測謊儀原理,通過測量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的變化,如心跳,血壓,呼吸,出汗,皮膚傳導性,皮膚溫度等,都是情緒波動的信號。
2.任何一種信號都並不是在說謊時才會出現,有一點是所有使用測謊儀的人都同意的,那就是測謊儀無法直接測謊。
(*測得只是情緒的波動*)
3.對於準繩問題,嫌疑人表現得較為強烈,則不會不利,而會被判斷為無辜;只有真正犯了偷竊的人,被問到關聯問題("是你偷了那750美元嗎?")時,情緒波動才會較為強烈。
但是,也容易產生誤真為謊的錯誤。
例如:無辜的嫌疑人可能會意識到,關於750美元的問題,是最近才發生的事件,且具有某種針對性,現在既被提出來,或許不是無的放矢,因此將問題理解成具有威脅性,即可能會為自己帶來某種懲罰。至於準繩問題,問的則是陳年往事,應不致舊事重提。如此一來,理智上的推想乃使無辜的嫌疑人陷入恐慌,對關聯問題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對於準繩問題反而淡然處之。
4.犯罪知情測試法,使用這種提問技術時,抓謊者也必須充分掌握只有犯罪者本人才知道的犯罪細節。但是,犯罪知情測試法的一個局限就是並非隨時都派的上用場,即使在犯罪偵查上亦是如此。因為犯罪新聞通常都會廣為報道,有罪者固然知情,無辜者也多少知悉;即使媒體未予揭露,警方在測謊前的審訊過程中也難免透露。另外對有些犯罪者,根本用不上犯罪知情測試法,例如,一個人承認殺了人,卻宣稱是出於自衛,他是否說謊,就很難用犯罪知情測試法來做評估。此外,無辜嫌疑人恰好也曾到過現場,對現場的了解可能跟警察知道的差不多,這時候,犯罪知情測試法同樣不適用。
而且,犯罪者可能並未充分留意細節,或許根本沒時間觀察,或許只顧全神貫注干他的壞事,對於這種受測者,這種測驗顯然就不適當。
還有一種情況,犯罪知情測試法也不適用:有一種人在接受測謊時,根本測不出什麼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當然,自主神經系統活動不明顯的人,準繩問題技術照樣也沒辦法。)毒品也有可能抑制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使得在測謊儀測謊中得不出什麼結果,無論使用犯罪知情測試法或準繩問題技術都是一樣。
這兩種技術各有利弊,犯罪知情測試法常犯下誤謊為真的錯誤;而準繩問題技術則常犯下誤真為謊的錯誤。
05
估謊
1.估謊所能做的,僅止於提供一個有根據的猜測而已。
2.找出對方的戒心所在並搶先公開它,這樣就能減少對方的戒心。
20世紀90年代的抓謊
如果強烈的情緒波動出現了,抓謊者對嫌疑人本身與當時情境就並不需要有太多的了解。當某人的表情或聲音流露出恐懼感,罪惡感或興奮感,而這些表徵又與言辭不搭調時,便可以大膽斷定這個人是在說謊;當嫌疑人說話時頻頻出現破碎(停頓,恩,呃等),卻又沒有理由吞吞吐吐,而平時也不結巴的話,說謊的可能性就極高。
2.我們發現:準確度較高的抓謊者,使用的行為線索包括表情,聲音及身體行為;而準確度偏低的,則只提到言辭。
3.當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因德克斯被問到在餐館用餐的事情,出現兩次微表情:都是一閃即逝的憤怒,講話音調提高,吞咽四次,多次講話停頓與反覆。這些表明:
*當信號橫貫不同的行為類型時,其可信度更高,造成各種變化的情緒也更強烈。
*解讀一次行為的改變,比解讀某些重複出現的行為特徵更來得可靠。因為那些重複出現的信號可能只是習慣而已,這樣才能避免布羅考陷阱。
*當針對某一特定問題,行為上出現一堆變化時,抓謊者則應設法證實這些變化的確與主題有關。做法之一就是先放下話題,轉移到別的問題上,再出其不意地殺回來,觀察同樣的行為是否再度出現。
*行為何以產生變化,抓謊者還必須從其他角度去思考,從說謊以外找出其他可能造成這種表現得原因。
本文觀點來源:《說謊》
作者:paul ekman
——end——
TAG:推理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