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安處,便是故鄉
【熱點重溫】
家是什麼?
是一束溫暖的陽光,可以融化掉心上的冰雪寒霜;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夜行人晚歸的路程;
是一個溫馨的港灣,可以遮擋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風風雨雨;是一潭清澈的溪水,能夠洗滌掉繁雜的世事回歸安靜的心靈;
是一陣清風,可以拂去煩惱和憂傷;更是那一縷情絲,穿透著人生的每一個角落。
《定風波》
宋·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
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
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只要心中安寧,那麼無論在什麼地方,也都如同在家鄉一樣心安理得。雖然孤獨是短暫的,但自由而帶來的心安,是持久的。
《心安吟》
宋·邵雍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
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誰謂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
內心寧靜,身體就自然安定;身體安定,房屋就會顯得寬大;內心和身體都安定了,還會有什麼事讓你煩惱呢?
《吾土》
唐·白居易
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
水竹花前謀活計,琴詩酒里到家鄉。
榮先生老何妨樂,楚接輿歌未必狂。
不用將金買庄宅,城東無主是春光。
我的故鄉不限於一個固定的地方,在水、竹、花前謀生活,有琴、詩、酒,身心安寧,就是我到了自己的家鄉,不管它是長安還是洛陽。
《晨起》
宋·陸遊
心安已到無心處,
病去渾如未病前。
晨起更知秋色好,
一庭風露聽鳴蟬。
雖生逢亂世,詩人卻依然有著安之若素、曠達不羈的胸懷。在艱難困苦的歲月,「心安」讓人滿足,像粗茶淡飯一樣美味無窮。
《初出城留別》
唐·白居易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
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
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一生都在漂泊之中,即使沒有安定的居住之所,也沒有親人的陪伴,卻依舊樂觀豁達,只因坦然之心,所到之處皆是老家。
《種桃杏》
唐·白居易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遠誰能念鄉曲,年深兼欲忘京華。
忠州且作三年計,種杏栽桃擬待花。
此生太短,我們無法經歷所有陌生的風雪,但我們可以,永遠眷戀愛人所在的土地。無論身處天涯海角,只要內心平靜,就能安然地把所在地當做家鄉。
《浣溪沙·自適》
宋·蘇軾
傾蓋相逢勝白頭。
故山空復夢松楸。
此心安處是菟裘。
賣劍買牛吾欲老,
乞漿得酒更何求。
願為辭社宴春秋。
人生如旅,人在旅途。相遇復相過者繁茂,相遇能相行者稀疏。最後能讓自己心安的則是能有一處歸隱之地,自在悠閑地生活。
(圖為雨巷詩社社長萬斌,網名:我是瘋子)
稀里糊塗的,一晃又是一年。不知不覺,雨巷3歲了。
回顧今年點滴,家人們開始一個比一個忙了。蝸牛姐姐忙著公益事業;馬大姐忙著開寫作培訓班;小錦忙著考研;婷婷忙著高考;牛牛忙著考證;小雲忙著在中青網當對聯講師。而我,也忙著備課、磨課、研課、上課。對家人們的關心少了許多,使之心有所愧,不能給家人讀書、不能給家人講解詩聯、甚至不能和家人聊聊天。我們各自在生活的軸承上,周而復始的忙碌著,一次一次的疲憊打消了進群的念頭,一次一次的疏遠建起了隔閡的城牆,一次一次的沉默斬斷了火熱的曾經。
三年來,我不時在想一個問題,雨巷能走到哪裡?走向哪裡?後來,看到牛牛寫三周年的文字,我,恍然大悟。雨巷有家人,就不會散。雨巷有家人,就會走進每一個家人的心裡。無需問為何而來,只明了因何而聚。
別家詩社辦周年,熱鬧。我們,僅僅是為了純粹記住這個日子罷了,記住我們相知相守已走過三個春秋。來的歡喜相迎,走的也歡喜相送。只是,瘋子有時不太在意誰來了,卻感傷誰走了,到底是缺乏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脫情懷。
我這個社長算不上稱職,也沒有發揮什麼帶頭作用,這點甚覺慚愧。唯一能堅持的,就是在公眾號里發發文章,在部落里選一些精品出來,發給大家學習。
假大空的話,我說不出口,那些什麼給大家一個學習國粹文化的平台,什麼尋找詩與遠方的崇高,什麼人才培養的搖籃,諸如此類,我們既沒有資格去說,也沒有興緻去說。只是單純認為,有了一個茶館,有了一些茶客,自然有了一些茶談,詩社,亦是如此。生活所致,情趣所致,靈感來了,寫上幾筆,淺白也好,高深也罷,但凡不是違心之作,我們都值得品上一品。
有朋友問我,三年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想了很久,最後給出一個勉強還算答案的答案:雨巷還活著。
平淡無味的生活已經麻木了精神,哪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去玩味什麼文字。還好,三年了,雨巷還活著,只是有的活在人的筆下,有的嘛,自然會活在人的心裡。
※教師結婚用的對聯,就是風趣有內涵
※端午節的故事這樣講給孩子聽
TAG:雨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