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發生在崔永元身上的一切,這個明代畫家都預料到了

發生在崔永元身上的一切,這個明代畫家都預料到了

這是 「畫里畫外都是戲」專欄第三十期

漫畫大家都很熟悉,這一詞最早出現在1925年,這種誇張、幽默、辛辣,用來諷刺某種社會現象的畫叫做漫畫。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其實古代很早就有了漫畫,比如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幅《三駝圖》。

明 李士達 《三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接下來,是大家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時間,猜猜看這幅畫諷刺了什麼社會現象?畫卷內容很好理解:有三個駝背,第一個駝背,我們稱他為張駝吧,他正提著籃子好像是要去拜訪誰。

提籃的張駝

忽聽身後好像有人喊他,張駝回過頭去應,這便是畫里的第二個人物李駝,他倆正拱手寒暄著。

寒暄的張駝和李駝

就在這時,趙駝拍著手笑哈哈地加入了他們的談話。

笑哈哈的趙駝

看到這裡,畫卷上所有場景已經解讀完了,可我們並沒有發現異樣,難道畫家留白特別多有特殊用意?

畫卷的中心都在下半部,這隻能說明畫家是為了突出人物,不用其他的景物分散注意力,這種大面積的留白宋代梁楷也挺擅長的,沒見說他那副畫里留白有什麼諷刺意義啊……

宋 梁楷 《太白行吟圖》

哦,為了突出人物是嗎?那我知道了,三個人物都是用白描法勾勒出來的!挺生動傳神的,可是這除了說明畫家熟練地掌握了唐宋以來的白描人物技法,還有什麼特別的隱喻嗎?

不,沒有!emmm……

我也怕挨打,還是直接公布答案好了!整幅畫的核心在於,最後趕來的趙駝說的話,明代文學家錢允治在題詩里明確說明了這一點:

題詩內容: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趙駝拍手呵呵笑,世上原來無直人。

前三句還原了一個再平常不過,鄉里鄉親寒暄的場景,最後一句是亮點,趙駝笑呵呵地說:「原來這世上都是駝背啊!」於是三個人笑作一團。

鄉里鄉親寒暄

可能大家還是有點疑惑,人人都是駝背旨在諷刺什麼?我們得結合創作背景來理解,請注意角落裡的時間信息。

款文:萬曆丁巳冬寫

「萬曆丁巳冬」也就是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冬,末尾李士達還簽上了個性的「半體字」落款,所以這個不是字掉了一半,是他真的習慣只寫左邊一大半字體。

半體字「李士達」

正處於明末,商品經濟蓬勃發展導致繪畫變得商業化,有人靠賣畫發了財,有人靠剽竊致了富,趨炎附勢的風氣盛行,點頭哈腰的人多了,剛正不阿的人少了,這激起了畫家李士達的詰問:「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天底下竟沒有一個挺直腰桿做人的?」

到現在是不是所有的謎底都揭開了?是不是突然透過古人的畫作,看到了當下種種阿諛奉承?是不是突然覺得畫這幅畫的人洞察力過人?是不是立馬想加入他的後援會為他打call?

但是畫這幅漫畫的人,他默默無聞,連後援會都沒有,他只是一個草根畫家,不是大咖仇英、文徵明之輩,關於他的史料記載也不多。

人物鬚髮筆墨圓潤

他用洗鍊簡潔的線描給人物造型、勾勒衣紋,人物鬚髮筆墨圓潤,可見其深厚的繪畫功力。畫中人物排列成穩定的三角結構,氛圍緊湊,雖然沒有背景襯托,敘事也耐人尋味。

人物形成穩定的三角結構

李士達的成功,是明代商品經濟的產物。市民階層強大了,他們更願意用幽默詼諧的方式展現生活中醜惡,這為《三駝圖》的出現提供了土壤。

這種詩畫相結合的調侃表現形式,即使是百來年後,仍受到大批近現代畫家追捧,最出名的要數與張大千並稱為「南張北溥」的溥心畬(shē),他的《三駝圖》政治意味更甚。

溥心畲 《三駝圖》

作為清皇室後裔,滿洲國成立時,溥心畲身邊的皇親貴戚紛紛上京謀官,溥心畬直到晚年都不屑於出仕,他們一個個都像「三駝」,而溥心畬則是極少數的「直人」。在新時代,溥心畬賦予了「三駝」怪誕而獨特的藝術魅力。


萃花有話說

了解了這幅畫後,萃花是有點詫異的,寫了那麼多文人的詩情畫意,像這樣直接諷刺的畫作還是頭一回碰到,腦海里最先閃過的,是在崔永元微博下看到的一張圖片,明明是個英雄卻只能東躲西藏。

其實,我也沒別的願望,只希望在滾滾紅塵,大家都能挺直腰桿做人。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萃 的精彩文章:

沒有照相機的時代,為畫好花鳥,宋徽宗任伯年都做了哪些瘋狂事?
震驚!太白金星原來是女的!

TAG:藝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