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人們相信「人定勝天」的話,但是事實卻是人類太過渺小,宇宙的任一變化都可能導致地球消失,而地球隨便一個地震和海嘯就可以導致人類消失。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類過度開發資源,森林和淡水資源急劇減少,野生動物大肆被捕殺,如今物種滅絕的速度大大超過了物種新生的速度!

地質史上,由於地質變化和大災難,生物經歷過5次自然大滅絕。現在,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了,都得怪人類嗎?

先說說結論:自從智人登上地球舞台之後,絕大多數生物滅絕現象背後的罪魁禍首都是人類。

這麼說看似太絕對、太武斷了,顯得人類很無情,但很遺憾,事實就是如此。生物滅絕事件的原因五花八門,但背後總擺脫不了人類的影子。

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圖1 地球是否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邊緣?

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怎麼滅絕的?

總結起來,生物滅絕的原因大致有五類。

第一類 為了使用或食用而殺戮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象牙、藏羚羊絨、魚翅、熊膽、虎骨……許多動物都是被人類盯上了才面臨危機的。

不過,你要是認為人類只是現代以來才變得越來越變態、越來越殘暴,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1)近有大海雀的滅絕,這也算是人類完整記錄下來的第一起物種滅絕事件了。

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圖2 大海雀

大海雀是一種不會飛翔、只會游泳,長得酷似企鵝的鳥類,實際上它才是英文penguin這個詞的原意所指。後來,人們在南極洲發現了與之形似的企鵝,才把它們也稱為penguin。

不過,這種歧義如今不是問題了,因為大海雀已經被人類滅絕了。

它們本來生活在北大西洋的島嶼上,又肥又不會飛,就成了大航海時代過往船員補充鮮肉的最佳來源。更誇張的是,就因為那些海島上沒有可供燃燒的樹木,船員們甚至點燃大海雀自己的肥油來烹煮大海雀的肉,上演了一出現代版的「煮豆燃豆萁」。

2)遠有尼安德特等大量史前人類的滅絕。

對人類發展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人類的祖先曾經不止一次走出非洲,而世界上生存的現代人都是最後一次走出非洲的智人的後代。

先前走出來的那些人類近親哪去了?都被最後出來的這批智人給滅絕了。

當然,就更不要提猛獁象、劍齒虎、巨地懶,等等這些史前巨獸了。它們滅絕的時間表無一不與人類擴張的腳步相吻合。雖然也有古生物學家提出了一些其他原因,但原始人的捕獵行為是無法忽略的重要決定因素。科學家們甚至通過數學模型的計算進行了驗證,一個中等捕獵水平的普通部落用上幾百年的時間就足以把一個地區的某種大型哺乳動物趕盡殺絕,更不用說幾千年幾萬年的時間了。

第二類 物種入侵

物種入侵是指物種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地區,並在當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態環境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破壞該地區生態平衡,造成當地物種滅絕的現象。而人為活動是物種入侵的主要途徑。

大陸面積比較大,物種入侵帶來的滅絕需要較長的時間,難以覺察。而在面積較小的海島上,此類案例比比皆是。

在太平洋的很多島嶼上,比如夏威夷群島等等,人類活動無意帶來的蛇鼠,已經對當地原生鳥類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因為當地鳥類世世代代沒見過這些捕食者,基因里根本沒有應對的措施,只能等死。

植物的入侵也很可怕。同樣是夏威夷,由於人類活動常會引起火災,導致島上原生的不耐火植物逐漸被人類無意帶來的非洲來源的耐火耐旱植物所取代。植物的變化還會引發一系列的動物的變化,滅絕無可避免。

微生物的入侵更可怕。全球多個大陸的兩棲類大滅絕是壺菌所引起的,北美地區的蝙蝠大滅絕是毀滅地絲黴菌(註:這是一種命名,具體分類在學術界還有爭議)所引起的,而這些微生物本不存在於這些地區,往往是由於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帶來的。

第三類 棲息地碎片化

這個問題其實很嚴重,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尤為明顯。

比如在中國的平原地區,路網和農田造成了原生態環境的嚴重碎片化。碎片化之後的棲息地里,每一小片之內的物種個體數量較低,經受突發事件衝擊的能力較差,而它們又無法跨越路網等分隔線,也就無法從一小片棲息地補充到另一小片當中。物種被迫形成若干孤立的群體,結果就是被分割包圍,分而殲之。

有些分隔線甚至是我們意識不到的。比如一片林地中由於伐木造成了幾十米寬的無樹木帶。飛越幾十米的距離對於鳥類來說似乎不是問題。但實際上,大多數以森林為家的鳥類,生性不能離開林地一步,所以根本不可能跨越這幾十米寬的無樹木地帶。

第四類 氣溫上升

溫室效應不僅造成了海平面上升和氣候問題,也導致動植物受到很大影響。

植物對生存環境的溫度極為敏感。所以在不同海拔有不同的植物生長,形成了垂直自然帶。隨著氣溫升高,各個海拔的溫度也在升高,而一種植物的最適溫度所對應的海拔也就升高了。

如果某種植物每年散播種子,而且種子散播範圍夠大,那它或許還能追上溫度升高的速度,生存範圍向高處「爬」上去。如果這種植物N年一開花、N年一播種,或者播種只在腳下,那它就只有等著滅絕的份了。

溫度升高對於有腳能跑,有翅能飛的動物來說似乎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對於那些既對溫度敏感,移動能力又較差的動物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此類動物的典型代表是珊瑚蟲。受珊瑚礁本身的限制,築礁珊瑚蟲的生存範圍很小,並不能隨處移動,而它偏偏又對溫度敏感,所以受溫室效應影響也最大。

而對於珊瑚礁來說,這還不是最嚴重的災難,因為海洋酸化的影響更大!

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圖3 由於氣溫升高,大堡礁蜥蜴島北部的珊瑚有八成已白化

第五類 海洋酸化

不少海洋生物需要合成不溶性碳酸鈣才能生存,這類生物有個共稱——鈣化者,包括了築造碳酸鈣「房屋」的珊瑚、很多有硬殼的海洋生物,甚至還有微生物。以前科學家一直認為,如果海洋太酸了,酸到碳酸鈣都會溶解的程度,就會導致珊瑚等鈣化者的滅絕。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海洋每變酸一點點,即便不會讓碳酸鈣溶解,但仍舊會導致珊瑚等鈣化者必須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才能完成碳酸鈣的合成。這就像是讓珊瑚蟲每天都乾重體力活兒一樣,它們的生存狀態必然惡化。

根據多種不同類型的研究結果,只要海洋pH值降到7.8,雖然仍是鹼性,但所有鈣化者就將滅絕。由於鈣化者往往是海洋食物鏈網的底層,所以最終海洋生物圈也很有可能隨之覆滅。而珊瑚的意義更重要,因為珊瑚礁里生活著數以萬計的不同物種,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所以,珊瑚的滅絕將帶著數萬個物種一同覆滅。

海洋為什麼會酸化?是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工業革命之後,海洋表層水體的加速酸化有長時間的詳細觀測數據佐證。全球性的實地測量表明,海洋表層水體的pH值已經從工業革命前的8.2變到了現在的8.1左右。

是不是覺得只變了0.1,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如果人類不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那麼本世紀末,全球海洋表層水體的pH值就將降低到7.8,也就是海洋生態系統的崩潰邊緣。

這麼多複雜的原因,全是人類的問題?

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最主要特點是製造工具。由於工具的出現,人類的行為超越了生物能量水平,這一點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變得尤為顯著。

而超越生物能量水平的結果就是:人類活動改變環境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自然界的正常水平!

自然界夷平一座小山可能需要數以萬年計的時間,人類為了採礦卻可以在幾個月之內削平一座小山;自然界要刷出一條新的河道來分隔原本連續的生存環境,少說也得上百年,而人類只要幾個星期就能修出一條新的封閉高速公路,徹底分割一片原野;自然界要讓兩塊大陸合併起來造成物種入侵,至少需要上億年,而人類乘坐飛機的一次長途旅行,只需十幾個小時就可以讓一個物種進入沒有天敵只有食物的天堂。

數億年來,地球生物的細胞內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無用的中性突變。只有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原本無用的突變才可能成為進化上的生存優勢,引發全新物種的誕生。而帶有這一突變的新物種也就因為這種生存優勢而適應了新的環境。

糟糕的是,人類改變環境的速度太快了,無論是天、是月還是年,那都不是自然界生物靠一代代遺傳的自然突變所能跟上的速度。它們的命運只能是——滅絕。

總體來說,無論當今生物滅絕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都是進化的速度跟不上環境驟變的速度,而這種驟變如果不是劇烈的地質活動,就只能是非自然的,是人類造成的。所以,當今絕大多數的生物滅絕一定要怪人類。

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圖4現代生物滅絕的速度遠超過人們的預期

生物滅絕了,關人類什麼事?

說到生物滅絕,一定會有人說:讓它們滅絕去唄,關我們什麼事?

這個問題的答案簡單來說就是:保護生物的最終目的其實是為了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地球上的生物構成了一張緊密關聯的網路,與環境融為一體,成為了環境的一部分。一種生物的滅絕或許不重要,但多物種的大滅絕必然引起連鎖反應,導致生物圈的崩塌,最終反噬地球環境。地球歷史上曾經有這樣一些時期,正是由於生物的滅絕,導致了環境的巨變。與巴西同緯度的澳大利亞就是一個例證。

也許有人會說:環境變就變唄,我不在乎!

其實你知道誰更不在乎嗎?那就是地球!在地球歷史上,能夠築造出像珊瑚礁一樣的生物礁的築礁生物,曾經先後七次獨立進化出現。在地球歷史上,像螞蟻和蜜蜂一樣的社會性昆蟲,曾經先後十餘次獨立進化出現。

地球怕滅絕嗎?不怕,也不在乎。

只要還有細菌活著,再過幾億年,又是生機盎然的伊甸園。可是,幾億年之後,對環境變化沒啥耐受力的人類又在哪兒呢?

所以,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其實不是為了花錢保護一些與我們無關的東西,而恰恰是為了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保護生物的辦法竟然是……攀科技樹!

一定會有些有責任心的人問:那我們該怎麼辦?

其實,在直接殺戮野生動物這件事情上,人類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通過宣傳和各種法規的實施,加之建立保護區等具體措施,無論是在非洲還是在中國,很多保護動物的數量都在回升,瀕危等級也在下降。

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圖5 朱?種群在人工干預下從滅絕邊緣逐漸恢復

然而,人類真正無法解決的,是正常生活生產行為對於環境的迅速改變。

試問:為了不造成物種入侵,我們可以不旅行嗎?為了不造成棲息地碎片化,我們可以不修路嗎?為了不排放二氧化碳,我們能停止所有化石燃料的使用嗎?

這樣看來,似乎走進極端環保的死胡同了……

但筆者認為是有出路的!這條出路就是加速發展科技!

· 首先,人類造成物種滅絕這件事情,本身就是科學研究的成果,如果沒有科學,我們到現在也無法認識到這一點。

· 其次,人類自誕生伊始,就開始了毀滅地球之旅,並且從未停止。也就是說,並非是工業革命之後的科技發展帶來了生物滅絕,它只不過是大大加速了這場人類製造的滅絕而已。

· 最後,人類已經處在一個人口爆炸的時代,正常生活有賴於科技的維持,任何倒退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全人類陷入更為巨大的生存危機之中。而正如前文所說,人類生存才是環境保護的根本目的。

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圖6 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處

所以,人類沒有回頭路,只能繼續向前走,爭取用更高科技的生活方式來減小我們對於地球環境的影響。就拿最簡單的能源問題來說,現在太陽能和風能的大量應用,電動汽車的推廣,都是建立在高新科技基礎之上的。實際上,核能也是非常好的清潔能源,恐怕是徹底取代化石燃料的唯一之選。而更安全的核能利用,以及更安全更環保的核廢料處理,也都需要科技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所以,唯有加速發展科技,才能把更自然的環境歸還給自然,才能讓人類與自然和平共處,才能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以前的生物大滅絕都屬於自然災害,但這第6次是人為的。我們正在經歷的生物滅絕比地球生命史上其它滅絕事件更為惡劣。轉變生產方式或許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建設一種資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保持雙贏的生產方式才是當務之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奧秘世界 的精彩文章:

凈土被污染:南極發現塑料和致癌化學物質
數字貨幣交易解禁在望?

TAG:奧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