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精刻細印 方成珍籍

精刻細印 方成珍籍

一、館藏古籍概述

經過多年的徵集、收藏和保護,安徽博物院現藏古籍15600多種,近10萬冊,其中善本542種,3200多冊。53部古籍入選第一至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我院收藏古籍種類豐富,尤其以安徽地方文獻為特色,包括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州樸學、桐城文派等地方文獻。大量的皖人著述、安徽方誌、譜牒成為研究安徽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資料。院藏古籍不僅內容上獨具特色,其在版刻技術、裝幀形式、用紙上亦有獨到之書。現以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部分古籍為例,從版刻印刷方面介紹其特點。

二、珍貴古籍中的特色

1、以虯村黃氏為代表的徽刻精品

由於徽商賈而好儒的特點,商業的興盛帶動了徽州刻書業的發展,徽商或本身從事刻書業,或大力支持刻書,使得明清時期徽州刻書業發達,成為四大刻書中心之一,在中國刻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徽州刻書又以精美的徽派版畫為世人所稱道,而徽派版畫是由畫家、刻工、印工共同創造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版畫的質量。在徽派版畫的發展歷程中,既湧現了陳洪綬、丁雲鵬、蕭雲從、吳廷羽等為代表的專業畫家投身版畫創作,又形成了以虯村黃氏為代表的專業刻書的家族,因而產生了相當多的徽派版畫珍品,這對徽州地區乃至全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院藏徽派版畫古籍,種類豐富,包括家譜、方誌、畫譜、棋譜、戲曲、佛像畫等。現以珍貴古籍《酒仙譜》為例介紹徽派版畫之特點。

《酒仙譜》(圖一)不分卷,明許茂先繪編,明黃應紳刻,明萬曆刻本,歙西唐模許氏酣酣齋發行。是書為酒牌,圖中所繪,大多為曠世多才的著名酒徒,如嵇康、劉伶、阮籍、陶潛等的逸聞軼事,故曰「酒仙譜」。許茂先,歙縣唐模人,自稱「高陽酒徒」。書中題語多用舊文,能以數語傳神,而繪畫筆法簡潔細膩,寥寥數筆即將人物神態表情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可見繪畫者技藝之高超。書中從一文錢到萬萬貫為一副牌,以酒徒狂放事為典故飲酒,體現了明代文人之雅趣,亦從側面反映了明代中後期士大夫階層蔑視禮法,崇尚自由的精神追求。

刻工黃應紳來自著名的刻書家族虯村黃氏,其與《環翠堂園景圖》刻工黃應組、《程氏墨苑》刻工黃應泰均為同族兄弟。書中版刻於方寸間將畫作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線條細膩,人物表情,惟妙惟肖,不愧出自名家手筆。是書畫、刻皆精,為徽派版畫中的精品。

2、泥活字本

千百年來,世人對《夢溪筆談》記載的畢舁泥活字印刷術頗有懷疑,例如羅振玉認為泥字不能印刷,胡適認為膠泥作字似乎不太合理。安徽涇縣人翟金生製作泥活字並印刷書籍傳世,間接證明了泥活字印刷術的存在。翟金生,涇縣水東(即桃花潭)人,清乾嘉時期以教書為業,其「讀沈氏《夢溪筆談》,見泥活板之法而好之,因摶土造鍛」(翟金生:《泥版試印初編》包世臣序)。存世的泥活字實物堅硬如角骨,並非人們想像中的那樣鬆散,與木活字印數百部之後即因水泡而漲大而字跡模糊不同,泥活字印書多而不變形。

院藏《涇川水東翟氏宗譜》(圖二)一卷,是翟金生用泥活字印刷術翻印的家譜,通過本書可見泥活字印書的效果。內封題日:涇川桃花潭/前明嘉靖中先駕部震川公脩輯/水東翟氏宗譜/大清咸豐七年仲冬月泥聚珍版重印。是書印刷齊整清朗,美觀大方,為族譜中的佼佼者。可見泥活字不僅能夠印書,而且刻印效果不差,證實了《夢溪筆談》所記是可信的。

3、凌氏、閔氏多色套印本

明萬曆時人謝肇涮曾說過:「金陵、新安、吳興三地,剞劂之精,不下宋版」(謝肇淛:《五雜俎》),謂南京、徽州、吳興三地刻書不輸宋版,此語雖有些誇大,但亦可知當時此三地刻書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吳興刻書的特點是多刻評點書,採用多色套印的方式將評點和套印完美地結合起來,相得益彰。吳興刻書業的代表,是以閔齊僅和凌漾初為核心的閔、凌二姓家族私刻。凌漾初刻印《史記評林》創立了點評與正文相對應的「評林」體,引發了點評體的刻印熱潮。而後閔齊僅將前代已有的套印方法發揚光大,把點評文字用硃色印出,正文用墨色,是為朱墨二色套印本。後閔氏、凌氏相互競爭,發展成最多為五色套印本,即所謂多色套印本,就是把版面中不同顏色的文字分色分版雕刻,然後套印在同一頁面上。院藏《管子》《文心雕龍》為閔氏、凌氏多色套印本的代表,刻印精美,每一種顏色都印刷清晰,古籍保存完整,可見明代後期套印本之真面目。

《管子》二十四卷(圖三),春秋時管仲撰,明代趙用賢、朱長春等評點,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凌汝亨刻朱墨套印本。

《文心雕龍》二卷(圖四),南朝梁劉勰撰,明楊慎、曹學儉等批點,梅慶生注,明閔繩初刻五色套印本。

4、藍印本、朱印本古籍

古籍刻印中多用墨色,即使是多色套印本中正文也用墨色印刷,但有些古籍卻全本用硃色或藍色印刷,稱為朱印本、藍印本。這些紅藍印本是在書籍雕版完成後,正式刷印前試印行的本子,主要是為了檢查是否有錯字和著墨是否均勻,如有不妥則需進行修改。之所以用紅色和藍色,一方面區別於之後正式印刷的墨色本子,另一方面也提醒工匠,便於修改。這種本子因為是新版初印,故字跡清晰、墨跡均勻、精巧美觀,由於刻印數量稀少,故而更顯珍貴,為版本學家和藏書家珍視。我院藏有朱印本《[康熙]徽州府志》《[萬曆]休寧縣誌》,藍印本《洪武正韻》,皆刻印精美,存世稀少。

《[萬曆]休寧縣誌》八卷,明代李喬岱纂修,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朱印本。收藏者王立中跋雲「予所見休寧縣誌,以此本為最古」,「康熙八卷本已不習見,況此為萬曆開板樣本乎?」此書為《休寧縣誌》較早版本的初印本(圖五),彌足珍貴。

《洪武正韻》十六卷(圖六),明樂韶鳳、宋濂等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衡藩刻藍印本。是書為刻印精美,版式疏朗,保存完好。且書中藏書章清晰,表明其流傳有緒,因而具有重要的版本價值。

5、公文紙本古籍

宋元明時期利用官府廢棄的公文檔冊、賬簿(包括私人書啟等寫本)紙背刷印的古籍稱為公文紙本,即古人利用公私廢舊紙張背面印刷的古籍印本。這是古籍刻印本的一種特殊形態,紙張的正面為正式印刷的古籍內容,背面則是政府公文或私人手寫文檔。古籍由於線裝的緣故不能或不宜輕易打開,因此其背面文獻內容不易為人所知,故紙張背面的文字在相當程度上屬於未被開發、利用的傳世文獻。而公文紙本背面資料作為未被利用的史料逐漸受到重視。我院藏《春秋左傳詳節句解》三十五卷即用公文紙包裝,保存了一部分公文資料。

《春秋左傳詳節句解》三十五卷(圖七),宋朱申、周瀚注釋,明顧梧芳校正,明刻本。是書共三十五卷,裝訂成四冊,書衣均用公文紙包裝,公文紙中內容為隆慶六年察院批複大梁道儀封縣刑事案件,硃批有「死二命犯人三」,「依律的決犯人貳名」等判決內容。

三、結語

我院古籍收藏數量較多,種類豐富,尤其是安徽地方文獻很有特色,一些古籍在內容和版本上價值較高,一些抄本、稿本、孤本海內外稀見。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五十三部古籍為院藏珍籍,此外,院藏其他古籍在版本和內容上也具有重要價值,如明代畫家鄭九夏手繪本《雙橋鄭氏宗譜》作為徽派版畫刻印前的清稿本,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料價值。安徽文化底蘊深厚,古人精刻細印的古籍珍品是了解安徽歷史文化的重要文物。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沈德潛選詩:選本的定位及其價值生成
【保密史話】古代保密公文的封裝方法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