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其說「婚姻焦慮」不如視為「精準擇偶」

與其說「婚姻焦慮」不如視為「精準擇偶」

「看微信、大家親、網愛天下,每天都要打開無數次。」家住重慶洋河一村的方昭端午假期也沒閑著。女兒楊洋已經30歲了,對象還沒著落,於是她下載了常用的幾款手機應用,除了瀏覽資訊,在女兒的婚戀問題上傾注了絕大部分的心思。當下,超過2億的單身人群及其背後的家庭組成了龐大的相親市場,家長在各類相親場所中奔忙,折射著中國式的婚姻焦慮。(6月20日《工人日報》)

近些年,光棍、剩女、婚姻焦慮等詞對80後、90後單身男女而言顯得無比「刺眼」、「刺耳」。一邊是父母急切的催促,另一邊理智告訴自己婚姻非兒戲,決不能隨意擇偶將就著生活。表象之下的這一矛盾,也被不少人稱之為「婚姻焦慮」。

在19世紀中葉美國有一本書叫做《經典美國女孩:美國19世紀中葉的理想女性典範》。這本書的理論是,當社會和經濟發展到更進一步階段的時候,男性跟女性都對於選擇終身伴侶更為嚴苛,他們的要求也比較精確,標準也提高了,因此要找到完全可以般配的對象就更有難度。

發展的進程提高了單身的廣度和密度,進而讓父母們越發的焦慮。心情可以理解,然切莫給予子女過度的壓力,畢竟子女之所以保持單身,並非排斥婚姻,而是因為尚未遇見合適的另一半。

傳統相親,講究個門當戶對,當下擇偶,「門當戶對」更是重中之重。只不過此「門當戶對」非彼「門當戶對」,過去看的是物質條件,如今更在乎精神契合。如果說,過去喜結良緣是為了同心協力把日子過好,那麼當下,情投意合的兩個人走到一起則更在乎是否心有靈犀,能否同甘同苦追求共同理想。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明天。單身男女不應為了結婚而結婚,而應為更加美好的明天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數落、守得住原則。單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所追求,沒有追求便沒有理想,失去了理想也便失去了方向,迷失了方向,自然遇不到對的「另一半」,即便最終能與他人結為夫妻,精神上也必將孤獨終老。

父母在催促相親、結婚之餘,切莫以傳統婚姻觀念「綁架」子女的價值觀、擇偶觀、幸福觀。誠如《歡樂頌》中「五美」的感情經歷,找錯了人,強大如安迪,平凡如邱瑩瑩,無不傷心欲絕痛苦不堪!然找對了人,收穫的不僅僅是幸福,還有自身由內而外的精神升華。如曲筱綃結緣趙啟平後,她的追求不再是賺錢奪家產,而是傾盡全力去緩解父母矛盾維護家庭和諧。

單身不是誰的錯,莫因焦慮棄原則,為了幸福守底線,逐夢路上遇對人!對於單身男女而言,伴隨年齡的增長,更應該成熟慎重的選擇另一半,也許歲月帶走了青春,但也檢驗了真愛,年齡大點不足懼,精準擇偶才能幸福長久!(程彥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彩貴州網 的精彩文章:

以色列前內閣部長涉嫌間諜罪被捕
人民日報正式發布「人民號」 超2000家機構及優質自媒體入駐

TAG:多彩貴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