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如何擺脫胃癌「發現即晚期」的魔咒

如何擺脫胃癌「發現即晚期」的魔咒

我國每天約有1095人被確診為胃癌、959人因胃癌不幸離世。我國胃癌發病和死亡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男性更是高達3倍之多。根據中國癌症統計數據研究表明,胃癌已上升為我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二位,僅次於肺癌。

1.近年,胃癌發病呈以下特點

如何擺脫胃癌「發現即晚期」的魔咒

一是年輕化趨勢日益顯著。

近5年,19歲~35歲青年人的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除遺傳因素,飲食不規律、睡眠嚴重不足、工作壓力大,都是造成年輕人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二是男性患病比率高於女性,大約是2:1。

三是早期診斷率低,我國早期胃癌發現率不足10%,遠低於日本的70%和韓國的55%。四是生存率低,據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的報告表明,我國胃癌5年生存率僅為27.4%。

2.重視胃炎治療

如何擺脫胃癌「發現即晚期」的魔咒

如此兇險的胃癌,難道就毫無徵兆嗎?答案是否定的。

早有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患有或輕或重的胃部疾病,在胃鏡下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慢性淺表性胃炎。不過,只要治療得當、注意飲食調節,胃炎是可以控制或治癒的。也就是說,這個過程是可逆的。

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從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到胃癌。有50%的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人會演化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而40%的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人會演化為腸化生,又有8%的患有腸化生的患者會演化為異型增生,這其中大約1%的異型增生患者會演化為胃癌。

在1965年,醫學家Lauren就根據胃癌的組織結構和生物學行為,將胃癌分為腸型和瀰漫型。腸型胃癌起源於腸化生黏膜,是我國胃癌的主要類型。非萎縮性胃炎—多灶萎縮性胃炎伴化生—完整的腸上皮化生—不完整的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腸型胃癌(Correa級聯)被認為是胃癌發生過程。

荷蘭數據表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輕度異型增生、重度異型增生在10年內進展為胃癌的概率分別為0.8%、1.8%、4%和33%。可見,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一躍」變成癌細胞的,而是一步步演化的。所以我們不會「突然」得上癌症。

3.「三早」是防治胃癌關鍵

如何擺脫胃癌「發現即晚期」的魔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避免走上從胃炎到胃癌這一不可逆的進程呢?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絕對是杜絕包括胃癌在內的惡性疾病發生的關鍵。發現一例早癌,拯救一個家庭,幸福一個家庭。

早期胃癌(EGC)的癌細胞僅浸潤至胃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手術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在80%~90%,其中始發階段小胃癌(SGC)及微小胃癌(MGC)的10年生存率可達100%,而進展期胃癌手術切除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30%~40%。

之所以要「三早」,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70%以上的胃癌早期無明顯癥狀。而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可逐漸出現非特異性的、類同於胃炎或胃潰瘍的癥狀,包括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反酸、噯氣、噁心,偶有嘔吐、食慾減退、消化不良、黑便等現象。

相比其他癌症可以通過血檢驗等無創的方式發現,胃癌較為特殊,如果不通過胃鏡檢查,難以早期發現癌變。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實行早期篩查。

早期篩查是預防胃癌的關鍵。

30多年前,日本和韓國也是胃癌高發國。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韓開展了以胃鏡為基礎的強制性篩查。當前日本和韓國的早期胃癌佔全部胃癌的比例達70%和55%,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62.1%和65.3%。從1985年至今,日本的男女性胃癌發病率每年下降1.7%和2.5%。日本的目標是將早期胃癌篩查率比例提高到90%,使日本的胃癌5年生存率提高至90%。

4.新型胃鏡助力篩查

相比之下,我國還停留在「養胃」的傳統觀念中,很多人對胃部不適的做法就是「忍」「扛」「養」,最終釀成嚴重後果,甚至「發現即晚期」。

目前,我國每年接受一次消化道內鏡檢查的比例不到2%,這受制於傳統胃鏡檢查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不舒適、不便利等因素。

可喜的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一種新型的無痛、無創、無不適、無麻醉、無死角、無交叉感染的磁控膠囊胃鏡應運而生,它可助力提升我國胃癌篩查比例。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和篩查手段的不斷創新,我國在胃癌防治上能夠走出自己的新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無痛胃鏡是發現早期胃癌的利器 45歲以後需每年體檢一次

TAG:胃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