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世衛專家揭秘遊戲成癮為何「入病」

世衛專家揭秘遊戲成癮為何「入病」

世衛專家揭秘遊戲成癮為何「入病」

郝偉在專家會議上介紹中國應對「遊戲成癮」方面的經驗 供圖/郝偉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把「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癮列為疾病。世衛組織新版《國際疾病分類》「遊戲障礙」等章節的起草人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遊戲障礙」被列入《國際疾病分類》是基於世衛組織專家組多年討論後形成的共識,並有大量證據支持後才作出的決定。今後,醫學家可以有效統計「遊戲障礙」在各地的發病率等數據,還可以規範「魚龍混雜」的遊戲成癮診療市場。

納入「遊戲障礙」是專家組共識

6月18日,新版《國際疾病分類》由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發布,明確將「遊戲障礙」加入成癮性疾患的章節中。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副所長、世界衛生組織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成癮相關工作委員會成員郝偉教授多年來一直參與了「遊戲障礙」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的全程,也是相關章節的起草人之一。他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剛開始的時候,部分專家曾希望將「網路成癮」這一概念列入《國際疾病分類》,經過多年討論,最終納入新版《國際疾病分類》的是「網路成癮」概念中的「遊戲障礙」部分,這也是世衛組織專家組的成員們達成的共識。郝偉表示,文獻顯示,只有很小一部分遊戲愛好者會出現「遊戲障礙」的癥狀,因此大家不必擔心平時玩玩遊戲就會「生病」。

參與了新版《國際疾病分類》「遊戲障礙」等章節現場研究協調的上海精神衛生中心鍾娜博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國際疾病分類》每一次調整條目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只有充分、確定的醫學證據才能增加新的條目。來自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最新版《精神與行為障礙診斷指南》國際顧問專家及現場研究專家趙敏教授介紹,中國的研究者們還承擔了此次《國際疾病分類》精神與行為障礙方面條目的現場研究工作,目的是考察新版《國際疾病分類》的信度和臨床適應性,相關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

怎麼樣就算「遊戲障礙」?

據世衛組織的定義,「遊戲障礙」是一種具有可識別明顯臨床癥狀的綜合征,這些癥狀與反覆玩遊戲而導致的痛苦或干擾個人功能有關。訓練有素的衛生專業人員診斷「遊戲障礙」為一種行為障礙時,遊戲行為模式必須足夠嚴重,導致在個人、家庭、社交、教育、職場或其他重要領域造成重大的損害,癥狀通常明顯持續至少12個月。

北京安定醫院成癮醫學團隊副主任醫師盛利霞告訴北青報記者,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患上了「遊戲障礙」,首先可以看他是否對自己玩遊戲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比如,有些患者明知道自己的很多問題是因為玩遊戲引起來的,但他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繼續玩遊戲。

盛利霞介紹,接下來醫生還會考察患者是否因為遊戲影響了自己的生活,比如,為了玩遊戲,有工作要做卻不去做,該寫的作業不肯寫,甚至傷害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這都屬於「遊戲障礙」的癥狀。

此外,有的人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阻止患者玩遊戲或者把他的電腦關上後,患者會出現情緒非常激動,大叫甚至對他人實施暴力的現象。最後要注意的是,僅僅一天熬夜玩遊戲或者放假後一周瘋玩遊戲並非就算是「遊戲障礙」,確診「遊戲障礙」需要患者的癥狀長期持續至少12個月。

「遊戲障礙」需要治療嗎?

多名專家向北青報記者表示,「遊戲障礙」被《國際疾病分類》劃入疾病後,今後相關的治療工作可以更加規範,有據可依。

鍾娜結合臨床經驗發現,近幾年因為遊戲影響到現實生活而來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多,「如果確認患上了『遊戲障礙』,那麼患者應該儘快前往專業的精神專科醫院接受專業治療,早干預肯定是好的。」

盛利霞也表示,不建議患者或患者家屬前往不專業的診所就醫,「此前我們也有過一些案例,有的患者因為接受過不專業的診治,到我們這裡再進行心理疏導等治療時就變得非常困難,影響到了治療效果。」

對話

世衛專家郝偉:「遊戲成癮入病」有助於規範診療市場

北青報:您是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到遊戲上癮引發的醫學問題的呢?

郝偉:從2000年開始,我就遇到了一些因為過度玩遊戲來就診的患者,當時就發現遊戲作為一種新的現象,已經出現了一些醫學問題,這也是我後來提出將「遊戲障礙」納入《國際疾病分類》原因之一。2002年左右,我在世界衛生組織工作過一段時間,當時也在專家們的建議下,曾嘗試做一些網路成癮方面的研究。到了後來修訂《國際疾病分類》,2012年我聯合兩名德國專家,向世界衛生組織發了一封調查文獻,提出應該將包括遊戲上癮在內的網路成癮現象納入新版《國際疾病分類》中來。當時其實也是順勢而為,發揮了一些作用。專家委員會的同道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工作也相當重要。

北青報:「遊戲障礙」是怎樣被正式納入《國際疾病分類》的呢?

郝偉:一開始我們在專家委員會的討論中,提出將網路成癮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但也引發了很多爭議。有一些偏社會學的專家覺得這是將一個社會問題變成了一個醫學問題。從那時候開始,全世界相關方面的醫學專家先後開了好幾次會,討論網路成癮等問題。後來大家還是覺得網路成癮這個概念比較大,而是將討論的重點放在了遊戲成癮的問題上,因為這也是網路成癮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所在。

到2014年的時候,大家還在爭議「遊戲障礙」是否應該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之中。在這些討論中我們提出了很多醫學的證據,比如,有研究發現,遊戲過度成癮之後,有些人會處於一個失去自控力的狀態,這會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對他們的社會功能產生影響。

此外,很多專家舉了一些遊戲成癮和化學物質成癮比較相似的報告,比如,化學物質成癮的人會有一種「戒斷癥狀」,例如,人長期吸煙,忽然不吸煙了,就會覺得身體難受。「遊戲障礙」的患者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現象,甚至有些案例中,會有情緒急躁、攻擊他人的報告。

此外,化學物質成癮還會讓人的耐受性增加,比如,有的人吸煙,吸得越久每天要吸的煙就越多。有些人玩遊戲,玩的時間會不斷增加,甚至不停花錢升級電腦或者購買遊戲里的裝備。除了這些相似性外,也有文獻發現,遊戲過度上癮的人的腦影像和化學物質上癮的人有一定的相似性,說明「遊戲障礙」的患者可能還會面對身體健康的損害。

最終,到了2015年的時候,專家組就基本達成了共識,認可「遊戲障礙」應該被列入修訂的《國際疾病分類》中了。

北青報:對於一些遊戲公司提出反對將「遊戲障礙」視為疾病,您有什麼回應呢?

郝偉:世衛組織的專家委員會修訂《國際疾病分類》,是為人類的健康考慮。此前世界衛生組織也推廣禁煙、禁酒,也曾經引來煙草公司、酒業公司的反對,但他們可能是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我們考慮的是醫學上,這樣的設置是否對人類的健康有利、是否對醫學的發展有利。

北青報:「遊戲障礙」被納入《國際疾病分類》後,對社會會有哪些好處?

郝偉:我們專家委員會之前討論中有人覺得社會問題不應該變成醫學問題,但專家委員會後來達成的一個共識是,將它變成醫學問題,是有利於我們進行干預,尋求解決的方法的。比如,以前有些人脾氣不好,大家覺得是性格問題,但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知道他們是患上了焦慮症。也有一些抑鬱症患者,醫學的研究發現他們不只是心理問題,其實是身體也出了問題。「遊戲障礙」被列入疾病之後,就意味著家庭可以將患者送到醫院接受專業的治療,也減少了家庭的一些誤區。

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們只是將「遊戲障礙」列入疾病的範疇,相關的研究還處在原始階段,比如,並沒有直接針對「遊戲障礙」的藥物,因為此前藥物的研發者會發現,根本沒有這種病啊,怎麼發明藥物呢?未來,相關的科學研究都可以努力跟上。

最後,我們提出了「遊戲障礙」的規範化標準,也就意味著能夠規範化地了解這種疾病在社會中的情況。我們可以有效地統計發病率、發病高發年齡等情況,有助於我們醫學的進步。此外,也有助於規範化診治遊戲成癮的診療市場,畢竟這個市場之前可以說是「魚龍混雜」的。

北青報:對於一些人擔心的玩個遊戲就被扣上「遊戲障礙」的帽子,您認為該怎麼看?

郝偉:這是不用擔心的。我們在診斷的標準中非常明確,「遊戲障礙」意味著患者因為玩遊戲影響了自身的社會功能,並且造成了很多不良後果。這意味著,患者對於遊戲有一種強烈的饑渴感,以至於放在了生活的首位。只有保持一段長時間的癥狀,才能被視為「遊戲障礙」。

此外,我們還應該排除一些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比如,焦慮症患者、抑鬱症患者,他們可能也會沉迷於打遊戲,起到心理逃避的作用。但他們應該被視為焦慮症患者、抑鬱症患者來治療,實際上,焦慮症、抑鬱症被治癒後,他們也就不會出現「遊戲障礙」的癥狀了。

我們並不是否定遊戲,很多人偶爾玩玩遊戲都是沒問題的,只要不長期影響個人的生活就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混元獸化石改寫有袋類動物起源歷史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