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輕讀:說說足球在中國的起源
最近正值俄羅斯世界盃,作為一個曾經的球迷總要湊湊熱鬧,世界盃開幕前白岩松就調侃道,俄羅斯世界盃,中國除了足球隊沒去,其他都去了。不過從賽場中大家也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廣告牌出現了球場上,在這次世界盃的17個廣告贊助商裡面,中國企業就佔據了5個席位。
要說起中國和足球的千絲萬縷的關係,除了這些,當然就是它的起源「蹴鞠」了,雖然現在硬要討論這個話題略顯尷尬,畢竟世界盃和中國隊沒有任何關係,但國際足聯官方確實已經確認了中國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作為一個球迷來說,還是有必要來了解一下足球起源歷史的。
早在2004年7月15日,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足球博覽會上就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於中國」,而且山東淄博被正式確認為世界足球起源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逛一逛臨淄足球博物館,裡面展示了2400多年以來足球的起源、發展和傳播過程。
而且在2006年德國世界盃期間,德國漢堡足球博物館中也展示了足球起源地——中國蹴鞠文化。可以確定的是,足球最早起源於中國,並從那裡傳到了埃及,而後又從那裡傳到了希臘、羅馬、法國,最後才傳到了英國,逐漸有了現代足球的雛形。
那麼最早的足球長什麼樣子呢?如圖
"鞠"最早是指外包皮革、內實米糠的球。"蹴"表示踢或者踏,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
蹴鞠按照玩法分為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①直接對抗:鞠城即球場,周圍有短牆。比賽雙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門,場上隊員各12名,雙方進行身體直接接觸的對抗,就像打仗一樣,踢鞠入對方球門多者勝,這種玩法更像是現代足球。
②間接對抗:比賽時中間隔著球門,球門中間有兩尺多的「風流眼」,雙方各在一側,在球不落地的情況下,能使之穿過風流眼多者勝,這種玩法多在宋朝興起。
③白打:無球門的散踢方式稱作白打,主要是比賽花樣和技巧,亦稱比賽「解數」,每一套解數都有多種踢球動作,如拐、躡、搭、蹬、捻等,古人還給一些動作取了名字,如轉乾坤、燕歸巢、佛頂珠、旱地拾魚、拐子流星等,很像現在的花式足球。
或許大家還記得2001年的一部國產電視劇《一腳定江山》,內容講的就是以宋代蹴鞠為故事背景展開的,據史料記載,蹴鞠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淄博),而在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的情景,至今已經有兩千三百年了。
最早的蹴鞠也僅僅是作為民間的一種流行娛樂遊戲,從漢代開始演變成了兵家練兵之法,漢朝人把蹴鞠視為「治國習武」之道。故漢朝時候的蹴鞠玩法是更偏向直接對抗的,即能強身健體,又能使戰士保持良好的體力和情緒,所以常用在軍事訓練之中。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上圖為《劉太公行樂圖》),雖然年輕時是個小混混,但拿手絕活是蹴鞠,當了皇帝後,這一項目便得到了發展。
一直到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也類似現在的足球俱樂部,蹴鞠在宋代的流行程度是空前的,很多蹴鞠組織大都由「專業運動員」組成,屬於公務員身份,《一腳定江山》這部電視劇中的「太和樓」和「春風社」就屬於蹴鞠組織,他們拿朝廷支付的俸祿,即所謂吃皇糧,其任務不是參加運動會,而是專門在皇宮表演給帝王、后妃們看。
上面《宋太祖蹴鞠圖》描繪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其弟宋太宗趙匡義同大臣們一起玩球的場景。宋徽宗也十分喜愛蹴鞠,所以我們耳熟能詳的著名球員高俅才有了升官發財的機會。
宋徽宗趙佶也是著名的「球迷」,他不僅是看台上的常客,而且時常在宮中舉辦蹴鞠、打球比賽。《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朱瞻基觀看踢鞠的場面,踢鞠也是宮中嬪妃們非常喜好的運動。
上面提到了足球俱樂部,世界上最早的現代足球俱樂部是成立於1855年的英國謝菲爾德聯隊,距今也有163年了,然而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並非「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目前有據可查的蹴鞠團體「杭州齊雲社」比謝菲爾德聯隊早誕生800年。
早在南宋時期,臨安(杭州)就成立了「齊雲社」,又稱「圓社」,專事負責蹴鞠活動的比賽組織和宣傳推廣,也可以說,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宋元時代的蹴鞠專業書籍多次提到齊雲社。包括《水滸傳》在內的許多歷史文獻上都有關於齊雲社的記載。
然而蹴鞠這項全民運動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關活動的記載,卻寥寥無幾了。後來到了清末民初,全國都找不到多少會踢蹴鞠的。這現象還是讓人比較費解的,像斷了電一樣,這麼閃亮的燈忽然間就熄滅了。
回想過去,我們此起彼伏,在揶揄中國足球的同時,我們也真心希望中國的足球能夠越來越好。雖然古時候的蹴鞠和當代的足球幾乎不是一個概念,但是如果足球在現代的中國能走得像蹴鞠在古時候走得一樣遠,那自然是非常能讓人欣慰的。
借著世界盃的熱點來了解一點傳統文化也未嘗不是壞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我們思想、精神力量的源泉,因為它決定了我們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是誰,我們應該往哪裡去。
TAG:正安文化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