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瑞安鄉下人是這樣進城的!
來源:浙江在線
講述人:趙齊安,1946年出生,瑞安市塘下鎮趙宅村人,已退休
在我的印象里,四五十年前塘下根本沒有一條像樣的街。上世紀60年代,塘下最寬的街就在塘河邊,大約3米寬,這裡也是塘下最熱鬧的地方,岸上的行人絡繹不絕,河裡大船小船穿梭不息。
上金村、岑頭村、塘西村、邵宅村、陳宅村……溫瑞塘河主幹流及支流幾乎流經塘下每個村。密布的河網,構成了江南水鄉獨特的運輸條件,那時候,塘下人出行方式一般就兩種,坐船或者走路。
當時,我在瑞安中學上學,每天很早出發,沿著塘河走到瑞安中學,要花兩個半小時。有時候想偷偷懶、歇歇腳,就去張宅輪船埠頭坐船,是那種人力划槳的船,一趟船費0.11元。其實坐船沒比走路快多少,一般也要2個小時才到。
要想富,先修路。改革開放後,寬約6米的塘梅公路「誕生」了。這條路在塘下人心中意義非凡,雖然只是一條泥石路,卻是塘下第一條像樣的道路。那時候,104國道已經經過塘下,但塘下人要上104國道,還要先走一大段彎彎曲曲的小路。塘梅公路建成後,把塘下鎮和104國道連接在一起,出行變得方便了。
在塘梅公路建成之前,1979年,塘下開出了第一輛載客「大篷車」——原本從事水路貨運的瑞安第三運輸公司把載貨卡車車廂改裝而成。上世紀80年代後,該公司逐漸增加車輛,運營塘下至城關、場橋、海安、梅頭(今溫州海城)的班車。那時候,在塘梅公路上,經常能看到騎著自行車的年輕人。再過幾年,自行車不流行了,開始流行摩托車了。
塘梅公路也與時俱進,經過兩次翻新後,成了如今32米寬的大道。
這20年來,塘下路網建設拉開了小城市框架。主幹道塘下大道寬50米,連接溫瑞大道和104國道;寬44米的羅山大道連接塘下大道至104國道和G15高速塘下互通;20多米寬的中心路及環鎮西路,貫穿塘下密集的生活區……
退休後,我回到塘下,住在趙宅老人公寓,出行很方便,到市區,開車就20多分鐘。每周,我都要去位於市區中通華庭的兒子家裡過周末,乘坐101路公交車,舒適又環保。到溫州,也很便捷,上高速,或者走塘下大道、濱海大道、104國道,二三十分鐘就能到達。這些在40年前想都不敢想啊!
TAG:瑞安百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