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解放軍要練合成化作戰模式

解放軍要練合成化作戰模式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陸軍進行了以13名集團軍軍長為考核對象的陸軍戰役首長機關集訓,對於解放軍來說,這是陸軍戰役首長集訓中水平最高的一項,對於軍改中的解放軍陸軍而言,這又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6月12日上午,解放軍陸軍戰役首長機關集訓拉開帷幕。跨度兩周時間內,以軍以上指揮員和指揮機關為重點,聚焦備戰打仗課題,突出指揮訓練主題。而在6月18日到22日,陸軍13個集團軍軍長,根據戰時指揮所編成,按照核心要素齊全的要求,分別抽組15名參謀人員,隨後依據抽籤確定順序,13個集團軍軍長依序接受考核。

陸軍戰役首長機關演訓現場

軍改以來,一方面解放軍的陸軍作戰部隊編製體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另一方面則是對軍隊人才提出了全新的高要求。這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軍隊的合成水平有了空前的提高,原本在師一級才有的合成化作戰概念,如今成了普遍化的合成營甚至常見的合成連,許多原本靠著紮實「步兵的本領」就能幹好的步兵營長如今需要從頭開始學習機械化合成部隊的作戰和指揮方法,旅級指揮員要掌握的合成作戰複雜程度甚至要超出當年的師級部隊。

至於集團軍一級呢?情況看起來會好一些,畢竟我軍的集團軍在1985年就實現了合成化,之後的我軍的集團軍指揮員雖然就需要具備指揮合成化集團軍的能力,但是考慮到上世紀80年代我軍的合成化實際主要也只是步、炮、坦之間的協同,實際指揮員指揮合成化作戰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

合成化上了新台階,實際指揮能力就更要進步

特別是在軍改之前,我軍的各大集團軍因為經歷了此前幾十年各種不同的調整,包括兩輪目的不同的師改旅,規模有限的裝備現代化更新以及新裝備和新部隊組建之後,其編製和裝備的差異化程度達到了空前巨大的程度。

這種差異既體現在裝備層面,也體現在部隊的編製體制上。比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軍的陸軍集團軍並不是每個軍都有陸航團的,而遠火列裝的時間先後差異也導致很多部隊在接觸到遠程火箭炮的作戰理論和實踐的時候,一些部隊根本連遠火實際的概念也沒有。

至於師旅一級部隊的編製狀態更是完全不同,不用說軍迷們經常吐槽的「扶貧單位」、「重點扶貧單位」這種裝備上的差異了,由於每個集團軍的師、旅數量和類型都不一樣,不同集團軍在作戰上的打法也都不同。當時像第38集團軍那樣標準的重裝集團軍和第20集團軍那樣最早的全旅化集團軍規模差異極大,使用上的戰法不同,統一授課的內容也都不盡全部適用。

頻頻出現在新聞報道中的「中部戰區某師」是其他部隊羨慕的對象

這也是軍改給陸軍集團軍帶來的重要意義之一,在經過這輪軍改之後,陸軍所有集團軍下轄的部隊都徹底實現了改旅,且每個集團軍都在編製上達成了「均貧富」,在集團軍下轄的部隊中有重型、中型和輕型三種類型的6個合成旅,以及集團軍直屬的炮兵、陸航、特戰、支援等旅級單位。

雖然這些合成旅的裝備水平仍然是天差地別,甚至有不少部隊因為新編製下部隊實際編製的裝備增加,不得已將原本已經庫存的59式坦克這樣的「老革命」請出來填編製以進行正常訓練,但在戰役指揮層面,這樣的統一帶來的便利性還是顯而易見的,至少在如今這樣的集團軍軍長統一授課和考核中,每個軍長所學到的合成作戰的知識就能夠全部運用到實際的作戰和指揮中去。在未來進行作戰方案的謀劃的情況下,對不同部隊的了解和運用程度也能進一步加深。

在現代化的大兵團作戰指揮領域,我軍長期是奉行「以俄為師」的(畢竟也沒法「以美為師」,美軍在我軍看來基本不存在戰役法),老實說,對於我軍而言,由於真正實現了全面機械化的集團軍級單位並不多,我軍在合成集團軍的指揮和訓練水平上,很多時候甚至還不如現在因為缺乏現代化裝備和充足兵員的俄羅斯陸軍,我軍近年來編寫相關的合成集團軍作戰指揮教材的時候,依然要在相當程度上參考俄羅斯乃至蘇聯軍隊在冷戰時期和冷戰之後取得的經驗、教訓乃至具體案例。

一方面,蘇/俄諸兵種合成戰役理論仍有其相對先進意義,另一方面,這些理論正在信息化技術背景下逐漸過時

而在另一方面,由於我軍新一代信息化武器裝備的迅速服役和列裝,在很多信息化作戰的領域,蘇聯和俄羅斯作戰的經驗和所謂的高水平也正在迅速失去其直接指導戰爭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真正掌握信息化條件下的集團軍級指揮和作戰,就成為一個只有中國軍隊自己才能完全解答的難題,留待解放軍在未來的訓練、演習乃至實際作戰中去思考、探索與檢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軍若赴台軍演看到台軍會想什麼?台網友神評論
歐洲為何插手南海?俄媒:因為他們弱小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