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怎樣管住到處「流浪」的胃酸?

怎樣管住到處「流浪」的胃酸?

夢中,口裡含著「酸葡萄」

飽餐之後,想美美地睡上一覺,可是剛剛躺下,卻覺得胸部灼熱,口中泛酸,嘴裡好象含了顆酸葡萄。有時甚至夜間睡眠中突然被酸水嗆醒,頻發咳嗽,坐起來就會感覺好些。最近,這種情況時常困擾著日漸「發福」的老張。

老張很擔心:這是什麼怪毛病?他輾轉心內、呼吸、耳鼻喉等多科就診,均未發現明顯異常。最後,老張來到消化科。

醫生建議他行食管測壓及24小時食管動態pH值監測,結果顯示:食管下括約肌壓力明顯降低,存在明顯的病理性胃酸反流。

結合癥狀,醫生認為老張患了「胃食管反流病」,建議他改變生活方式並服藥治療。

賁門不嚴,胃酸逛到嘴巴里

一、是什麼原因讓老張不時地感覺「酸溜溜」呢?

正常情況下,人體胃內分泌的胃酸與食物混合後,經十二指腸進入小腸。食管與胃連接部有幾大「御前衛士」守門,防止胃酸反流,其中包括:食管下括約肌、隔、隔食管韌帶等。若上述守門衛士「失職」,特別是食管下括約肌「不作為」,就會造成胃食管反流。

二、那麼,什麼原因使「御前衛士」卸下盔甲?

首先是賁門手術,手術造成食管下括約肌結構的破壞。

其次是某些激素(縮膽囊素、胰高血糖素等)、高脂肪食物、藥物(如鈣拮抗劑、安定)等,導致食管下括約肌壓力下降。

另外,腹內壓力及胃內壓超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也可引起胃食管反流。

三、癥狀隱蔽,很容易走錯診室

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及膽汁刺激食管黏膜,甚至刺激咽喉部引起反酸、燒心、噁心、胸痛和睡眠障礙,有時還引起咳嗽、哮喘及咽喉炎。

部分病人反酸、燒心、胸痛等典型癥狀可不明顯,僅表現為咳嗽、哮喘、聲嘶等不典型癥狀,常輾轉於五管科、呼吸科、心內科等科室診療,長期不能得到及時診治。

讓胃酸老實待在「家裡」

讓胃酸安分守已,老實待在胃中的方法有多種,如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究竟孰優孰劣,還是讓它們比一比吧。

一、改變生活方式

由於肥胖可使腹內壓力增加,從而誘發或加重胃酸反流,故肥胖者應減輕體重。睡前4小時避免進食或飲水,餐後不宜立即平卧。盡量少抽煙,少喝酒、濃茶、咖啡,少吃高脂肪食物,以免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要避免飽食、緊束腰帶,積極治療便秘、慢性咳嗽等易引起腹壓增加的疾病。運動可幫助消化,減少胃內食物儲積,減少食管反流機會。

二、藥物治療

一般採用抑酸劑及促胃腸動力葯。胃食管反流病的「罪魁禍首」是胃酸,抑酸劑通過抑制胃酸的分泌,減少胃酸「泛濫」入食管或咽部,從而消除燒心、反酸、胸痛等癥狀。目前常用的藥物是質子泵抑製劑及H2受體阻滯劑。此外,促胃腸動力葯如多潘立酮可以促進胃排空,猶如水庫開閘泄洪一樣,減少反流壓力,可作為該病的輔助治療藥物。

三、手術治療

包括胃鏡下手術及外科手術,主要是胃底摺疊及食管裂孔疝的修補。因為有創傷性,手術治療僅適用於有明確器質性病變且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人。

沒癥狀,也要防酸「出門」

胃食管反流病在治癒停葯後,癥狀常會複發。

因此,經治療癥狀好轉後,仍應注意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

藥物治療要規範,病情嚴重者如食管潰瘍、食管狹窄,需要長療程維持治療。

對於有反流癥狀,但不伴有食管炎的病人,可採取按需維持治療的方法,即癥狀發生時服藥,好轉穩定時停葯,這樣既可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又可減少藥物的使用。

另外,對於有併發症(食管潰瘍、狹窄)的病人,應加強隨訪,必要時複查胃鏡,以便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食管癌,及時治療。

來源:尚占民 裴艷香 胃腸病

關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保健品導致的結腸黑變病
2017台灣幽門螺桿菌共識:胃癌風險控制策略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