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六)卧薪嘗膽,田氏代齊,春秋無義戰
原標題:上下五千年,阿波聊歷史(六)卧薪嘗膽,田氏代齊,春秋無義戰
「卧薪嘗膽」——吳越爭霸
弭兵大會開過四十年以後,東南方比鄰的吳國與越國又大動干戈,時在春秋末葉,已是爭霸的尾聲了。
吳處於長江下游,建都吳(今江蘇蘇州)。越在杭州灣畔,吳之南,建都會稽(今浙江紹興)。
吳是在晉的「助吳制楚」的戰略影響下,得到晉的幫助強盛起來的,成為楚國側面的強大威脅。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率大軍攻打楚國,以楚亡臣伍子胥作謀主,以《孫子兵法》的作者大軍事家孫武為將軍,直入楚境,五戰五捷,一直攻下楚國郢都(令湖北江陵西北)。楚昭王被迫逃難,藏在隨國(今湖北隨縣),楚國瀕臨滅亡的危險。楚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救,秦不肯出兵。申包胥哀傷祖國將亡,就靠在會館的庭牆上失聲慟哭,日夜不絕,飲食不進,七日七夜。申包胥的愛國熱忱感動了秦哀公,遂借給申包胥兵車五百乘,大約合甲兵一萬五千人。吳王得知申包胥借得秦兵來救,又得知吳國內部因爭奪勝利果實發生內訌,只好趕快退兵。楚雖存在下來,但國勢大減了。
晉助吳制楚,楚亦助越制吳。越王得楚幫助,舉兵攻吳,吳王闔閭亦起兵伐越。兩國交兵,吳被打敗,吳王負傷而死。吳、越從此結下了怨仇。
闔閻的兒子吳王夫差(?一前473),立志要報父仇。讓人每天提醒他:
「夫差,你忘記了殺父之仇么?」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師伐越,打得越王勾踐戰敗求和。謀臣伍子胥力主趁機滅越,以絕後患。夫差不聽忠告,存越作吳的屬國。伍子胥慨嘆說: 「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他預見到越將滅吳,吳的宮殿城池那時就要被廢棄而成為污水坑了。
越王勾踐(?一前465)決心報仇雪恥,睡在稻草上,門上掛個苦膽,出也嘗,進也嘗,時時責問自己:
「勾踐,你忘了戰敗的恥辱么?」
越國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又轉弱為強。越王又選了美女西施送給吳王,吳王為西施建立館娃宮。越王又來朝見吳王,貢納甚厚,吳王放鬆了對越的警惕。公元前482年,正當吳王夫差率領軍旅會諸侯於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與晉定公爭奪霸主的時候,不料,越王勾踐率軍截斷吳王的歸路,攻陷了吳國的都城。吳王急忙回師,向越王求和。十年後,越滅吳。吳王夫差自殺。這段故事叫「勾踐沼吳」。
越王勾踐滅吳後,循夫差之故轍,也北上會盟諸侯於徐州(令山東滕縣),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田氏代齊」——歷史的轉折
當吳、越在東南大動干戈的時候,中原地帶,諸侯間的戰事大大減少,代之以諸侯國內卿大夫間的角逐與兼并。齊、晉、魯等國的內爭都是相當激烈的。 .
齊國,呂尙始封於齊,呂尙,姜姓故齊君以姜為姓。春秋初年,齊獨霸列國,中葉漸衰,後期已面臨崩潰的邊緣。齊相晏嬰講到齊國的政治形勢時也說是「快完了」。當時,公室倉庫中的布、帛、黍、粟都放得腐朽生蟲了,而人民卻生活無著,餓殍載道,起而抗爭的人被鎮壓,遭到砍腳之刑的真不知有多少。
齊大夫田氏,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施行新政。田氏借貸給貧民糧食時使用大斗,收取借貸、貢賦時,卻用小斗,以此籠絡了人心。數十年間,齊民「歸之如流水」。田氏勢力漸強,先後吞滅了國氏、高氏等顯姓強宗,奪得了很大權力。公元前475年前後,大夫田成子又把齊國內殘餘的舊勢力消滅幾盡,同時,與各國通好,取得了支持。這樣,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田氏就完全控制了齊國的政權。最後,終於把姜姓的齊君放逐海上,取而代之,是為田齊。史稱「田氏代齊」。
公元前475年,恰是周元王元年。在中國歷史上,這一年不只是春秋與戰國的分界線,也是中國奴隸制時代結束,封建制時代開始的標誌。
齊國發生的事情,晉國早就發生了。代表封建制新勢力的韓、趙、魏三氏,經長期鬥爭,終於吞滅了代表奴隸制舊勢力的大大小小貴族與強宗。並且,把晉公室的土地也瓜分了,分別建立了韓、趙、魏三個封建國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認既成事實,視三家若諸侯。歷史上叫「三家分晉」。因而,有些中國史書把這一年作為劃分春秋與戰國的標誌。
齊、晉發生的事,魯國也發生了。魯國在公元前594年實行「初稅畝」。這意味著井田制即公田制正在解體,對土地的私有制予以正式承認,改貢納和力役製為以地畝抽稅賦的辦法。這是封建制的萌芽。但封建制在魯國取得勝利,大約又鬥爭了一百多年。封建制在奴隸制的母體中逐漸成熟了,代表新勢力的季氏在魯國也控制了政權。
齊、晉、魯發生著的封建制如同解凍的春風,吹到了中原,吹到了南方的楚,北方的燕,西方的秦,吹得中國大地上的奴隸製冰塊漸漸消融了,滋潤出「百家爭鳴」時代的燦爛文化。
春秋無義戰——封建制度走上歷史舞台
縱觀春秋三百年歷史,天子倒霉了,諸侯起來;諸侯倒霉了,卿大夫起來:卿大夫倒霉了,陪臣也竟然起來殺戮君主,操縱國政。國家的興衰,政權的更迭,一個個霸主的登場與下台,如同走馬燈一樣,令人頭暈目眩。
這是為什麼?
究其根源是一個「鐵」宇。春秋時期鐵工具在先進地區恐怕已比較普遍地使用。1975年在湖南省長沙,不但發現春秋晚期的鐵器,還有一把鋼劍。這表明當時冶鐵技術巳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新的生產工具的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新的生產力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從而出現了新、替兩種社會制度的鬥爭,帶來了頻繁的兼并與戰爭。
據魯史《春秋》記載,在二百四十二年間,列國間的軍事行動竟達四百八十三次。頻繁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是該詛咒的。所以,兩千多年來,不少史家都說「春秋無義戰」。可是,中國由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的歷史性大轉變,中國從列國林立的局面走向國家統一,難道不正是這些戰爭與兼并在開關著道路嗎!
※她是6000多名志願軍歸國戰俘中唯一的女戰俘
※李鴻章參與斡旋:美國是如何打開朝鮮國門的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