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聯為什麼一直不重視發展輕工業,難道是毛哥腦子一直轉不過彎?

蘇聯為什麼一直不重視發展輕工業,難道是毛哥腦子一直轉不過彎?

在戰前的兩個五年計劃後,蘇聯已經完成了工業化,二戰結束後,蘇聯必須儘快恢復國家在戰爭時期被毀壞的工業,當時蘇聯的斯大林模式就為蘇聯儘快恢復國民經濟創造了較好的政治保證和支持。

實際上大炮與黃油是工業的一體兩面,而不是相對立的,工業強的國家往往農業也強,蘇聯到60年代就開始大規模進口糧食,到了80年代就到了沒有國際糧食,全國就要挨餓的地步,恰恰是因為蘇聯的工業實力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強。比如化肥和農藥是現代農業提高產量的最重要手段,中國能夠在改革開放後吃飽飯,歸根到底是農藥和化肥的產量能夠滿足農業需要。二戰後,第三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技術首先是重油裂解技術,其次是電子技術,電子技術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蘇聯弱,而重油裂解技術就是乙烯技術,各種複合材料的前置科技樹了,蘇聯也很弱,同時我們現在穿的衣服化纖都是乙烯技術,而輕工業民生,說穿了不就是吃穿?正是由於技術上被巴統封鎖,蘇聯只能在現有技術上重複製造,最終導致效率變低,就以戰略核潛艇來說,蘇聯出一個導彈就得換一級潛艇,而美國只是導彈的進步就能實現潛艇戰鬥力的質變,其中高下立判。

第一,蘇聯的體制天然發展不好輕工業。輕工業的用戶是千千萬萬的普通消費者,他們的需求多樣而變化多端。所以,好的輕工業不僅需要物美價廉,還需要品種多樣、創意跌出,並且要根據消費者的喜好,不斷變化、不斷更新,形成生產與消費的高頻快速互動。這是市場經濟的強項、計劃經濟的短板。而蘇聯恰恰是計劃經濟的始作俑者、堅定踐行者。所以,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天然做不好輕工業。

第二,蘇聯的體制天然輕視發展輕工業。輕工業主要是民用消費品行業,典型特點是品種多樣、單品價格低。對於蘇聯這種高度計劃經濟,小到一個螺絲釘的生產,大到一艘航空母艦的製造,都需要提前計劃、層層審批,制度成本非常高。所以,計劃生產的產品單位價格越高,平均的管理成本就越低。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自然更傾向於生產資金密集型的重工業,而不是費時費力但賺錢少的日用品輕工業。

一方面是天然做不好,另一方面天然就不願意做,導致雖然赫魯曉夫曾經下大力氣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但是他下台後馬上人亡政息。這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政策不太對路,更重要的是蘇聯的體制力量決定了輕工業不可能成為發展重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表天軍評 的精彩文章:

《士兵突擊》為何拿最好的鋼七連「開刀」,真是沒有別的辦法了?
世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堂侄獲得了諾貝爾獎,那麼錢老為何沒能獲得

TAG:上表天軍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