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所用的戰術套路是什麼,懟得眾人都無話可說

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所用的戰術套路是什麼,懟得眾人都無話可說

原標題:諸葛亮舌戰東吳群儒所用的戰術套路是什麼,懟得眾人都無話可說


懟人是一門藝術。


《三國演義》里懟人我就服諸葛亮。要想精彩地懟人,就學習諸葛亮!


《三國演義》里寫諸葛亮懟人有兩次,第一次是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還有一次是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 武鄉侯罵死王朗》。

今天,我就先給大家講講諸葛亮如何懟群儒的!



第一個上來的是張昭


張昭,子子布,東吳孫氏集團手下第一謀士,歷事三朝,地位至高,除周瑜外無人能及(「文事不決問張昭,武事不決問周郎」)。在這次舌戰群儒中,他說的話最多,招致諸葛亮懟他的話也最多。


且看他是怎麼說的:


「近聞劉豫州。。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今一旦以屬曹操,未審是何主見?」


張昭應該是開門見山地諷刺諸葛亮——劉備那麼器重你,但沒想到得到你後卻不敵曹操。你怎麼說?!


諸葛亮胸中有數,答道:


「吾觀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孺子,聽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


首先推卸責任:不敵曹操?那你得看是誰不敵曹操。不是我家主公,而是劉琮。我家主公屯兵江夏,正在積極備戰。


不料這一番說辭並沒能打動張昭,張昭見諸葛亮有意裝,於是毫不客氣滴捅破窗戶紙:


「若此,是先生言行相違也。先生自比管、樂,管仲相桓公。。今既從事劉豫州,當為生靈興利除害,。。且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縱橫寰宇。。何先生自歸豫州,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其初也。。!」


這等於直接告知孔明:不要裝,我們知道你家主公近況,仗打得不咋地,你這個軍事輔佐地不咋地,所以,你也就不要來忽悠我家主公陪你玩了!


說實話,張昭的話極具殺傷力。事實擺在大家面前,劉備未得諸葛亮之前,無論是滅黃巾還是討董卓都是一路高歌,贏得了諸侯的尊敬,又幫助曹操滅掉了呂布,這樣才得以被引薦到漢天子面前,一敘叔侄之情。可以說劉備不光靠漢家宗親這一個帽子(有這頂帽子的不少,劉表不也有,但劉表卻不是皇叔),更主要的是功績。劉備能夠建立攻擊的原因是有能力。現在你諸葛亮來了,劉備對你言聽計從,卻打不贏曹操了。你說為什麼!



古代打仗講求天時,地利和人和。但是隨著劉琮投降,劉備三樣全丟——曹操從得到荊州,得到休整的「天時」;佔據荊州,遍查地貌,佔有「地利」;擴充實力,廣發吸收當地官員進入新的統治層,得到「人和」。而劉備才幾萬兵馬,與曹操遙遙相對,自然失敗的。且看諸葛亮怎麼懟回過去:


「。。。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於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雲而已:。。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軍不經練,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輩心驚膽裂。。至於劉琮降操,豫州實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此真大仁大義也。當陽之敗,豫州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寡不敵眾,勝負乃其常事。昔高皇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此非韓信之良謀乎。。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



諸葛亮這話里有幾層意思:

第一層:劉備剛來投靠劉表的時候,兵少將微,城池也破舊不堪,但是卻屢次擊敗曹操,這說明劉備正在不斷壯大,這是誰的功——自誇一下!


第二層:劉琮投降,使得劉備一下子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故而戰敗——我沒有責任!


第三層:我們雖一敗再敗,焉知不能反手為贏?當年劉邦不就如此么?你們見識不宏,可笑之極!


最後一層:我們雖然戰敗最起碼是跟曹操真刀真槍打了,不像你們只會夸夸其談,必然被天下恥笑!


結果,張昭不言語了。



不罵諸葛亮了,改打「曹操牌」


東吳眾人見罵不贏諸葛亮,索性不罵諸葛亮了,但直接打曹操牌——你不是來遊說我們抗曹的嗎?那咱們就說曹操。然後上場的是虞翻:


「今曹公兵屯百萬,將列千員。。公以為何如」


他直接點出曹操有百萬雄師,你諸葛亮和劉備才有多少?

諸葛亮答:


「曹操收袁紹螻蟻之兵,截劉表烏合之眾,雖百萬無不慮也。」


諸葛亮明知曹操兵多,於是用了螻蟻之兵和烏合之眾兩個詞來表明曹操雖然兵多,但是戰鬥力不足!雖說有理,但並不有力——有一句話叫「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你」,所以虞翻不服,馬上閃出一句:


「區區求教於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


你既然不怕,那幹嘛還來求我們?


應該來說,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不好回答,乾脆不回答,用反詰法(註:是一種質問的辯證法)。於是諸葛亮答:


「。。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


漂亮!我們是不如曹操,天時地利人和全不佔,但我們堅持抗戰;而你們東吳佔據六郡八州,卻要降曹——究竟誰更加不堪?這個漂亮的反詰法一下子把虞翻說的啞口無言。



「出身黨」打「出身牌」

在古代,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跟你辯論,辯不過你的時候就開始罵你。例如和你辯論地球是不是圓的,當你舉出麥哲倫環球航行,從西邊也能到達東部時,我辯不過你了,就開始罵你,說你的緋聞,例如晚上不刷牙,便後不洗手等問題。應該說這是一種劣根性。這不,在三國演義里就體現得淋漓盡致。當東吳謀士發現從理上說不過諸葛亮,就開始從諸葛亮身上入手。我們姑且稱之為「出身黨」打「出身牌」。


第一個跳出來的是步騭:


「孔明欲效儀、秦之舌,遊說東吳耶?」


你難道想要效法蘇秦和張儀么?



注意,蘇秦和張儀在中國古人的記憶力是兩個人品行不太好的人——蘇秦曾和太后私通,張儀與和氏璧的被竊不明不白。把諸葛亮比成這兩個人,本意是不好的。誰知諸葛亮卻毫不介意,反而回擊:


「。。。。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非比畏強凌弱,懼刀避劍之人也。。。敢笑蘇秦、張儀乎?」諸葛亮意思是看人不要拘泥小節。蘇秦張儀都有大智慧,比你們這幫還沒開戰就被曹操嚇的半死的傢伙要強得多!再一次把矛頭對準東吳!


一擊不中,再來一擊。薛綜說:


「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曹操乃漢賊也」

薛綜步步緊逼:


「。。。漢傳世至今,天數將終。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歸心。。」


再一次拋出曹操實力強大這個議題,希望戰敗諸葛亮。實話實說,他說的沒錯。因為在當時,曹操確實勢力最大,而且裹挾天子,藉助掃平群雄之勢,不可小覷——就連東吳的最高長官孫權都猶豫不定,周瑜則直接想投降(剛開始裝出來的)。


這個議題不好直接面對,於是諸葛亮採用了偷梁換柱的方法。你說曹操實力大故而要投降,那我就接你個曹操為政失德(篡漢謀位)故而要反抗來對:


「。。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公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今曹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


趁機再罵一罵對方,好了,薛綜羞愧難當。



眾人見罵不倒諸葛亮,於是就把矛頭對準劉備:


「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是相國曹參之後。劉豫州雖雲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


說這話的陸績也是一個出身黨。面對這種人,諸葛亮不怕:

「公非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乎?請安坐,聽吾一言:曹操既為曹相國之後,則世為漢臣矣;今乃專權肆橫,欺凌君父,是不惟無君,亦且蔑祖,。。劉豫州堂堂帝胄,當今皇帝,按譜賜爵,何雲無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


首先,諸葛亮用了「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意在諷刺陸績投靠二主,為人不忠;之後,再次說明,曹操既然是漢室丞相之後,更加要終於韓式,又怎麼能心懷背叛?然後,強調劉備的皇叔身份是漢天子親自認定,貨真價實;最後把漢高祖成功的實例引用過來,說明英雄不問出處。環環相扣,不僅為自家張目,更譏諷東吳臣子鼠目寸光!



「學術黨」打「學術牌」


古代還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那就是過分重視師門出身與學術成就。如果不是師自名門或是沒有什麼像樣的學術成果,就會被人所不齒。這群人我們也給個名稱,叫「學術黨」。他們自然要打「學術牌」。


嚴畯就這樣詰問諸葛亮:


「且請問孔明治何經典?」


孔明回擊:「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鄧禹、耿弇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審其生賓士何經典。?」成大事者畢其功於實踐,而並非空談書桌學問。一句話嚴畯無語。



但還有人不服,程德樞就回擊:

「公好為大言,未必真有實學,恐適為儒者所笑耳。」


聽到這,諸葛亮決定再從反面說一下:


「如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


上面從姜子牙等正面例子說明一個真正的儒學學者應該從實踐入手,講求忠義,匡扶社稷;而下邊再從反面說楊雄沒有這麼做,反而貽羞萬年!從正反兩方面徹底擊敗了「學術黨」的進攻!


最後,諸葛亮大獲全勝!


文:牛奕達


參考文獻:《三國演義》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高明的人從不戳君主的蠢點,三國無數臣子因此被殺,唯一人能做到
崇禎的勤政程度堪比朱元璋,為何未見成效還加速了明朝的衰敗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