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著名心理實驗遭打假,雙方論戰激烈,你支持誰?

著名心理實驗遭打假,雙方論戰激烈,你支持誰?

這個著名的心理實驗竟然是假的?

作者|姜飛熊

來源|醫學界

最近幾天,一項1971年完成的著名心理學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在中文社交媒體上再次引發了大量關注。

事情的起因是,六月中旬,國外網站medium發表了一篇「打假」該實驗的文章,有針對性的指責該研究的主導者在實驗中造假、實驗難以重複以及論文發表迴避同行評審。

這篇「打假」在中文網路引發的關注和討論熱度,甚至讓論文原作者到某著名中文社區去「首發」了對「打假」的回應(英文版)。

這一回應又引發了中文媒體的一波「強硬」「正面」「硬剛」等報道措辭,彷彿只要原作者一回應,」打假「馬上失敗……

真的是這樣嗎?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什麼?

斯坦福監獄實驗在中外都有非常高的學術和社會地位,許多的心理學著作和相關書籍中都有他的一席之地。甚至以這次實驗為主題的電影都已經上映。

1971年8月,實驗主導者Zimbardo在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的地下室進行監獄模擬實驗。他描述的實驗經過如下——找來24名大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扮演獄警和囚犯,觀察雙方在這種狀態下的反應。原定實驗時長是兩周。

但是他觀察到獄警開始出現虐囚行為,於是6天後實驗終止。

此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在特定的環境下,人會在心理動機的催化下做出一些平時不會發生的行為。比如扮演獄警的學生,掌握權力去支配他人且濫用權力,而扮演囚犯的學生則逐漸臣服甚至崩潰。

雙方的主要爭論點

前兩天,Zimbardo在某著名中文社區中將「打假」文章的質疑歸納為6點:

1.研究人員指示獄警變得更加「粗暴」,扭曲了他們的行為也影響了實驗結果。

2. 一個獄警有意表現得更為殘忍來使實驗符合我的預期。

3. 一個囚犯對於將精神崩潰描述為「作假」。

4. 一名工作人員公開譴責SPE是有缺陷和不誠實的。

5. 英國的研究團隊沒有成功地複製SPE。

6. 論文發表在非同行評審的期刊以避免被拒絕。

那麼他們分別說了啥?

1 到底指示了沒?

Zimbardo與扮演囚犯的學生交流

Zimbardo在回應中稱:「我們並沒有對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獄警給予任何正式的,或是具體的指示。」

然而打假文章表示,早就知道他如此聲稱過。但他們掌握的證據顯示,不僅「獄警」在開始實驗之前要進行培訓,要求他們表現得兇狠一些,在實驗中,對於表現不夠凶的獄警,研究人員還會特意去要求對方兇狠一些。

打假文章提到,在一段當時的錄音中,Zimbardo的研究生Jaffe非常明確的去要求一名獄警「成為嚴酷的獄警」。在對方表示自己並不嚴酷的時候,Jaffe要求他需要進一步試試看,並解釋能否讓這裡看起來像個監獄,以及試驗的成功與否仰賴於「獄警」夠不夠嚴酷。

面對錄音證據和證人證詞,Zimbardo的回應還是和以往一樣,不承認指示了受試者,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心理實驗……

2 到底演了沒?

Zimbardo提到的這個「獄警」叫做David Eshelman。

打假文章中對其進行了採訪,他表示,當時自己是在「即興表演」,他的種種作為是「在做研究者希望我做的舉動」。簡而言之,打假文章中指出,此人是為了迎合實驗在進行表演,並不是什麼發自本心的人性崩潰。

Zimbardo在回應中稱,這個人確實是在模仿某個影視作品中的殘酷角色。但是他認為,此人的扮演非常的深入和成功,做出了許多對「囚犯」有侮辱性質的殘忍舉動,也是他使得實驗效果非常顯著。

3 是不是真崩潰了?

……又是一個關於演員的自我修養的問題。

打假文章中指出,那位著名的率先崩潰的「囚犯」,一位叫Korpi的學生,多次承認自己的崩潰是表演的。Zimbardo當初描述他的「崩潰」是因為受不了「獄警」的種種舉動,被關了數次禁閉之後精神崩潰。

最後此人獲得許可提前離開實驗。

Korpi在採訪中表示,他之所以大喊大叫根本不是因為崩潰,而是在表演一種歇斯底里。同時他這麼做的原因是想提前出去複習GRE(美版研究生考試),事先說好了關在牢房裡可以給他看複習資料的,結果「獄警」沒給。所以他就假裝情緒失控企圖提前離開。

此人還補充說,他根本沒覺得自己有危險,也挺享受待在「監獄」的短暫時光。唯一害怕的是不管表現得多想離開,研究人員也不讓走。

Zimbardo在回應中首先把Korpi這個人給批判了一番。他說Korpi這個人的證詞是不可靠的,因為關於這件事,他前後就給過不同的解釋,要考GRE是一種,他還說過他想早點出去引導一場起義並釋放囚犯……

同時又指出,實驗的當時他也覺得Korpi「在偽裝」,不像真崩潰了,但是參與實驗的其他兩名研究者覺得把他放了更好,於是他也同意了。

Zimbardo表示,不管咋樣,Korpi這麼一鬧,他同監的其他人也開始學他,紛紛表現出極端的情緒反應或者裝病,然後提前跑路。並說自己早就在之前出過的書里提到過這一節了。

所以……這個也是演的唄?

4 其實不止這個譴責

「打假」文章中提到的批評和譴責來自許多人,角度也各有不同。

Zimbardo在回應中提到的這位「工作人員」叫Prescott,他指出所謂的Prescott發表在《斯坦福日報》上的文章,並不是其本人寫的。

對於「打假」文中提到的其他批評,尤其是來自其他心理學家的,Zimbardo並未回應。

5 實驗重複性如何?

「打假」文中提到,英國的心理學研究者Reicher和Haslam曾經試圖重複這樣實驗,結果完全沒有成功。獄警在沒有經過培訓和引導,囚犯可以隨意退出的情況下,實驗並沒有「走向殘暴的結果」,囚犯甚至反過來向獄警要額外的福利。

Zimbardo對此的回應是,對方沒有達到一個科學複製的標準。也就是說,對方的實驗不夠嚴謹,實驗結果無意義。

6 為啥要繞過同行評審?

「打假」文章提到,Zimbardo和其學生違背科研準則,沒有把第一篇實驗文章發在心理學學術期刊上,而是發在《紐約時報》上,繞過了同行評審。

Zimbardo稱,並非如此。自己第一篇報告發在《海軍研究辦公室》雜誌上,是因為用的海軍研究局的基金經費。發在《紐約時報》上,是想更廣泛的接觸美國大眾。

至於同行評審,關於這個實驗的其他文章,他和學生還是發了不少在學術雜誌上的。這些文章是有同行評審的。

總而言之,引導是引導了,演是演了……影不影響研究本身的結論,這就自由心證了……

陷入嘴仗的心理學研究

其實Zimbardo的這項研究被打假之前,心理學研究就已經被大範圍質疑了一次。

2015年8月一個彙集多國研究者的科研組織——The Open Science Collaboration——在Science上發文稱,他們嘗試重複了一批頂級心理學期刊發表的論文,發現只有36%可重複。這其中,83%的重複實驗的效應量都小於原文。

這一文章的發表使得心理學研究受到巨大的質疑,差點翻車。

說差點,是因為2016年3月,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的教授帶團發文,指出這篇8月的研究很有問題,並認為36%的可重複性恰恰說明心理學研究可重複性很高。這一文章的發表,讓當時許多人感覺心理學研究「鹹魚翻身」「還是很可靠的」。

可惜,OSC隨後表示不接受這種批評,認為自己發表的文章對心理學研究的質疑有理有據,對方竟然能容忍這麼低的可重複率這才是心理學研究的危機。

這場嘴仗和斯坦福監獄實驗打假一樣,雙方似乎誰也說服不了誰,也有許多支持實驗結果的「粉絲」認為,70年代的實驗肯定是有瑕疵的,大家應該寬容的看待它……

也許,這也是一場心理學實驗吧……

參考文獻

Science, 2016, 351(6277): 1037-1037.

Science,2016,351(6277): 1037-1037.

https://medium.com/s/trustissues/the-lifespan-of-a-lie-d869212b1f62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17287319

https://www.reddit.com/r/neoliberal/comments/8q9b7y/the_lifespan_of_a_lie_the_most_famous_psychology/

- 完 -

更多閱讀

點個贊再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美國大叔做瘋狂實驗,日喝可樂10罐,一個月後他變成了這樣!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