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時尚下一站,垃圾?

時尚下一站,垃圾?

塑料為什麼會流行?

它又如何被時尚界追捧以及被環保人士摒棄?

文|PiPiJuiCe 編輯|KK

轉載自:空白雜誌

(ID:kong_is)

1960 年代塑料被廣泛用作服飾材料,那時候正值美蘇主導的人類探索太空熱,時裝界也跟著興起未來主義,恰好塑料的形態和光澤很有未來感,也就跟著流行起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時尚品牌選擇再生塑料作為服飾材料,雖然被行業內看作是一項有利於環保的行動,但卻被專業環保人士視為避重就輕的做法,因為與時尚行業各個供應鏈環節對環境產生的壓力相比,那簡直不值一提。

2017 年初,英國演員 Emma Waston 在巴黎宣傳電影《美女與野獸》時,身上穿的 Louis Vuitton 連衣裙,採用再生纖維和回收塑料製成。

就拿今年很火的塑料時尚單品來說,它們被人買回家之後,除非是廉價貨色,一般不會被人當垃圾扔掉,但是塑料的生產和加工是否環保,鮮有品牌披露相關數據。

再比如去年,Gucci 等品牌宣布停用天然皮草,雖然贏得了人道上的讚譽,但是作為皮草替代物的合成纖維,生產加工環節中又會暴露出新的問題。好在 Gucci 所屬的開雲集團順勢開展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推廣攻勢,暫時減緩了各方質疑。

根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今年 3 月在瑞士日內瓦發布的「時尚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擁有 2.5 萬億美元規模的時尚業是全球第二大產業,1/6 全球人口在從事與時尚相關的工作。

(c) UNECE

如此龐大的一個產業,僅看產業鏈源頭,生產原料和面料的能源供給,染料涉及到化學品,棉花種植涉及到殺蟲劑……視野再擴大一點,性別不平等、非法童工、不安全的生產環境……都急需優化改善。

但很顯然,這些環節對於掏錢買單的普通人來說,非常遙遠,而且非常抽象。

2013 年,孟加拉國拉納廣場(Rana Plaza)制衣廠大樓倒塌(下圖),造成一千多名制衣工人死亡。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穿的漂亮衣服,很大一部分都產自東南亞和南亞等地的類似工廠里。

(c) Jaber Al Nahian

時尚產業作為一種商業買賣,以上說到的部分,真要改變起來,可以通過優化流程和設備來實現。真正難改的其實是人心,零售商、企業、設計師、媒體、普通人都要積极參与才能行得通,改變起來並非易事。

大家都能看到,如今的服飾越來越便宜,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快速購買,然後快速丟棄,源頭上也得跟上加快生產,如此往複,勢必會對環境和社會造成越來越重的壓力。

根據麥肯錫公司發布的研究數據,在 2000 年到 2014 年間,全球服裝產量增加了一倍,而每件服飾的平均使用時間和保存時間卻在下降。也就是說,服飾被穿搭的次數變少了,被扔掉的幾率在增加。

這就勢必要耗費大量的自然資源,同時,生產衣服產生的化學物質流入土壤和河流,越來越多的衣服被當作垃圾填埋,越來越多的服裝進入海洋成為微纖維,危害海洋動物的健康,一旦他們被人食用,人的健康也會收到威脅。

一個很直觀的數據,來自溫室氣體排放。非政府組織 ClimateWorks Foundation 與可持續發展諮詢公司 Quantis 在今年 2 月聯合發布的「Measuring Fashion 2018」報告顯示,全球服裝和鞋類行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 8%,如果得不到優化,這一數字到 2030 年將增長 49%。

(c) Quantis

所以改變迫在眉睫,於是有人提出了理想化的優化方案。

為了減少人們隨便買、隨便扔的習慣,設計師應該設計造型經典、質量耐久的服飾,然後建立永續的回收系統,以及相關的租賃、轉售、定製等服務。並在銷售環節停止一切涉嫌誘導快速消費、快速遺棄的營銷手段,品牌更加註重自身品牌價值和產品價值的推廣。

是不是覺得這些都是常識,問題恰好就出在這裡,越是常識,越難以改變。

對於個人而言,完全貫徹西太后 Vivienne Westwood 那句經典名言——買少點,選好點,穿久一點(Buy Less, Choose Well, Make It Last)——並不困難。但對於品牌來說,放下商業逐利,無異於是刮骨療傷,要不然也不會有很多衣服穿一次就爛掉。

(c)Stella McCarteney 2017fw 系列,背景是在蘇格蘭東海岸的一個垃圾填埋場取景的。

不過,已經有先行者開始尋求積極的技術解決方案,以做到服飾的 100% 回收再利用,舊衣服回收之後一次又一次地變成新衣服,實現無限循環地利用紡織品,最終形成一個合理運行的「循環經濟」。

但是根據綠色和平的研究報告顯示,這條路還很長,現在才剛剛開始,因為回收加工並不容易。以一件衣服為例,如何有效地分離出滌綸和棉,並保證兩種成分的質量,目前各方都還處於技術攻堅的早期階段。

如果不能進行 100% 回收再利用,一些微小纖維重新回到自然環境中,就會成為海洋和食物污染的重大隱患。一旦技術手段可行,相關的回收體系構建完善,時尚變垃圾,垃圾變時尚,就可以不斷循環下去。

(c) 紀錄片《塑料海洋》海報

就眼下來說,時尚行業的回收再利用,幾乎是個偽命題。比如再生塑料消化的回收塑料並不產自時尚供應鏈,但因為消化海洋垃圾有利於品牌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於是各家紛紛效仿。而在紡織品回收方面,目前主要的手段是將紡織品焚燒轉化成熱量回到生產線上,而且參與的企業不多。

當然了,相比 10 年前,各大時尚品牌只是一窩蜂地宣揚自己的可持續理念,並沒有多少實際行動,如今各家都在自覺地做出一些改變,多少還是令人欣慰。

對於個人來說,買買買的時候的確很幸福,但是衣服買回去沒穿幾回,就把它們丟進衣櫥里蹉跎歲月,然後當作垃圾扔掉。即便好心好意捐出去,以目前還不成熟的回收體系來說,它們最終的目的地還是垃圾場。

所以,為了避免製造更多垃圾,買買買之前,不妨先掂量掂量。

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粽子101》來襲,快來pick 你的i-zong 吧!
為什麼「艾雲尼」帶來超長暴雨?因為颱風賴著不走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