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內務府還肥的衙門,清朝官員寧可永遠不當官,也要在此當差一年

比內務府還肥的衙門,清朝官員寧可永遠不當官,也要在此當差一年

說起肥缺,是指能夠得到較多收入的官職。在清朝的官場上,也存在這樣的衙門,比如專門負責皇室吃穿用度的內務府,還有掌管全國錢糧物資的戶部三庫(銀庫、緞庫、顏料庫)。這些部門,都是清朝各衙門中的肥缺。

但要說清朝油水最肥的衙門,既不是內務府,也不是戶部三庫,而是崇文門稅關。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衙門,裡面雖然人員不多,油水卻肥得驚人。職位最低的中層一年也能從這裡聚斂起20萬兩銀子。

崇文門稅關位於崇文門外,是漕運進京的樞紐,來往客商都要在這裡接受檢查、繳納稅銀。所以,在這裡當差是個朝朝來財的職務。當時的京城中就流傳著一名歇後語:「崇文門稅關當差——發啦!」

在崇文門當差,不僅權力大,而且待遇厚、油水多。一個普通中層的正常年薪就有五六千金,作為稅關一把手的監正則可得數萬金。當時京城一品官每年的俸銀只有180兩,與崇文門稅官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可以說,滿朝肥缺,再肥也肥不過崇文門稅關。

當時有人戲稱「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管崇文門」。能在這裡「當差」是要被同僚羨慕嫉妒恨的,只有滿族的王公大臣和皇帝親信才有機會得到崇文門稅關的差使。

乾隆朝寵臣和珅在當上內務府總管之後,還想方設法得到了崇文門監正的職位,並且一當就是八年,他也由此聚斂了大量財富。而他的管家劉全就因幫辦稅務而聚斂到20萬兩銀子。

袁世凱更是利用崇文門監督的肥缺,換來大清一座江山。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為了在亂局中獲益,不僅用重金買通了總管太監小德張,更是將崇文門稅關監督這個京城最大的肥缺保薦給了隆裕的父親桂祥,並由此換得了清帝遜位的結果。

桂祥出任稅關監正一年後,不僅將府邸翻建一新,還得意自豪地說:「我這後半輩子總算不用愁了。」

崇文門稅關的特殊地位和優厚的待遇,使得這些稅關官員養成了飛揚跋扈的作風。他們不僅以權謀私、肆意收稅,還壓榨通關商旅錢財,甚至連通關人的隨身之物和肩挑菜蔬也要雁過拔毛。

這些商販挑著擔子進入崇文門時,因手不空閑,就會預先在鬢角插上兩個銅錢,任憑收稅人員掠去,成為他們的額外收入。

百姓商旅過關要收稅,就連外地進京的官員,甚至進京應試的考生也都要一律收稅。而且,外地進京的官員職位越高,收取的稅金就越高。這種不合理的規定也引發了一些京外官員的抗議。

山東布政使司陸中丞,因為實在拿不出過稅關的錢,情急之下就乾脆脫掉衣服,扔下隨身物品,光條條一個人進了北京城。沒有衣服穿,還要去覲見皇帝,只好借了朋友的衣服,才把事情辦完。

其實所謂的官場肥缺,也無非是靠盤剝百姓血汗或貪污國家錢財來中飽私囊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黃進士 的精彩文章:

此人與李克農齊名,比錢壯飛更傳奇,救過多位領導人,活到解放後
嚴嵩下場有多慘?家產被抄,兒子被斬,孫子充軍,晚年靠流浪乞討度日

TAG:齊黃進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