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戰勇猛,20歲時就是名將,被殺時,所有將士皆為其下跪喊冤!
如果所有的出類拔萃者,都會迎來死於非命的結局,無論怎麼說,這都是深刻的人間悲劇。還可以說,是人心某個地方出了問題。
男主高仙芝,唐朝附屬國高句麗人,出身軍人世家,從小就隨父入唐。因其善於騎射,作戰勇猛,且在戰場上屢立戰功,20歲時就被封為將軍。官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等職。
說起來,男主的主要功績在於,他帶兵平定了許多夷族騷亂,贏得大大小小的無數戰爭,為唐朝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突出貢獻。值得一提的是,男主每次出兵,身邊僅護衛就有30多人,且衣著鮮明,很容易加以辨識。
天寶初年,達奚諸部叛亂,也就是今天的中亞細亞一帶,唐玄宗詔令高仙芝出兵平亂。兵貴神速,男主得令後,只率2000精騎自副城向北,直至綾嶺下邀擊叛軍。達奚部因行軍勞頓,人馬皆疲,盡為高的部隊所殺,此戰大捷。
唐朝為擴大邊境和影響力,曾派高仙芝遠征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南地區。因為這裡有兩個國家,即小勃律和大勃律。它們本是唐的屬國,後被吐蕃收編。在此之前,唐幾次派兵討伐,因地勢險要,加之吐蕃進行援助,皆無功而返。
經過周密的計劃和安排,高仙芝率部萬人,近一個多月的艱苦行軍,終於越過雄峻的帕米爾高原,並以傑出的軍事能力,平定了小勃律國,並派兵三千駐守這裡。自此,唐軍聲威大震,西域72國皆懾於高的聲威,紛紛投降歸附。
此後,男主為收復大勃律,又在五個月後,開始了第二次遠征。長途跋涉雖然辛苦,但卻很順利。高仙芝擊敗了大勃律的軍隊,並俘虜了該國的國王。經過高的兩次征戰,使唐朝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取得了全面勝利,聲望也如日中天。
安史之亂髮生時,高仙芝駐守在潼關,但經過判斷分析,他認為憑自己的兵力,根本無法同久經沙場的叛軍相抗衡。為確保關中地區安全,男主審時度勢,放棄了潼關以東地區,集中力量死保潼關。
但唐玄宗卻特別惱怒安祿山,就想一下子將其消滅。所以,他對高仙芝放棄許多地盤,只保潼關的做法深為不滿。於是,便派監軍太監邊令誠前去督戰,結果邊令城到潼關後,因索賄不成,乾脆借皇帝的手,將高加以殺害。
邊殺高的理由是,他兵敗退守潼關,放棄陝郡廣大土地。還存在剋扣軍糧的行為。但前者是不得已而為之,也符合當時的實情,無疑是正確的策略;至於後者,則是邊令城的誣陷之舉。因為,當高被殺時,其所有的將士,皆齊齊下跪,為他喊冤求情。
高仙芝被冤殺,引起了軍心的動搖。也使唐廷喪失了一位具有作戰經驗的大將,對平定安史之亂,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他曾與李鴻章齊名卻不為人知,最終因抵禦外侮,吞金殉國,壯烈!
TAG:竹林蕭蕭聽雨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