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中正與「毋忘在莒」

蔣中正與「毋忘在莒」

原標題:蔣中正與「毋忘在莒」


春秋時期,齊國齊襄公末期,前685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弒君而立襄公堂弟公孫無知;其南部的小國莒國(都城今日山東省莒縣)在春秋時期政治穩定而多外國貴族,齊大夫鮑叔牙遂攜公子小白流亡至此。齊國再發政變後,小白返臨淄即位,是為齊桓公,後成五霸之首。《呂氏春秋·卷二十三·直諫》載:「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甯戚相與飲酒酣,桓公謂鮑叔曰:『何不起為壽?』鮑叔奉杯而進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縛而在於魯也,使甯戚毋忘其飯牛而居於車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與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則齊國之社稷幸於不殆矣!』」鮑叔牙即提醒齊桓公勿忘當年之苦難。


另有一說是戰國時期齊人在濟西之戰到田單復國之間死守莒城和即墨。

戰國時齊國被燕國連攻七十二城,僅剩即墨、莒二城為最後固守的城池。齊國以莒城為反攻基地,在五年的艱苦歲月後逆襲成功,收復了失地。見史記˙卷八十二˙田單傳。後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復國土。如:先總統蔣公以『毋忘在莒』訓勉國人光復大陸河山。



? 2011 C. H. Foo and Y. W. Foo


「勿忘在莒」這句成語在台灣可謂耳熟能詳。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在中國大陸軍事失敗退守台澎金馬後,曾發起「克難運動」和「毋忘在莒運動」。19511229日,蔣中正第二次巡視金門期間,應地方人士之請,於19521月題頒「毋忘在莒」四字於太武山巔,旨在提醒前線軍民,毋忘在大陸之恥,效法「齊安平君(田單)」之反攻復國精神,並鼓舞台灣軍民光復大陸的士氣。蔣介石所謂田單之說可見於196399日在政工幹校講的「軍事教育的目的與宗旨」,然而最早「毋忘在莒」應典出《管子》一書,出自鮑叔牙向齊桓公、管仲、寧戚的祝福和勸告,且當時田單是以即墨為反攻基地,而非莒城。

19641120日,金門國軍發起「毋忘在莒」運動。1220日,蔣以「『毋忘在莒』運動的意義和啟示」為題向金門、澎湖官兵及黨政人員發表講詞。同月,蔣蒞臨國民大會年會致詞,以「毋忘在莒」之歷史為證,闡明其反攻復國必勝之信心。


19651月至3月,蔣經國在毋忘在莒運動上發表講話。1966年,蔣經國說:「毋忘在莒,就是毋忘敵人,毋忘責任,毋忘目的。這種毋忘在莒的精神,每個人心理都要有這種感覺,有這種想法」。


中華民國國軍自1974年起每周四上午必須收看華視政治教育節目「國防線上」「莒光園地」。


後壁車站毋忘在莒碑

19801020日,張學良由總統府秘書長張祖詒陪同訪問金門毋忘在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照片大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老照片大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