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貴妃吃荔枝釀成了「安史之亂」,吃荔枝致孩子死亡,有這麼可怕?

貴妃吃荔枝釀成了「安史之亂」,吃荔枝致孩子死亡,有這麼可怕?

荔枝(學名:Litchi chinensis Sonn.)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有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成熟時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

但最近一則「吃荔枝致孩子死亡」的消息刷屏了網路,讓不少寶爸媽被「死亡」、「昏迷」等字眼嚇到,談荔枝色變。

分布於中國的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 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

荔枝真的這麼可怕么?還能給寶寶愉快地吃荔枝嗎?除了荔枝,還要當心哪些「水果病」?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慾之功效。因性熱,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堅實,紋理雅緻,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

1 、荔枝病:到底是個啥病?

什麼是荔枝病?

在古代,荔枝被稱為「離支」,關於荔枝最早的文獻記載,是 2100 多年前漢朝司馬相如的《上林賦》。 隱夫薁(yù)棣,答遝(tà)離支(晉灼註:離支,大如雞子,皮麄(cū),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

荔枝病的實質就是過量食用荔枝後導致的低血糖。

明代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果三·荔枝》里記載:

「按白居易云: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則離支之名,又或取此義也。」

大約東漢開始,「離支」才開始寫成今天的名字:荔枝。

表現癥狀:空腹進食大量荔枝後,會出現出汗、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情況嚴重的話還可能抽搐昏迷、導致腦損傷,特別是孩子。

由於寶寶身體還處於發展階段,對血糖的平衡能力比較差,所以一般「荔枝病」多發於幼兒。

荔枝有兩個和它想像的好基友,一個是紅毛丹,一個是龍眼。微在君也很納悶,其實剝了皮,去了核,無論是美白度還是體脂率,看起來這三樣都差不多呀?

荔枝個頭中等,皮厚粗糙,有龜裂感,看著就不好惹,像搖滾老炮;

紅毛丹個頭最大,一看髮型知道,是常年混 QQ 空間的非主流,擁有 20 級小太陽,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給自己噴髮膠;

龍眼嘛,個頭最小,皮薄大餡,膚質最好,就是有點黃有點禿,越看越像

吃了荔枝會「被酒駕」?

除「荔枝病」外,最近「一顆荔枝引起酒駕」的說法也讓不少寶爸媽擔心駕車安全。

實驗證明,吃完荔枝立即檢測是會達到酒駕標準,但過30秒後再檢測就完全沒事了。

所以要想達到「吃荔枝酒駕效果」,得一邊吃一邊開車,而且吃完馬上去吹檢測儀!這個難度著實有點高呀~

口味上呢?

荔枝肉肥,果肉清甜,還有點脆脆的;

紅毛丹肉厚,吃起來有點甜美的奶油味,仔細吃吃還有點嚼勁;

龍眼的肉少,果肉稍微帶一點酸,甜度得有 4 個加號吧;

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荔枝,畢竟是夏天南北方都很常見的水果,也比他那兩個表兄弟都出名。

2 、還能給寶寶吃荔枝嗎?

荔枝可以吃

荔枝果大水多,還富含維生素C。

雖然的確有「荔枝病」致死案例,但大都是因為空腹大量食用荔枝,且搶救不及時而導致的。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保證不讓寶寶空腹進食,荔枝還是能給寶寶吃的,但要注意吃荔枝的時間和數量。

唐代杜牧的《過華清宮》我們以前都學過: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很多人都以為,這裡的妃子是楊貴妃,的確,楊貴妃愛吃荔枝,但是在這首詩里那個回眸一笑的妃子,很有可能是梅妃。

大家都認為那個玩兒命吃荔枝吃到國破家亡的是楊貴妃,很有可能是因為唐中晚期,她把皇帝媚的五迷三道,她的家人也在朝廷權重位高,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

如何預防荔枝病?

記住以下4個注意事項,荔枝大膽吃~

(1)不要空腹、連續大量地吃荔枝,最好飯後半小時再食用;

(2)寶寶吃荔枝一次不要超過5顆;成人不要超過300g;

(3)要吃熟透的荔枝,成熟荔枝中毒素含量很低;

(4)將荔枝連皮泡到鹽水內分解荔枝酸,然後置於冰箱後食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寶寶因為吃荔枝會引發口腔發炎、流鼻血等癥狀。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可以在寶寶吃完荔枝後,讓ta及時漱口或喝點鹽水,能起到去除口腔內的糖分殘留,消炎作用。

3 、得了「荔枝病」怎麼辦?

「荔枝病」的急救措施

如果寶寶食用荔枝後出現輕微面部蒼白,出汗等低血糖癥狀,寶媽們需要及時給寶寶補充葡萄糖口服液緩解癥狀。

若癥狀持續且愈發嚴重需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醫。

另外許多家長還沒有荔枝會引起低血糖的意識,出現癥狀後不能及時告知醫生是空腹食用荔枝了,容易引起誤診。

4 、還需警惕哪些「水果病」?

寶寶吃荔枝會有「荔枝病」,夏季水果這麼多,別的水果就沒有「病」了?

當心其他「水果病」

楊梅

楊梅味道較酸,食用過多會引發便秘、胃潰瘍,殘留在口腔還會使寶寶牙齒酸痛。

每日食用楊梅在4-6顆為宜。

另外,很多寶媽擔心楊梅中小蟲的問題,其實是可以吃的,果蠅幼蟲從小吃果肉長大,無毒無害,還能補充蛋白質!介意的寶媽可以用鹽水泡泡,逼出小蟲再給寶寶吃。

荔枝本身糖分含量高,果肉又被一個外殼包住,糖分經無氧呼吸後,會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增加無氧呼吸的速度,導致其產生乙醇速度增快。我們在吃荔枝的過程中,口腔中的很多酶會對荔枝的糖分進行分解,分解出酒精,並在口腔里迅速發酵。

不止是荔枝,蘋果、葡萄等水果,長時間放置後也會生成乙醇,食用後口腔內也會殘留少量酒精成分。

而且,如果短時間內進食大量荔枝,大量果糖就聚集在血管裡面,從而出現轉化酶「供不應求」狀態,不能及時將果糖轉化為葡萄糖的情況,嚴重的可能會噁心冒汗,甚至暈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小二才子 的精彩文章:

大神!教你要不要生二胎,看完你還會二胎嗎?

TAG:孕小二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