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天人合一之道----人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漫談

天人合一之道----人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漫談

天意從來難問,愛恨多有糾纏。幾人沉溺此中間,此毒自古難解。……讀《易經》有感

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有許多人都可能覺得好笑,認為是在嘩眾取寵----這算是一個什麼問題---什麼鬼!要學習就有足夠的理由,哪有什麼這理由那理由的。不學習就更有千千萬萬不學習的理由等在那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與不學,都是個人自由選擇的結果。況且現在的國學熱,已經實實在在的把《易經》炒到了一個新熱度。雖然如此,今天我還是想和大家聊聊這箇舊問題,新瓶裝舊酒,也算是聊勝於無嘛。

一說到《易經》,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神秘而莫測高深的八卦圖片和晦澀難懂的上古奇文,與「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讚譽,或者還可以與大街上算卦的「高人」聯想在一起。是,或者不是呢?既是,又不是!說是,是因為他確實是義理高深、包羅萬象,讓人們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想法。說不是,是因為他不僅僅是街頭幾個區區「高人」所可以代表的,一旦深入其中,得其個中三昧,則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領悟人生的大道,超脫現實的羈絆,達到萬物與我共生的境界----這絕對不是虛話。要想說說人為什麼需要學學《易經》,就必須首先了解一下《易經》是一本什麼樣子的書。

根據現有的資料,我們知道《周易》是上古流傳下來的最古老的經典,沒有之一。(連最負盛名的《道德經》都還只是他的晚輩)。夏朝《易》名連山,首卦為艮。商朝《易》名歸藏,首卦為坤。二書皆己失傳。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周朝的《易經》,相傳是由伏羲所創造的(夏、商、周三《易》之間可能會有所傳承和借鑒,惜無法佐證),由周文王加以推衍(卦辭、爻辭),最後由孔子加以《十翼》而定型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在此之後的幾千年中,研究《易經》的著作如汗牛充棟,燦若星辰,洋洋洒洒,或以象言,或以理言,或以陰陽言,……人們各以自己的立場去努力鑽研,都想從中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答案。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乃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世外高人,都無不夜以繼日的孜孜以求,欲從中追求到自己的目標----雖然,他們的目標是不同的結果。有的想從中學習到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管理智慧,有的是想從中學習領悟到天地大同的真如一體,有的是想從中學習到可以預測末來的神奇功能,……總之一句話,不論什麼人,都想從中獲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大道規律的認知。大到安邦治國、兼濟天下,小到獨善其身,明達天人之理。歷代學人無不躬身研易,都希望從這神秘非凡的寶典中獲得最優勝的智慧啟迪,作為一部縱貫幾千年中國文化脈絡的寶典,《易經》獲得了獨一無二的地位。既然這樣,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們要如此重視《易經》呢?為什麼經過了幾千年的研究,人們還是沒有對《易經》形成一個合理的相一致的答案呢?為什麼既然他的內容晦澀難懂,卻又能吸引如此之多的人去學習、研究他呢?要知道,中國自古留傳下來的經典可是數不勝數。要想知道答案,就必須從中去尋找答案,否則即使別人說的再玄,那也只能是隔靴捎癢,無法真正的了解《易經》的廬山真面目。

《易經》是由陰爻、陽爻所組成的圖象系統(八個單卦和六十四個重卦,人們重點研究的是重卦)和卦辭、爻辭(大象、小象)所組成,還有孔子所作的《十翼》,全文的字數大約有二萬四千左右,圖只有六十四幅,篇幅並不算大。如果一個人專心致志的話,即使並不算太聰明,用一年的時間把他背下來,再用三年時間把他理解清楚,豈不是早就解決了問題。何至於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鴻學大儒去終生領悟!真的可以這樣嗎?答案是:否,否,否。如果如此輕而易舉的被人學會並如此的實踐,那《易經》也就不會有如此迷人的魅力了。作為對中國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經典,諸子百家、天文地理、民俗文化、中醫哲學……等等,無不從《易經》中汲取智慧的營養,卻又都不能完整的詮釋《易經》的全部精髓。只是因為,《易經》是活的,對,你沒有看錯,《易經》是活的。《易經》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他是活的,他並不是一個刻板的木偶,而是一個活著的靈魂。《易經》記錄的和要求人們理解的,是永恆不變的自然規律,在不同環境下的異、同。如陰陽二氣,既相反又相成,又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相互消長。陰陽即是規律,何種情況下依存,何種情況下轉化……等等。學習了《易經》,就會深刻理解宇宙大道的總規律。如陰陽規律、對立統一規律、物極必反規律、量變到質變規律……等等。人們對自然界發生的各種各樣的現象就會有一種高屋建翎的認識,知道各種自然現象的產生、運行、結果都是為什麼。從而使自己可以充分的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去達成自己的願望。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在傳統觀念之中,天地人三才各有定位,而又有機合一,才是最完美的王道。《道德經》上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認識到了天道的規律,那麼以之來指導自己的人世生活應該就不是什麼難題了,比如應該效法乾卦的自強不息、朝乾夕惕,和坤卦的見微知著、居安思危。如果處處都能將從中學習到的智慧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放下許多煩惱而活得自在從容,因為我們知道如何去為人處世,如何讓自己清楚的認識到事情的本來面目。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潔靜精微」,讓自己的德行、智慧、能力達到一種理想的自由境界,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七十而不逾矩」的境界,到了那時候,我們才會知道,學習《易經》的人生是一種什麼完美的人生。

現在我們可以來回答了,為什麼要學習《易經》,因為從中可以同時學習到天地人自然一體的智慧,可以使我們明於事理、情狀,可以使我們輕易看透大勢的來龍去脈。可以使我們更好的去遵守萬事萬物之間的聯繫規律,從而使自己的人生活的更從容、更自在,讓事物的本來面目更清楚的呈現在自己眼前而不會讓自己陷入迷茫。

學習《易經》有這麼多的好處,人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的去努力學習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易經》很深奧,記憶有訣竅
周易經典~王二毛論乙卯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