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最優的我們》:陪伴比「養」還重要!

不淘汰人的偶像養成節目《最優的我們》:陪伴比「養」還重要!

2018年即將過去一半,娛樂圈在上半年也是出現了不少新的熱點。隨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等以「偶像團體養成」為看點的網綜的熱播,偶像,這塊在中國娛樂圈略顯貧瘠的「土地」一時間被開發出了巨大的潛力,不少媒體甚至將2018年譽為「中國偶像元年」。

作為一個有著時效性的熱點話題,許多節目為了快速吸引眼球,不可避免地滑向了「速成」模式。不少節目直接照搬日韓偶像打造方式,看外形,看話題度,選手的唱跳實力反而被忽略,也引發了不少粉絲場外爭執事件。不禁讓我們捫心自問——要養成真正的優質偶像,我們到底需要做怎麼做?

於6月初橫空出世的中國首檔大型原創青春成長類勵志真人秀節目——《最優的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陪伴。優質的偶像不能快餐式的揠苗助長,而是需要粉絲、前輩和隊友之間的互相陪伴和支持。

教頭身份亦師亦友

耐心指導、溫情陪伴助選手加速起飛

《最優的我們》沒有沿用現今綜藝節目流行的評委點評模式或者獨立導師模式,而是請來潘瑋柏、蕭敬騰兩大教頭,全程參與選手的成長。兩人與選手們的關係亦師亦友,形成了「優我」模式下獨特的「偶像陪伴養成」。

一方面,他們作為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了多年的專業藝人,針對選手們的表演都能給出最一針見血的評價,直接點出一般人看不到的表演上的問題。

比如潘瑋柏作為唱跳歌手出身,更注重隊員之間舞蹈的默契程度以及整體舞台效果,他會看到表演中隊員們表情管理不到位的現象;蕭敬騰更在意表演的風格以及學員個人的實力,比如他會直言少女隊首秀風格過於青春但吸引力不足。兩個人互有所長的專業點評,給選手們提供了不少寶貴,而嚴標準,高要求的態度,更是鞭策學選手們不斷進取。

實際上,嚴格、專業並非是這兩位教頭的全部底色,在比賽過程中,他們是教頭,更是伯樂,和「知心大哥哥」。比如節目中設置了「種子選手」的概念,兩人意外地選出了沒有自薦的趙小棠,反而是挖到一塊璞玉,趙小棠的表現令人驚艷,不但有完全擔得起「種子選手」的實力,並且還成為少女隊絕對的核心。

二期中選手反選教頭的設置,頗具匠心,這一設置並沒有把重點放在「選」上,而是把目光聚焦在了選手和教頭之間一對一的交流上。我們可以看到有的選手會在教頭面前展現自己的實力,聽取最直接的意見,也有人乾脆坐下來和教頭們聊天,不論是蕭敬騰還是潘瑋柏都會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

教頭身份的多元化也讓比賽多了一份溫情,他們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評委,也可以是隨時走進練習室指導談心的對象。節目力圖為選手們打造一個「暖心」的環境,從心態上正確引導他們應該如何理解偶像的概念,而不是一味地為了出道成名扭曲了心智,這也是「最優」養成模式區別於快餐式造星很重要的一點。

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好的朋友

隊員之間的互相陪伴或成為破繭利器

作為一個強調「團隊合作」但又要求選手彰顯個性的節目,隊員之間的關係上的把握變得很微妙。《最優的我們》既然看重教頭於選手之間的互相陪伴,對於團隊里隊員之間的互相陪伴亦保持高度的關注。

除了教頭與選手之間的互相陪伴外,《最優的我們》中團隊成員之間的互相陪伴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隊員之間默契與火藥味同在。節目利用充滿創意的賽制,讓觀眾看到了誠懇的競爭、精彩的合作,打破同類速成節目里被粉絲們調侃的「塑料姐妹/兄弟情誼」,真正把互相支撐陪伴的團隊精神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別樣競爭的呈現,與《最優的我們》精心設置的「男女對抗」以及「不淘汰」的賽制不無關係。區別於素人造星綜藝幾乎是約定俗成的「同性競爭」模式,最優直接把「性別戰爭」放在檯面。比如男女兩隊就互相以原創練習曲目登場,但是只能有一隊勝出獲得演唱權,以團隊為單位的競爭一開始就火藥十足。

之後爭奪種子選手的席位,則是變成了男女隊隊員為了團隊榮譽的個人之間的PK。女隊的趙小棠,男隊的李之繁和趙錫銅為了給自己的團隊佔據有利位置,都使出了渾身解數。而團內之間的競爭亦不可少,節目通過「名額限制」來促使選手們努力去表現自己。比如趙小棠的一句「好的不一定要站出來」反而讓她成為了選手的中心,充滿變數的節目走向也時刻考驗著選手的心態。

除了舞台上的競爭,在許多細節上卻能看出選手之間們的「有愛」。比如在個人賽道里需要分別從隊伍中選出代表選手出戰,男隊集中選舉,當選的幾位幾乎毫無爭議,大家對於彼此之間的實力有著強烈的認知;女隊則是「一推一」模式,尤其是當左卓擁有最後一個名額的決定權時,她選擇了性格比較害羞的李羽潔,這背後,是左卓對其實力的認可,也是陪伴多時後才會有的默契。

不論是實力突出的TOP選手,還是選擇做Back位置的選手,為了團隊能夠呈現最優狀態,彼此會選擇站在最合適的位置。「不淘汰」原則也能減少選手的心理壓力,時刻記住大家是一個Team,這也是打造大型偶像團體最基本卻也是最難做到的。

這也讓《最優的我們》有了區別與其他節目的調性,不只有競爭,不只有比拼,還有更高層次的精神內核激勵著他們,這就是——「團魂」。區別於網綜里動輒3,4個小時地去展現選手比賽之外的日常生活,《最優的我們》奉行衛視綜藝的「精華主義」,只展現了選手練習之後的成果,事實上,通過片頭的講解我們知道其實所有的選手已經集中練習了五個月,小半年的日子他們已經培養出了一定默契和感情,彼此的陪伴和鼓勵是支撐著大家在舞台上奉獻完美演出的基礎。

《最優的我們》雖然才播出4期,但是其展現的完全不同於速成偶像的打造模式:強調陪伴,立足「團魂」,發掘選手真正實力,拒絕跟風打造快餐偶像,腳踏實地培養中國式優質偶像,已讓不少人印象深刻。「最優偶像養成」模式必將成為中國偶像元年裡值得紀念的一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只有她才能降伏球星!盤點球星那些女神妻子們!
電影大咖接手網劇,並非嘗鮮這麼簡單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