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鄒濤:說墨

鄒濤:說墨

鄒濤:說墨

鄒濤:說墨

鄒 濤

西泠印社社員

中國藝術院篆刻研究院研究員

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書法》雜誌特約編委

一說到墨,我們腦海里浮現出的,大概是「墨汁」而不是使用墨錠自己研墨吧?因為中國當今書畫家所使用的墨,幾乎一網打盡,全用墨汁,而傳統所謂的墨塊呢?漸漸地被書畫家們淡忘,成為一種歷史,一項供藏家、愛好者們賞玩的藝術品、工藝品,或者說是古董了。不過,我還是覺得,作為書畫藝術愛好者,當對傳統心存敬畏,雖費時費力費金錢,卻不可以沒有一塊上佳硯台,一錠舊墨。

鄒濤:說墨

圖1 戰國墓出土墨錠

「上佳硯台」,我已經在此前《說硯》一文中作了比較詳盡的報告,而為什麼要使用「舊墨」?則有其緣由:其一,從化學成分角度說,墨由煙塵(或松煙,或油煙,還有的使用漆煙等等,煙塵是墨的主要成分)、石墨(煤炭類)、膠(魚骨膠,鹿骨膠,還有一些其他膠質)、珍珠粉、麝香、冰片、丁香等等,這些混合物中,除煙與石墨外,都是屬於粘合劑、防腐劑、香料類,有一定的時效,超過一定的時間,墨經過自然空氣的氧化,由生變熟,則藥性、粘性降低,膠質敗退,墨性增強,墨色變得沉穩而好看。就如同陳年普洱茶、老酒等等,越陳越醇。當然,用料、配方、保存狀況也有關係。上好的材料,合理的配方,加上良好的保存狀態(需存放於乾燥通風處,慎防霉爛腐敗),則為上好「舊墨」了。如果再講究的話,那就是製作人、廠家、式樣、模子雕刻工藝等等形式上的問題了,就像是產品的品牌,明代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等名家的墨不用說,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貢墨」、「御墨」,也都是頂級的,這種頂級墨,一般捨不得用,是真正的「古董珍玩」,則清末、民國時期比較好的舊墨,就成了我們寫字畫畫的首選。歷來文人喜歡使用舊墨,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鄒濤:說墨

圖2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西漢墨丸

其二,所謂「舊墨」是相對現在的「新墨」而言的。從前製作成本低廉,松煙墨所用的松樹,數十年前可以就地取材,黃山地區也正是因為盛產古松,適合製作松煙墨,制墨家才雲集於此地。當年可以採伐到上百年的古木,而今不但就地不能取材,「封山育林」乃當今國家大計,誰敢砍伐松林?那怕是十年、廿年的新松!於是,松煙,便成了「松枝」墨了。松枝上含油脂少,因此做成墨,基本沒有光澤,與本來意義上的「松煙」,相去甚遠。油煙所用之「桐油」、「菜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目前還能容易採得,但油煙所用之油價上漲不說,點油取煙系原始作坊式工藝,早已經被當今各大墨廠所淘汰,代之以「精煙」、「墨精」等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工業用「炭黑」,是化學物質,已非本來意義上的墨了。此外,很多珍貴藥材、香料如麝香之類,從前不被禁用,更非天價,因此墨塊中所用皆天然香料。現在,麝香早已被國際條約明令禁止使用,香料已經改用化學香精了。這樣生產出來的墨塊,與「墨汁」何異?都是化學製劑,非我等文人傳統用墨了。

鄒濤:說墨

圖3 西漢板硯(附螭虎碾子)

再者,從前讀書人能有幾人?讀得起書,上得起學,用得起墨塊的人,到底不算多,屬於有錢人家。不似現在,九年義務教育,社會已經沒有「文盲」概念,全民皆為讀書人,何況現在人口也在大幅度增長,則用墨的量上增加了多少倍已無法計算。墨的需求量數萬倍、數十萬倍的增加,直接影響到「墨」塊產量大幅提高。逼迫廠家在現有條件下,甚至是越來越艱苦的生產環境下,擴大生產,其結果是大家可以想像得到的。可以說,不敢使用「新墨」是有實際原因的。

鄒濤:說墨

圖4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東漢松塔形松煙墨

還有,就是當今社會「金錢至上」,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很多制墨家弄虛作假,生產假墨,坑人害己,擾亂了生產秩序,也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甚至是消費的積極性。很多假墨,製作過程中摻進去不純雜物,甚至出現沙丁,致使在研墨時損傷硯台,使得大家怕買假墨,更怕用假墨,進而因噎廢食,不敢用墨錠。在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之前,我們應該盡量去研究墨的歷史,掌握好有關墨的知識,以便有機會發現、收藏、使用真正的舊墨。當然,要謹防假冒,受騙上當。這就需要有足夠的知識,以判別真假。

鄒濤:說墨

圖5 江蘇省寶應博物館藏北宋「東山貢墨」款牛舌性墨

現有的資料表明,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使用「墨」來寫而尚未刻的甲骨文字實例,其中「硃砂」(硃砂墨也是墨的一種)寫的甲骨片出土較多。可見,墨的歷史可以與文字起源幾乎相併列,且伴隨著文字的演進而發展。只是,「墨」本為煙、石墨加膠所制,難以久存,因此,早年墨的出土很少,發掘很難。出土文物中最早的墨的實例,可以追溯到戰國之前。新近從戰國墓出土的墨錠(圖1),如腰鼓形,因無法確認是否是人工所製作的墨還是天然石墨,在此發表,僅供參考,待有正式出土報告才能確定。

鄒濤:說墨

圖6 安徽省合肥市文物管理處藏宋代「歙州黃山張谷男處厚墨」款長形梭墨

而通常所見,較早的人工所制墨是湖北睡虎地秦代墓葬出土的墨粒。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墨粒保存最為完整,可窺出早期墨的式樣(圖2)。出土的秦代、西漢時期的墨,基本上都是墨粒,研墨時需要有研墨石,把墨按在硯台上研磨(圖3)。到了東漢,就有明確使用墨錠的記載了。《漢書》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月賜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出土的東漢墨,已經有了墨錠的式樣,和我們現在所用的墨錠沒什麼大的別。(圖4)三國時期的韋誕(仲將)以制墨出名,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之譽。北魏時的《齊民要術》記載了墨的製作方法。宋·蘇易簡的《文房四譜》有相關引用,可參考。出土文物中隨處可見戰國、秦漢時期的墨跡,如簡牘、帛書等等,墨色至今不褪色,可見當時的制墨工藝水平已經很發達。史上最有名的制墨專家,當數南唐奚廷珪了。奚廷珪之父奚超,本是唐代河北易水地區制墨名手,因戰亂南遷,至安徽歙州,取黃山古松制墨。奚廷珪繼承發展了父業,得到南唐後主李煜賞識,任命其為墨務官,並賜李姓(當時的皇家姓氏),之後改名李廷珪。南唐時期的文房用品極發達,與李煜父子的愛好有關。李煜愛好詩詞、文房用品等,紙、墨、硯、筆冠絕古今,是個典型的文人皇帝,終因不理朝政而丟掉了江山乃至性命。

鄒濤:說墨

圖7 日本德川美術館藏大明宣德年制龍香御墨

北宋時期,文人喜愛文房四寶,對墨有特別要求,蘇東坡就曾因自製墨而傳為佳話。曾見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黃庭堅墨跡,歷時千年,依舊烏黑髮亮,宛若昨天新寫。可見其用墨乃極精極佳之墨,歷劫不磨。出土的北宋、南宋的墨不少,可以給我們提供宋代墨的一個實際狀態。(圖5)安徽省合肥市文物管理處藏的宋代「歙州黃山張谷男處厚墨」款長梭形墨,有了制墨的名款,可見後世制墨留名款的歷史至少不晚於宋代。(圖6)

鄒濤:說墨

圖8 明羅小華制「九錫玄香」墨(《唐墨名品集成》等著錄)

明代是制墨的又一個盛世。首先是宣德年制的「龍香御墨」(圖7),現在在兩個故宮博物院以及日本的德川美術館等能見到數種不同式樣。明代,是制墨史上的一個巔峰。墨已經不僅僅是書畫實用品,還與書畫家、雕刻家聯手,繪製、雕刻墨模,使墨錠成了一種精湛的工藝品。進而登場於達官顯貴的「饋贈品」之列,成為上等饋贈佳品。日本著名的德川家康(1543—1616)藏明代古墨,便是當時明代商人攜至日本贈送給德川家或德川家請中國商人收集的。由於德川家藏墨的詳細記載,保存狀態極佳,且品類眾多,使得德川家所藏的明墨成為我們研究明墨的基礎資料、標準件。

鄒濤:說墨

圖9 天津博物館藏明程君房「妙品」墨圖

明代制墨集中在安徽的歙縣、休寧一代,歙縣的羅小華(圖8)、程君房(圖9)、方於魯(圖10)等數家是明代制墨家的最重要代表。之外,休寧有汪春元、汪中山、葉玄卿等等,明代安徽制墨家直接影響到清代,直至當代不衰。羅小華的出生年月不詳,以桐煙制墨,墨品極佳,被時人譽為:「堅如石,紋如犀,黑如漆,一螺值萬錢。」稱其「若我朝定當以羅小華鹿角膠為第一!」可惜無墨譜傳世。程君房為明末制墨一代宗師。董其昌為《程氏墨苑》寫序盛讚程君房:「百年之後,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後,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現在,幾百年過去,程君房之名不減當年。程君房墨傳世極少,後世多仿作、偽作,能得一方真正的程君房墨,則成為愛墨家的萬難之幸事。《程氏墨苑》,列「墨品」六部,約500 余式,其中所收的墨名,至今尚有沿用者。方於魯從程君房學,得程氏制墨法後獨立,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譽,有《方氏墨譜》傳世,三百八十五式。《程氏墨苑》、《方氏墨譜》兩書皆由畫家丁雲鵬等高人繪製,精美絕倫,對後世制墨影響極大。

鄒濤:說墨

圖10 德川美術館藏明方於魯「古狻猊墨」

清初至清中期制墨出現了空前的輝煌局面。康、雍、乾三代皇上喜好文玩,對制墨也極用心,製作御墨(圖11),供自己使用外,還賞賜給大臣們。這三代皇上特別偏愛傳統文化,喜好書畫文玩,包括文房四寶、雜項,熱衷於研究、製作筆墨紙硯,在京城設立「造辦處」,專門負責製作皇上喜愛的各類文玩、瓷器雜項,一時間,名手、名工聚集京城,為皇家效力。由於封建集權,集人力、財力、物力於一身,加上那個時期是中國最富有最強盛的時期之一,在皇家的嗜好和「國富民安」的背景下,曹素功、汪近聖、汪節菴(圖12)、胡開文四大家先後崛起,弘揚制墨文化,在明代制墨的基礎上,把制墨工藝細化、量化、工藝化、高端與大眾共榮化,使制墨工藝長盛不衰。

鄒濤:說墨

圖11 日本藏乾隆御墨「春華秋實」硃砂墨

受此影響,官宦參與其中,一方面選上等佳墨進貢給皇上,以博得皇上的賞識,亦即「貢墨」(圖13);另一方面緊隨皇上的喜好,為自己訂製專用墨。曹素功等四大家,都是因為與皇家、權貴、文豪交往,而名揚四海的。

鄒濤:說墨

圖12 故宮博物院藏汪節庵制「西湖十景彩硃」集錦墨

除皇家制墨之外,文人書畫家也有愛好收藏使用佳墨的風氣。金冬心就曾製作過著名的「五百斤油」墨。清·錢杜《松壺畫憶》記載:「用墨之法甚難,明之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固佳,然隔百餘年,膠脫而色澤黯淡矣。與其舊也,寧新。近時所制,皆粗劣不可用,惟金冬心以小華道人墨,舂之使細,重加膠更制,曰五百斤油,最佳。」清晚期書畫篆刻大家趙之謙等也製作過自己專用墨。(圖14)只可惜,清中期之後,國勢漸弱,文化、工藝乃至制墨也走下坡路,從此,各家制墨,靠吃老本過日子,再也沒有往日繁榮景象,也再無絕世佳墨的面世。清末、民國,戰亂頻繁,民不聊生,制墨行業更加蕭條,加上的有黑心商家勾結不良墨工,偽造名墨名工,於是,偽品、仿品充斥市場,制墨行業受到致命打擊。

鄒濤:說墨

圖13 清乾隆—嘉慶方維甸恭制「棉花圖詩」墨

二、墨的種類

墨的分類方法很多,我們在這裡列出以下幾種分類法:

1. 按生產國不同,分為:中國墨、高麗墨(朝鮮半島生產的墨)(圖15)、日本墨(日本產的墨)(圖16)。應該還有其他國家和地區生產的墨,筆者不詳。無論是高麗墨、日本墨還是其他國家的墨,其根都在中國。形制、格式、製作方法、材料選別、工藝等等都與我國的墨大體相同。

鄒濤:說墨

鄒濤:說墨

圖14 趙之謙胡澍合制墨

2. 按照原材料分類,有如下數種:油煙墨:取植物油燃燒出來的煙煤,製作成的墨叫「油煙墨」,植物油種類很多,基本上都可以用來燃燒取煙,歷史上安徽是主要墨的產地,而安徽及附近地區盛產桐油,因此桐油煙制墨較為普遍,其他如茶油、菜籽油、豆油、芝麻油等等都可以用來取煙煤,廠家通常會根據油的價格來決定使用哪一種油作原料。一般,茶油等都可以用於食用,因此價格高於桐油,桐油則多用於木器防水塗料,相對比較便宜。

鄒濤:說墨

圖15 德川美術館藏藏朝鮮「昭恩樓制八駿圖墨」

油煙一般又可分多個種類:油煙101(五石漆煙),油煙102(超貢煙),油煙103(貢煙),油煙104(頂煙),以油煙101 為佳。(圖17)松煙墨:使用松樹燃燒的煙煤製作成的墨叫「松煙墨」。松煙以老松為最佳。從傳世松煙墨看,明、清早期、中期所製作的上等松煙墨,大多使用老松來燃燒取煙,煙中多油脂,接近於油煙,墨色黑中發烏光,略呈青色。清晚期、民國以及現代所生產的松煙墨,大多是松枝燃燒取煙,油脂缺乏,泛青灰色,質量逐年下降。洋煙墨:使用礦物質油如「煤油」類燃燒取出的煙煤製作成的墨,叫洋煙墨,傳統的洋煙與油煙很接近,常人不易區分,因煤油等礦物質油較便宜,近百年油煙墨大多使用洋煙作材料,或在油煙中參用洋煙。現在,大多數使用工業提煉出來的炭黑(CarbonBlack),是一種直徑3~500nm 程度的炭素微粒子,這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洋煙墨了,墨汁所用的材料,多為此類。這類黑色粒子,缺乏油煙那種豐富的色彩變化,質量比較粗惡,濃墨時不顯,淡墨時可知色澤不佳。

鄒濤:說墨

圖16 德川美術館藏日本德川家康時代所制「葵紋墨」

硃砂墨:硃砂或叫辰砂,其化學成分是硫化汞,在中國雲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有出產,經過酒精去鐵、碾成粉末、洗凈、選擇優劣,最後調膠製作成不同等級的朱墨。硃砂墨以細膩、偏黃色者為佳。使用硃砂墨的歷史非常悠久,現存甲骨片中就有一些硃砂寫完待刻的文字,可知,最早的文字是先寫硃砂字再刻制的。

彩墨:就是彩色的礦物質顏料墨,一般有很多種顏色,組成一套,比如一套五種、一套十種的,都把硃砂墨配在內。

葯墨:以松煙、食用油煙為基本原料,添加牛黃、麝香、羚羊角、珍珠粉、冰片等等多種中藥,製作成的墨,可用於入葯,主治消炎解毒、活血止疼、口腔潰瘍、無名腫毒等等,當然也可以用於書畫。

墨汁:使用炭黑調製而成的墨汁占絕大多數,而使用墨煙調製的墨汁在國內尚未有見,在日本則屬於高檔墨汁,價格昂貴。墨汁的製作,儘管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但現代墨汁,為了防腐,所用的膠,已非傳統的骨膠類,而多選用化學膠類,加上較多的電解質和防腐劑,因此化學成分遠多於墨錠。由於價格相對低廉而實用,濃墨時的墨黑與研成的墨色不易區別,淡墨時發灰,沒有神彩,因此以濃墨寫字的書法家普遍使用墨汁。筆者寡聞,據稱,當今國內書畫諸名家可以說一邊倒使用墨汁,所以國內墨汁生產銷售量都極大,而墨錠很少生產,即便有,也多屬饋贈品類,多非實用品。近年有不少好墨家,聘老墨工定製墨錠,親自把好質量關,生產出一些質量上乘的墨,但數量實在太少,且只局限於同好之間,而無法市場推廣,意義有限。

日本發明了研墨機器,使用機器研墨的書法家為數不少。這不失為一種折中方法,以不至於使傳統墨錠

被墨汁完全取代。

3.根據制墨情況的不同,可分為御墨、貢墨、紀念墨、私家專用墨以及普通市販墨。御墨,就是皇家指定墨工、廠家,專人監管,專供皇家使用的墨。

貢墨,就是大臣、地方官吏特製上貢給皇上的墨,屬於「貢品」類。一種說法,認為貢墨比御墨還要好。因為貢墨是孝敬皇上的,如若皇上喜歡,可能利於高升。所以,這種馬屁是不計成本的。御墨是皇家定製墨,往

往分賜給大臣們,則無人敢說不好。從傳世墨錠看,兩種都非常好,制墨家絕不敢不用心製作。特別是明代御墨以及清三代御墨,質量絕佳。

紀念墨,是指某些文人雅士、官吏等等,為了某些特殊情況而特別製作的墨錠,分送給親朋好友,具有紀念意義。

私家專用墨,在清代非常普遍,很多文人雅士,都製作自己專用墨,供自己書畫使用,也可贈送親朋好友。趙之謙和胡澍就聯合製作過墨錠,屬於專用墨。

市販墨,就是廠肆文房用品店中販賣的墨。市販墨,又可以分為名家制墨和普通廠家制墨。名家制墨,在歷史上佔有重要位置,明代的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等,清代的曹素功、汪近聖、汪節菴、胡開文等等都是,而後來的仿製,或者說他們的後代沿用名家墨版,繼續生產的墨,則基本上都屬於普通墨廠的市販墨了。現在最

常見的有「鐵齋翁書畫寶墨」(油煙101),其實最開始是1914 年日本書畫家富岡鐵齋(1836—1924)請徽歙曹素功墨庄十一世孫曹裕衡(1870—1920)定做的墨錠,開始屬於專用墨類,由於受到富岡鐵齋先生的肯定,廠家把這款墨做成市販墨,在中日兩國推銷,深受歡迎,而成為暢銷墨品之一。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日恢復正常化以後,日本商家向國營上海墨廠(原曹素功墨庄)重新定製了一批「鐵齋翁書畫寶墨」,由於用料上乘,製作精良,在日本銷售比較好,這樣,很多廠家如胡開文墨廠等也紛紛加入了製作「鐵齋翁書畫寶墨」的隊伍。

三、墨的產地與廠家

明以後主要集中在安徽的歙縣和休寧縣。後來發展到整個徽州,包括屯溪、歙縣、績溪等等,今都歸屬於黃山市所轄。前面談到的明代制墨名家羅小華、程君房、方於魯,清代名家曹素功、汪近聖、汪節菴、胡開文(清代四大名家)等等,都曾在曾徽州地區制墨。中國古代手工業,多以家族生產為主,即便擴大生產,也屬於家族性質的企業,因此,局限於一家、一族,更局限於地區。明中晚期至清中期,墨業非常發達,名家輩出,除上述著名的名家外,可數出名的至少也有數百人。但,傳統作坊式的生產限制了產業的規模。加上家族式的封閉生產,往往因某一類因素(或無子女、或子女不願意繼承、或子孫輩無能、或子孫轉為他行等等),造成工藝失傳。即便他們的子孫後代繼承、沿用祖上方法,也因國家經濟衰落,加之各類戰禍,使得安徽的制墨業從嘉慶之後漸入蕭條。各家所制之墨,雖沿用家法,但基本上只滿足於市販或替他人定製,而很少再出現制墨名手。

清末民國戰亂,制墨業更是衰敗,生產停滯。解放後,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恢復徽墨的生產,這樣,一些老字號開始招集墨工生產。五十年代生產出了一些質量較好的墨,也都以仿古為主,之後又因文化大革命,而再次遭受打擊。老字號墨廠的老工人、老師傅也相繼去世,後繼乏人。改革開放以後,徽墨又恢復生產,接受日本等海外訂單,生產逐漸走向興旺。而由於中國當時沒有商標註冊制度,造成廠家林立,老字號的名稱也被亂使用。光「胡開文」,就有: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胡開文墨廠、安徽省績溪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績溪上庄胡開文墨廠、績溪德記胡開文墨廠、績溪承文堂胡開文墨廠等等。「曹素功」,也是類似,有安徽省績溪縣徽歙曹素功墨庄、安徽黃山市徽州曹素功墨廠、上海墨廠(生產徽歙曹素功墨)等等。到底是哪一家正宗?筆者也分不清。就曹素功而言,上海墨廠相對實力比較雄厚一些,因為此家本系清咸豐年間曹素功的第九代孫遷到蘇州後至上海制墨,解放後一直受到國家、上海市政府的支持,比較正規。

安徽黃山市屯溪胡開文墨廠、黃山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黃山市績溪良材墨業有限公司、北京一得閣墨業有限公司(生產墨汁),被指定為「百年老字號」。儘管有「老字號」等名稱、榮譽,但實際上,他們與歷史上的名家,與曹素功、胡開文等已經沒有特別的關係,只是借用史上名家之名而已。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名墨、佳墨,以明中期至乾隆期為最,嘉慶以後,好墨並不多。特別是清末民國各家仿古之風嚴重,襲用前人版型,雖不能說就是偽造,但歸為「仿製」也並不屬於真品。因此,同一名稱的墨,生產的年代不同,質量也不一樣。遇見古墨、老墨,不敢輕易斷定生產年代,也不易判斷墨的優劣、真假。墨的鑒定,比文房四寶其他幾類更複雜,更有難度。幸好當今出版物印刷精良,圖版清晰,尤其是文房四寶專門書籍,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等重要單位收藏的出版,給我們提供了標準實物,其中版型、包漿、墨色、開片、崩裂斷痕等,都值得我們細細研究、考察,並以此為斷定真贗的依據。如果有機會參觀博物館看實物,則更佳,百看圖錄不如一見實物。

墨業,因現代文明而成為沒落行業。期待有識之士的力挽狂瀾。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歷代畫竹名家(一)|北宋:文與可、蘇軾
周俊傑:書法創作摭談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