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神秘創作境界-手與心的對話

神秘創作境界-手與心的對話

第二自然(d2ziran.com)

是一個專屬匠人的推廣平台

「The mind in the Hand」,

手上心,不僅是目前

正在展出的藝術家 Esther Knobel

作品的一個系列的名稱,

也是她這次帶來的限量作品圖冊的書名,

更是整個手工藝領域裡不落的話題。

文末有驚喜

艾斯蒂·可諾貝爾 (Esther Knobel b.1949)

手上心系列,胸針

銀、鐵絲 、金,4.5×4.5cm

2007-至今 FROOTS Gallery & Esther Knobel

「The mind in the Hand」,手上心,不僅是目前正在展出的藝術家 Esther Knobel 作品的一個系列的名稱,也是她這次帶來的限量作品圖冊的書名,更是整個手工藝領域裡不落的話題。對該話題的探討,將為我們呈現出藝術家在製作過程中與材料、工藝和作品的互動,由此也還原出當代首飾無論是作為一件可佩戴的首飾、或者是一件手工藝品,亦或是藝術品,都有其獨特的價值。

手工藝,自然跟 「手」 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手之所以會是如此獨特的角色,從物理特徵來講,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擁有感官,即觸覺。作為身體上最敏感的觸覺部位,手以一種特定的方式和大腦溝通。在與多種多樣的材料的互動中,通過觸覺感知,手會感覺到軟與硬,光滑與粗糙,冰冷與火熱。在手工製作的過程中,我們觸碰、感知材料,將材料摺疊、彎曲。這所有的感知與動作,都激發了更多的思考,並又投射在與工具和材料的互動中。

艾斯蒂·可諾貝爾 (Esther Knobel b.1949)

手上心系列,胸針

銀、鐵絲 、金,5×6cm

2007-至今 FROOTS Gallery & Esther Knobel

人們在觀看一件手工藝品的時候,往往覺察不到作品創作過程中那難以用言語描述的美。這是一個由手、思維,和材料之間的持續的多向溝通,以及信息反饋的過程。Knobel 在書中提到,她有時候會對如何描述評論這個製作體驗感到困擾,擅長文字遊戲的往往是那些理論家和評論家,藝術家自己此時反而略感詞窮。手工創作的過程,對於藝術家來說,是暢遊在自己獨有的精神世界之中的獨家享受。正是因為這個過程非常抽象且難以捕捉,難以用言語表述,所以人們很難真正透徹地去認識一件手工藝品的藝術價值。

艾斯蒂·可諾貝爾 (Esther Knobel b.1949)

手上心系列,胸針

銀、鐵絲 ,6×7cm

2007-至今 FROOTS Gallery & Esther Knobel

「Your thoughts drive you to act, and

the act pushes you to think.

你的思想驅動你去行動,

你的行動推動你去思考。」

—— Esther Knobel

當我們在手工創作一件作品時,我們知道我們在創作什麼嗎?

著名學者 Margetts 在其文章 「Action not Words」 中提到,創作過程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去體驗 「在自由與控制之間博弈」 的機會,同時它還是一個整合了思維、身體和想像力的過程。Knobel 也在其書中總結道,在控制與放開控制之間的探索,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很多美妙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注意力渙散的時候。她相信一個完全自由,不受任何意志控制的創作狀態是最為理想的,因為這時會發生真正有趣的事情。

艾斯蒂·可諾貝爾 (Esther Knobel b.1949)

磁體系列,胸針

紅銅琺琅、小物件,約直徑5cm、直徑4.5cm

2009 FROOTS Gallery & Esther Knobel

為了解釋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引入一個關鍵詞,隨機性。當完全能夠預想到一個舉動帶來的結果時,也就是我們對局面有完全掌控力時,就喪失掉了發生意外的可能性,這也就是 Knobel 書中提到的「有趣的事情」。一個缺失一定掌控力的空間,隨機性自然也就增加起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多樣性也隨之而來。拿琺琅這個工藝為例,它讓很多手工藝人又愛又恨的原因就是它的高度不確定性。溫度、空氣濕度、研磨的顆粒大小,材料本身等等諸多因素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

艾斯蒂·可諾貝爾 (Esther Knobel b.1949)

鬱金香系列,胸針

紅銅琺琅,長12cm

1997-至今 FROOTS Gallery & Esther Knobel

FROOTS Gallery 展覽現場

艾斯蒂·可諾貝爾 (Esther Knobel b.1949)

我的奶奶也編織系列,胸針

紅銅琺琅,直徑8cm、7.5x7.5cm,直徑6cm

2000 FROOTS Gallery & Esther Knobel

艾斯蒂·可諾貝爾 (Esther Knobel b.1949)

我的奶奶也編織系列,項鏈

紅銅琺琅,直徑 20.5cm

2000 FROOTS Gallery & Esther Knobel

雖然當下製造技術已如此發達,各種機器也確實能達到手工藝無法實現的精度以及造型,但是機器製造永遠無法取代手工藝的獨特創作過程。作品的外觀和技藝終究能被複制和重現,唯有手工創作過程中思維、手和物體之間的溝通,才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三者之間的交流是互相觸發的,難以用言語闡釋。因此,只有透過一件作品,去體會和理解它背後融入的創作過程和創作理念,才算是這真正領會到了手工創作的獨特價值。

參考文獻

[1] Bonnie Kemske, "Towards the embrace: a case study of an emergent, interwoven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sculptural ceramics." In Proceedings of the New Craft-Future Voices Conference (2007), 35-46.

[2] Esther Knobel,The Mind in the Hand, Jerusalem: Carmel Publishing House (2008), 202-206.

[3] Janet Abrams, "New Craft | A Return To The Hand",Metropolis, [Accessed 10 June 2018].

[4] Martina Margetts. "Action not Words."The Power of Making, London: V&A Publishing and the Crafts Council (2011), 39-43.

撰文 | 張騫文 (年輕首飾藝術家,獨立撰稿人)

校對與圖片提供 | FROOTS Gallery

本文轉載來源:植根花實FROOTS

互動福利

留言分享「你對手工藝未來的期望

本篇文章將選出一名評論區點贊最高

紅包

紅包每人限領一次,可分享給親朋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自然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當你說愛我的時候
生活最好的樣子

TAG:第二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