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野外駐訓如何訓出「野味」

野外駐訓如何訓出「野味」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01

多些陌生感 少些老面孔

——野外駐訓如何訓出「野味」

林忠祥

野外駐訓,為的就是讓訓練走出操場、走近戰場。如果野訓場毫無陌生感,甚至成了「第二個操場」,野訓的意義難免大打折扣。

戰爭,不會挑在你熟悉的地域打響,什麼樣的複雜環境都可能出現。平時在複雜陌生環境練得越多,戰時隨機應變的底氣就越足。如果長期固守「一方水土」,哪怕練得再熟,走上戰場也容易「水土不服」。可以說,挺進複雜環境訓、開進陌生地域練,是野外駐訓的本義,也是其價值所在。

縱觀古今中外的戰例,一些軍隊敗就敗在「陌生」二字上。赤壁之戰曹操數十萬雄兵因不熟悉水戰特點而受到重創,拿破崙和希特勒皆因對嚴寒氣候考慮不足而嘗到苦果。可見,平時在熟悉的環境、以熟悉的方式訓練,一旦遭遇陌生的戰場環境、陌生的作戰樣式,就可能舉止失措、進退失據,終致戰場失利。

敢於進入陌生領域、應對陌生情況、適應陌生「水土」,是我軍的一個優良傳統。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激戰林海雪原、縱橫華北大地、南下碧海椰林,萬里轉戰、所向披靡;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境外作戰,也打得有聲有色、勝得氣壯山河。正因為那時的人民軍隊常闖新地域、常走陌生路,才提高了部隊適應能力、增強了官兵打贏本領,不管在哪打、跟誰打、怎麼打,都能勝券在握。

當前,我軍大力推進實戰化訓練,官兵適應複雜陌生環境的能力不斷提高。然而,野外駐訓「練熟避生」的現象,仍一定程度存在。有的單位每年野訓都到同一個地方,每場演練都在同一塊地形,每次進攻都是同一座高地,雖然看起來轟轟烈烈、熱熱鬧鬧,但年年是「翻版」、次次搞「臨摹」,毫無創新感可言。

一名軍事心理學專家曾對100名服役超過3年的士兵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同樣的訓練內容,在陌生環境訓練的效果明顯高於在同一地方重複訓練的效果。我們不妨反躬自問:看慣了駐訓場「老面孔」,倘若進入陌生地域,能否準確識別地形,正確判斷方向?能否適應氣候環境,避免非戰鬥減員?能否有效操控裝備,確保聯得通、不趴窩?這些問題搞不明白、心裡沒底,就可能給戰場制勝埋下隱患。

「敵人」可以假想,「戰場」則需設計。前不久,某訓練基地對訓練場重新進行規劃,把河上的簡易橋換了地方,把三岔路改成了斷頭路,對干擾設備進行了升級;中部戰區某部將官兵從熟悉的密林深山拉往陌生的戈壁灘頭,並讓官兵適應低壓缺氧環境……開展野外駐訓就應多一些這樣的「戰場設計」,從地理環境、電磁環境乃至氣象環境等入手,多設難局、險局、危局,錘鍊官兵險中求勝、危中求安、殘中求全的能力。

今天,我軍走出去的步子越來越大,使命任務也不斷拓展。只有強化多領域、多時空、多天候訓練,才能有效抵達、有力行動,才能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如果在訓練中限於一時一域、不知求新求變,「答案寫好了,才發現題目已經變了」,哪怕考分再高,也難以做到能打仗、打勝仗。

訓練提升「陌生係數」,戰時才有「打贏底數」。我們只有以使命任務為牽引,把野訓條件設逼真、把野戰能力提上去,才能做到一旦有事,不分地域、不管季節、不論環境,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作者單位:31606部隊

解放軍報2018年6月17日06版

02

總上「一年級」怎能跨層級

————野外駐訓如何訓出「野味」

別新宇

陸軍某合成旅野外駐訓中對訓練課目實施階梯式設置,不讓「畢業生」總讀「老課本」;火箭軍某部駐訓內容新課目、新內容佔40%以上,「飢餓訓練」讓訓練場充滿生機……今年野外駐訓以來,各部隊瞄準戰鬥力上台階設置訓練內容,不但讓野外駐訓充滿了「野味」,而且充分摔打了部隊。

新聞界有這樣一句名言:「不論媒體的形態如何變遷,內容永遠是王道。」對戰鬥力建設來說,訓練內容就是提高戰鬥力水平的「王道」。訓什麼比怎樣訓更重要。訓練內容是否科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部隊實際作戰能力的強弱,關係著訓練效益的高低。實踐告訴我們,駐訓時訓練內容設置合理,訓練水平就會「節節攀高」;訓練內容設置不當,訓練水平就會原地踏步,甚至會出現倒退。

從對野外駐訓部隊的調研來看,官兵對訓練內容年年上「一年級」的現象反映較大。「往年練精的課目,今年還反覆練,一點打不起精神」「我們對新課目、難課目盼星星、盼月亮」……調查問卷中,某旅有73%的官兵在「期待更新訓練內容」一欄中打了「√」。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戰鬥力建設固然需要打牢訓練基礎,野外駐訓花一點時間對「一年級」課目進行複習也很有必要。但如果年年都上「一年級」,對險難課目只是「意思意思」,對短板課目故意「留到來年」,訓練怎能跨層級?我們強調訓練要做到人員、時間、內容、質量「四落實」,倘若總在內容上「翻燒餅」,人員、時間的落實又有何價值?訓練質量又怎能提高?

低年級的書本上學不到高年級的知識,「一年級」的內容練不出高水平的本領。這個道理估計沒有人不懂。個別駐訓部隊之所以習慣讓官兵在訓練內容上「蹲級」「復讀」,根子在於憂患意識的淡化、打仗意識的弱化、戰鬥力標準的軟化。正是因為這個「根子」,才願意上易組織、風險小和看起來忙忙碌碌實則碌碌無為的「一年級」課程,才長出了一片片畸形的「葉子」。比如,把軍事訓練的戰略位置變成「略佔位置」,把實彈化、野戰化等同於實戰化。由此可見,讓野外駐訓「野味」濃起來,先得挖掉和平積弊這個「根子」。

俗話說,一步難登天,一土難成山。戰鬥力建設會「斷崖式」下降,但絕不會「火箭式」飆升,其生成過程是一個漸進積累的過程,沒有一項內容一項內容的充實,一個課目一個課目的遞進,提高戰鬥力就是一句空話。「鑿不休則溝深,斧不止則薪多。」根據訓練基礎實施「分餐訓練」,著眼合成融合開展「聯合訓練」,久久為功,綿綿用力,戰鬥力建設就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在量變中實現質變。

當前,「脖子以下」改革使一些部隊實現了「瘦身」和「壯骨」,但體制編製調整並不會帶來作戰能力的自然提升。要使編製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每一個單位、每一名官兵都不得不經受換羽之苦、拔節之痛和升級之艱。野外駐訓時與「一年級」說再見,讓訓練內容「更新換代」,就是實現制勝優勢的破繭之蝶、騰飛之翼。

「機會是最昂貴的成本。」野外駐訓時間有限,官兵長途機動,裝備全部出動,這種錘鍊部隊戰鬥力的大好機會非常難得,失之實在可惜。戈壁大漠、陌生海域、山地叢林,這樣的野外環境,也為錘鍊打贏本領營造出近似實戰的訓練環境。「事之難易,不在大小,務在知時。」如果這時候不「知時」而「務」,在訓練內容還上「一年級」,浪費的不僅僅是時間、人力和物力成本,更是「機會」這一促進訓練跨層級的「最昂貴的成本」。牢牢抓住這一難得的「機會窗口」,升級訓練內容、創新訓練方法,各部隊就能把野外駐訓變成戰鬥力增長的「關鍵期」「躍升期」。

行船趁順風,打鐵趁火紅。訓練內容上的「更上一層樓」,換來的必將是部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訓練境界。

作者單位:31654部隊

解放軍報2018年6月20日06版

03

條件越艱苦,越能練筋骨

————野外駐訓如何訓出「野味」

朱文強 佀鎮溢

只有不怕苦累,一心在戰、全力務訓,才能用好野外駐訓這段實戰化練兵的黃金期,更好地錘鍊戰鬥作風,提高部隊技戰術水平。

眼下,野外駐訓正如火如荼開展。如何提高駐訓的質量效益,是部隊都在思考的問題。駐訓不是「住訓」,首先必須摒棄怕苦累、圖舒適的想法。

與營區和基地化訓練相比,野外駐訓不僅吃、住、穿等保障方式不一樣,訓練的環境、內容、方法也不同。把部隊拉到荒原密林,絕非簡單的場地轉換,更不是體驗野外生活,而是為了更好地貼近戰場環境練兵。炎熱饑渴、單調寂寞、蚊蟲叮咬……幾個月的時間裡,全天候地鉚在陣地上,官兵的身心必定會經受一番艱苦的考驗。風雨侵衣骨更硬。只有不怕苦累,一心在戰、全力務訓,才能用好野外駐訓這段實戰化練兵的黃金期,更好地錘鍊戰鬥作風,提高部隊技戰術水平。

筆者在某部駐訓場看到這樣一幕:百餘頂帳篷散落在山坳、灌木叢中,呈戰鬥隊形布設,所有車輛精心偽裝後停靠在易於隱蔽、方便進出的位置,官兵的軍需供給、裝備檢修也按照戰時要求保障。過去有一段時期,駐訓場卻並非這般模樣:少數單位花很大精力裝扮營區,撿碎石子鋪路、插彩旗掛橫幅,任務車輛集中停放、橫豎一條線,更有甚者在帳篷里鋪地板革,野外駐訓「野戰味」不足、「生活味」倒很濃。大抓實戰化練兵,給野外駐訓帶來的變化,是深刻的、可喜的。

野外駐訓,還有沒有圖舒適的現象?訓練間隙,某旅政委來到一個班裡,他掂了掂戰士的軍用水壺。其中,有的裝了小半壺可樂,有的竟然是空的,宿營地的一個角落,則堆了幾箱碳酸飲料。20多年前,這位政委是一名炮兵戰士。他說:「那時野外駐訓條件比現在差很多,我們整宿整宿地挖坑道,有時幾天也洗不上一個澡,即便洗也是一塊肥皂『打遍天下』。現在一些戰士的洗漱袋,沐浴露、護髮素、潤膚膏、防晒霜一應俱全。」這些物品該不該帶、能不能用這裡不下結論,但有一個問題必須考慮:打起仗來我們是否能這樣?

古人說,「逸豫可以亡身」,講的就是貪圖安逸危害很大。戚繼光練兵,非常注重鎚煉部隊吃苦精神。他說:「凡人之血氣,用則堅,怠則脆。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是謂練心之力也。」野外駐訓緊貼戰場環境,實戰化是基本要求。究竟何為「化」?毛澤東同志曾有過深刻闡釋:「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這就要求,打仗不容有的舒適,一丁點都不能帶到駐訓場。片面追求舒適安逸,意味著逃避戰場、躲避錘鍊。如此練兵,不僅會助長華而不實的訓風,還會貽誤戰鬥力建設;不僅培養不出虎狼之氣,更鍛造不出打贏未來戰爭的勇士。

幹部能吃苦,戰士不怕苦。一支部隊吃苦精神強不強,很大程度取決於各級幹部。領導幹部既是野外駐訓的組織者,也是戰鬥作風的示範者。領導幹部帶頭鍛造勝戰能力,帶頭錘鍊戰鬥作風,帶頭摔打磨練自己,戰士們就會跟著做。如果總想著「改善改善條件」,像居家過日子一般,又怎能要求戰士吃苦耐勞呢?

隨著時代發展,物質條件大大改善了。然而,對肩負打贏使命的軍人而言,別人享受的,我們不必羨慕;平日里有的,練兵場未必能有。沒有哪個戰場會像溫室那般舒適。野外駐訓是戰爭的「預實踐」,條件越艱苦,越能練筋骨。部隊只有從和平思維中走出來,置身殘酷、艱苦的練兵環境中,按條令大綱施訓,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扎紮實實錘鍊戰鬥意志、戰鬥素養,才能更好地適應戰場,練就過硬本領、增強打贏信心。

解放軍報2018年6月22日06版

04

營盤變動,觀念更要變革

————野外駐訓如何訓出「野味」

薛今峰

盛夏炎熱季,正是練兵時。野外駐訓場,各駐訓部隊嚴格按新大綱施訓,按實戰標準檢驗考核,「野味」濃郁,戰味十足。

如何讓野外駐訓「野」起來,可能是很多駐訓部隊思考最多的問題。不管用什麼方法措施,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要用新觀念解決好駐訓出現的各種問題,創造良好的教育、管理、安全和生活環境,保證官兵把主要心思和精力傾注於練兵場。

營盤一移動,難題無處不在。洗澡難、外出難、取錢難、購物難、休假難。諸如此類的困難,看似小事,決不能小視。就拿洗澡來說,平時在營區體會不到,到了野訓場訓練強度大、出汗多,洗個痛快澡成了官兵夢寐以求的事。再拿休假來說,不少幹部和士官是單位的「頂樑柱」、家庭的「主心骨」,一方面駐訓如打仗,工作離不開;另一方面萬一家庭有什麼急事難事揪心事,自己卻分身乏術。不解決此類問題,就會影響訓練熱情,甚至成為打贏的絆腳石。

訓練實戰化,挑戰如影隨形。今年的野外駐訓,全部按照新大綱施訓,有些課目是陌生的,有些課目標準要求高,還有少數課目涉難涉險。有的單位為了拼成績,實施高強度訓練;還有的為了「增效益」,不注重科學施訓。諸如此類的風險和挑戰不化解,訓練就可能跑偏,也難以訓出蛟龍、練出猛虎。

開放大環境,安全壓力倍增。野訓環境,經常會遇到風雨雷電,日常管理有難度;實施夜訓,組織實爆實投,訓練事故難預防;官兵購物、車隊往來、裝備出動,軍事秘密易泄露。倘若安全問題不託底,整天戴著「緊箍咒」,訓練難免會被捆住手腳。

以上這些問題,只是駐訓遇到的一部分。試想,如果到了訓練場,水喝不上,澡洗不上,思想問題解決不了,如何讓官兵安心訓練?又靠什麼訓出「野味」?比之未來戰場,這樣的問題也許不算什麼。但只有在駐訓中把這些問題像過篩子一樣地解決好,一旦上了戰場,才可能有效應對更為複雜的局面。所以說,搞好野訓,不僅是訓練場地的變動,更是頭腦的變更、思想觀念的變革、工作方式的變換。帶兵人只有全面掌握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採用新思路新舉措予以解決,才能確保官兵一門心思搞訓練、聚精會神謀打贏。

多些創新思維。部隊走出營區後,部署工作、掌握情況、開展教育、評估成效等,都與在營區內有很大不同。只有敢於創新,才能適應動態的特點,拿出管用的辦法。開展教育,應以活制「動」、以快制「動」,堅持短而精、少而活,三五分鐘說說理、訓練間隙談談心,把摸清思想底數、解決思想問題貫穿於野外駐訓全過程。如果再像營區那樣上大課、滿堂灌,不僅不適應野營環境,還背離打仗要求。

多些精準理念。駐訓之地多是環境惡劣之地,要想更好地生存訓練,沒有數據支撐、精準管理不行。不管是攜行物資,還是衛勤保障;不管是哨位安排,還是行軍規劃;不管是信息管理,還是槍彈管控,都應量化到人,精確到點,切實能夠保障基本生存,保障訓練順利實施。

多些服務意識。真正把官兵放在心上,是解決問題的原動力。走訪很多駐訓場,正是因為帶兵人和領導機關堅持基層至上、士兵第一,使得很多問題迎刃而解。針對洗澡難,有的單位開設了淋浴車,建起了太陽能熱水站;針對購物難,有的單位在保密的前提下,專門開通快遞配送服務;針對休假難,有的單位一方面安排機關幹部下連代職,一方面建立後備人才頂崗制度……有了貼心服務,不僅解決了很多難題,還極大激發了官兵的訓練動力。

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駐訓是更好的軍事鬥爭準備。當前,我軍正處于軍事訓練模式的轉換期,合成訓練、聯合訓練的磨合期,有很多新的訓練內容要完成、新的訓練課目要論證、新的訓練標準要實現,更加需要心無旁騖、全神貫注投身駐訓場,更加需要傾注心思、付出心血研究訓法戰法,更加需要教育管理、監察督察等各項工作傾心服務戰鬥力,自覺做到一點一滴抓養成,一心一意搞駐訓,從而培育血性膽魄,砥礪打仗硬功。

作者單位:火箭軍某基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3D印表機太空「首秀」
追蹤!一個部隊農場「停償」工作背後的故事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