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超千億,郭台銘頭疼
裝備製造
帶你一起發現重大技術裝備之美
■■■■■■
GIF
4連漲之後4連跌,工業富聯經歷上市後的「過山車」。而目前工業富聯的股價是高了還是低了,它自我標榜的「工業互聯網」概念,究竟有多少水分?
A股獨角獸近期表現差強人意
近期低迷的A股市場,獨角獸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
頂著獨角獸光環上市的工業富聯在短短9個交易日里走出了一條華麗的「拋物線」:
6月8日,工業富聯正式登陸上交所,並在收盤時成為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科技股。
6月11日至12日,又收穫了兩個漲停板。
6月13日,工業富聯漲停板被打開,當日上漲7.21%,換手率56%,成交額高達158億元,而當日滬市成交額才1559億元。此後工業富聯股價不斷下跌,近5個交易日市值蒸發1488億元,相當於一個中國聯通的市值(以21日收盤價計算,總市值1504億元)跌沒了。
如今,工業富聯「滬深第一科技股」的寶座也岌岌可危,以21日收盤價18.17元/股計算,其總市值領先第二名海康威視只有166億元,後者當日收盤總市值3413億元。更尷尬的是,工業富聯距離跌破發行價13.77元/股還差兩個左右的跌停。
欲摘代工帽研發要緊跟
工業富聯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5%、2.01%和2.24%。儘管呈連年上升趨勢,但比例依然很低。
此外,過去三年,工業富聯在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上的收入比重仍然太小,銷售收入分別為9.34億元、6.51億元和9.66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在0.35%下方。並且其工業機器人產能、產量與銷量已經連續三年下降。工業富聯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從6600個下滑至3500個,銷量從6100個下滑至3500個。
圖| 郭台銘
工業富聯此前被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寄予厚望。他希望借著向工業互聯網轉型摘掉代工的帽子,「希望各位不要說我們是工廠。」郭台銘在不同的場合經常說,「我們不是工廠,而是智能製造基地。」但轉型工業互聯網,富士康依然面臨著諸多複雜的挑戰。
獨角獸企業表現還需業績說話
我們來把工業富聯的業務分解一下,工業富聯在招股書中把自己的業務分成了三大塊、八小塊。但實際上,這八小塊可以簡單的分為兩類,它們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徵。
一類是電子製造服務,工業富聯所生產的網路設備和雲計算設備,並非自有品牌的產品,而是為客戶代工。這些產品從設計到專利,都不屬於工業富聯。
另一類是工業富聯的自有產品,擁有專利儲備和品牌價值。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工業富聯各產品售價和銷量,可以得出其2017年銷售收入構成:
圖|工業富聯的銷售收入構成(數據來源:CVSource)
從上圖可以看出,工業富聯的收入99.7%來自於電子加工製造,僅0.3%來自於工業互聯網。電子製造服務業是一個成熟的紅海市場,利潤比紙還薄,平均毛利率只有6%。工業富聯的平均毛利率超過10%,足以表明它競爭力的強勁,但也從側面說明這一比例很難再有所提高。工業富聯的低利潤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基本特徵。另外,隨著智能手機銷量陷入瓶頸期,伺服器市場面臨貿易戰風險,這一板塊的未來增長也並不樂觀。
另外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過去三年不僅沒有見到增長,反而出現了下滑。而自有產品板塊的毛利則非常令人振奮,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毛利率分別為41.46%、47.61%和49.23%。但是這一板塊目前規模尚小,對工業富聯整體業績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工業互聯網遙遙無期
承載工業富聯「工業互聯網」產品故事的是BEACON平台,這個平台對標的對象是通用電氣的Predix和西門子的MindSphere。它們基於雲計算和物聯網,將產品、工廠、機器和系統連接起來,提取並分析真實的性能和應用數據,提高工業的效率。
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的年收入都達到1000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多元化的工業集團,其推出工業互聯網平台最初都是出於自用的需求,之後再將這一平台開放給其它的製造企業,用平台來賺錢。工業富聯推出BEACON平台的思路不出意外應該也與此類似。
工業富聯從2015年開始研發BEACON,並於2016年1月正式將BEACON平台應用到了自身的生產流程當中,目前已陸續在各製造基地引進。BEACON平台通過產線上的終端感測器收集生產數據和設備數據,對製造設備及製造過程實現全面監控和瑕疵預測,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數據進行採集、集成、處理、分類和分析。
考慮到工業互聯網平台在未來將會成為工業領域的「操作系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作為工業大國,未來將是工業互聯網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如果能搶佔這一市場,郭台銘「富士康股價還能漲100倍」的說法也並非不可能。國內在做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公司還有航天科工集團聯合各大央企打造的航天雲網項目,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
但與Predix和MindSphere都已經開放給了企業客戶不同,工業富聯目前還沒有將BEACON的對外開放提上日程,僅表示將用這一平台提高生產效率,鞏固在電子設備智能製造上的優勢,這顯然無助於改變工業富聯「代工廠」的本質。況且,考慮到Predix和MindSphere過去兩三年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諸多爭議,工業富聯要想做成工業互聯網恐怕也沒那麼容易。
實事求是而論,工業富聯的「工業互聯網」故事講的有點早了,在看到實際的成果之前,就按科技公司的模式估值,接下來該如何面對投資者火辣的目光?
三分之一個富士康
很多人調侃工業富聯來A股割韭菜來了,實際上這不是富士康第一次幹這種事了。
2005年,富士康體系內的另一家公司富智康在香港上市,發行價2.8港元。十三年過去了,富智康目前股價僅剩1.3港元。目前富智康港股市值僅為100億港元。富智康的主要業務是非蘋果手機的組裝,服務的客戶包括華為、小米、金立等。2017年富智康營收超過120億美元,但因為業務利潤率下降,上市後首次陷入巨虧,虧損額超過5億美元。
工業富聯的母公司鴻海精密,目前在台股的市值僅3100億元人民幣左右,尚不及其持有的工業富聯股份的市值。要知道,鴻海精密2017年營收為1589億美元,是工業富聯三倍。鴻海精密除了擁有工業富聯85%的股份之外,還直接持有富士康賴以成名的組裝蘋果手機的業務,另外還有近年來收購的夏普、富可視、諾基亞等一系列品牌。
即便是連日大跌之後,工業富聯依然以三分之一個鴻海精密,創造了超出鴻海精密三分之一的市值,那麼工業富聯目前的市值究竟是被低估了,還是水分尚未脫乾淨?「從美國主板這一兩年的數據看,獨角獸企業消失的速度與成長的速度一樣,都是前所未有的快。」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說。
目前,中國正在著手推動獨角獸企業在A股上市,完善此類企業的定價與估值仍面臨考驗。證監會此前發文稱,傳統的市盈率等估值方法不完全適用,新的成熟的估值模式尚未建立或未經有效檢驗,估值和定價難度較大,需要通過充分的市場詢價來發現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