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柏鄉縣村落文化

柏鄉縣村落文化

柏鄉縣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沖積平原上,古槐河、泜水河流域,位於邢台市最北部,歷史上東側為古大陸澤西部邊緣,南臨堯山為屏障,素有槐陽福鎮之稱。東面與寧晉縣交界,西與臨城縣毗鄰,南與隆堯縣接壤,北與趙縣、高邑縣相連。柏鄉縣地域面積在邢台地區最小,東西僅寬16.4公里,南北長24.4公里,面積268平方公里。共轄3鎮3鄉,121個自然村。

柏鄉村落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據乾隆版《柏鄉縣誌》記載:「按柏鄉,禹貢冀州之域,為古侯國。相傳堯築城於此。《一統志》柏鄉城在唐山縣東北二十二里,城冢記,堯所築也。商代為高方,西周時為邢國,春秋時屬晉為鄗邑。三家分晉屬趙國。《漢書》地理志:趙分晉得趙北有信都、正定、常山、中山、東有廣平、巨鹿、清河、河間。漢代時置鄗縣屬常山郡,城在今治北二十二里。在縣又置柏鄉侯國,屬巨鹿郡。是「柏鄉」之名即由此來。《前漢書》巨鹿郡有柏鄉縣,注曰:侯國也。光武帝劉秀在柏鄉即皇帝位於鄗南,建武初改鄗曰高邑,屬常山國,置冀州治於此。柏鄉自東漢稱為高邑,治在古鄗城,《柏鄉縣誌》舊志記載:「今千秋亭五成陌,考之,去古鄗城正七里,以即位故改鄗為高邑名,易地未嘗易也,為刺史治所。」自東漢至晉太康五年(284),高邑為冀州的治所。今高邑縣為古房子縣,為北齊天保七年(556)移高邑縣治於房子縣東北處,房子縣省入高邑,隸屬趙郡。隋代開皇十六(596),析柏人、高邑二縣置柏鄉縣於鄗南二十里,遙取漢柏鄉之名,是為柏鄉縣始設。

乾隆版《柏鄉縣誌》村鎮篇說:「稽封建之制,柏鄉不過一子男國耳。顧生際太平休養日久,民之耕鑿安業,井相依者統計大小庄村一百有奇。」清代,除縣城各街外,柏鄉縣設在城社、歸仁社、北馬社、歸化社、新興社、安興社、昇平社、尚義社、趙村社、新樂社,南江社十一社。城東有19村、城南有23村、城西有25村、城北有29村,共計96個村莊。

柏鄉縣村落形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為此也在村落文化烙下時代的印痕。

小里村,位於河北省柏鄉縣的南部,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沖積平原上,西與臨城縣接壤,東與隆堯縣連接。小里村歷史文化悠久,早在唐堯時期,堯帝在小里崗曾修築古城一座,稱「堯城」,迄今4000餘年;這裡還是西漢柏鄉候國的城池。村南有後漢高祖劉知遠陵墓,墓區內有石人、石馬、石羊等像生,明代詩人馮時化在《柏鄉舊城》中說:「立馬瞻遺址,荒坦不任秋。千年堯築地,百里漢封侯。無復蔥佳氣,空餘草木愁。愴然懷古意,遙寄隴雲頭。」小里村原名小李村,地處古代御路上,據說為柏人李的聚居地,後來在明代永樂移民時建立村莊,在小里岡的東坡還有一個小里鋪,明代初年,胡、張、劉、路等姓又由小里村遷移這裡,在御路上開設茶棚,後逐漸形成了小里鋪村。明萬曆年間兵部車騎司良中張主敬、天啟年間驃騎將軍張應寰的墓地均在此附近;清咸豐年間曾調小里村工匠進京鑄幣;村裡藝人傳承亂彈,曲調悠古,已經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2010年8月,在小里村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物。後來文物部門對此地進行了考古發掘獲得一批重要發現。發掘出半地穴式屋址、窯穴,及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等,出土物有陶器、骨器、石器、蚌器等。主要器物組合有:釜灶、缽盆、鼎盂、支架、壺罐及石磨盤、石磨棒、石鏟、骨錐、骨針、骨刀等。發掘出的房屋建築結構,根據遺迹判斷為半地穴式。部分房屋地面經過火燒處理,柱洞密集排列,有的單體建築周圍有排水設施。在房子及周圍遺迹中還出土了較多魚骨、狗、鹿、鳥(雞)、龜、牛等動物骨骸,還出土了一枚完整的桃形指甲紋紅陶塤,有一個吹孔,兩個音孔,可吹出三個完整音階,音色悠揚渾厚,美妙動聽。研究者認為:這是一處仰韶時期後崗時期的文化遺存,距今約5700至6300年。對研究我國6000年前古代音樂、及太行山山前文化與建築具有重大意義。

小里村還有很多美好的傳說故事,如有美麗的石獅子傳說,娶媳婦必進東大門,七邊形井的傳說等等。

固城店鎮位於柏鄉縣北部,距縣政府11千米。鄉境地勢平坦,東鄰寧晉縣,西接高邑縣,南靠龍華鄉,北臨沙河與趙縣隔河相望。

為什麼稱為固城店?是因為這裡為古鄗城的舊址。古鄗城(位於固城店村)約建於春秋時期。「鄗城初建城牆雙重、東西南北各三里,方十二里」,遺迹尚可辨認。《柏鄉縣誌》記載,古鄗城規模龐大,建有內城和外城,內城基寬10米,高7米,南北長1000餘米,東西寬600米;外城城基厚13餘米,高約7米,周長約8公里,呈正方形。城牆均系土築,設有南、北、東三個城門,城外有護城河環繞,南、北門有石橋可通。北門城樓上鑲有《古鄗城》石匾額一塊。鄗城為春秋到秦漢時期的故城,在古代是一處重要的軍事要地,在這裡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重要事件。《漢書》地理志記載:鄗城春秋時屬晉國,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鄗城屬趙國。淮陽王更始三年(公元25年)6月光武帝劉秀鄗南登基稱帝。

1982年柏鄉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邢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鄗城在歷史上曾為縣、侯國、冀州刺史等行政治所,民國至今歷為區公所、鄉(公社)、鎮政府駐地。1962年固城店分為兩個行政村。農曆四月十八為傳統廟會。

在固城店村西北有呂兆熊墓,俗稱「呂都堂墳」。墓地有石碑十幾塊,其中一幢為明朝吏部尚書趙南星所撰,「呂氏墓誌碑」五字由明兵部車駕司郎中張主敬題。呂兆熊,字恆伯,號渭陽,更號鴻原,柏鄉人。萬曆十年(1582)中舉,萬曆十四年(1586)中進士。先後任崑山知縣、兵科給事中、陝西巡撫、戶部侍郎等職。崇禎初除南京戶部侍郎,未赴而卒。

邢村,位於柏鄉縣龍華鄉東5千米處。邢村是一個古老的村莊,《柏鄉縣地名志》記載:傳說創建於周朝初年,古時候「百里為王」,本村距古邢國都城正好一百華里,是邢國的邊緣村,所以名為邢村,意即邢國所屬的村莊。據考本村從古至今從未有姓邢居住過,也沒有邢氏祖墳,所以斷定不是以姓氏定名的村莊。但確實從村名中透露一個古老的信息。

東小京村位於固城店東南3千米。《柏鄉縣地名志》記載:該村約建於明朝初年,當時因村莊周圍一片荒涼,荊刺叢生,而定村名曰「小荊」,又因西北角有另一小片村,此村按方位定為東小荊,後為了書寫方便改「荊」為「京」。清代乾隆年間修的《柏鄉縣誌》此村名稱已改為「東小京」,距今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在東小京村西有古代墓葬區,人們傳說稱:「七百戶侯」墓。據說當時當地一些村民挖到了一些玉帶金鉤、玉片、古錢幣、陶器等文物。後經文物部門考察,認為這裡是戰國至漢代的墓葬區。

十五里鋪村,位於柏鄉縣龍華鄉東北約1.7千米。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於鄗南七里五成陌即帝位,後來在此建千秋亭,有漢光武帝斬石人處。東漢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奉詔在此村西建光武廟,後有人在此守廟居住,初名為光武廟村。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縣城由鄗南遷今址,此村距新縣城十五里,位於古御道上,當時五里建有一鋪,三里設有一墩,本村即為十五里鋪,故名。

千秋亭遺址在十五里鋪村北100米處,千秋亭遺址呈邊長150米的正方形,因磚廠燒磚取土破壞嚴重,僅南部存部分高台。此處為漢光武帝劉秀登基稱帝處,由此建立了東漢王朝,後人為紀念建千秋亭。清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曾撥專款重修千秋亭。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光武於是命有司設壇場於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鄗於六宗,望於群神……」劉秀稱帝恢復了漢室的統治地位,從此開創了東漢王朝二百年的基業。

呂菅村位於固城店西南2.7千米。《柏鄉地名志》說:相傳該村是個古老的村莊,燕王掃北以前,該村有楊、毛、菅、馮、戚五姓,各姓分別住在一高岡之處,因為楊、毛、菅三姓戶數較多,因此人稱楊毛菅村俗稱北菅村,並有楊毛菅村五孤攝之說。燕王掃北時,把楊、毛、馮、戚四姓殺絕了,僅是姓菅的兩口人藏在紡花織布的地印子(地窖),用柴草蓋上來未被殺死,後來姓菅的兩口感到孤獨害怕,就投奔固城店的親家去了。

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民於此,當時遷來一戶姓王的,兩戶姓呂的,一戶姓張的,後來又遷來一戶姓趙的,一戶姓韓的。因村北寺院有一個塊石碑記載此村叫北菅村,所以仍然沿用舊村名。到抗戰時期,呂姓發展的戶數逐漸多了起來,把村名前加了一個呂字,改為呂菅村。關於此村名還有一說,是古時此村因有堅姓或有堅鐔墓而稱為堅村,後為避隋文帝楊堅的名諱改為菅村。

堅鐔墓在呂菅村東南,堅鐔(?—50)字子伋,潁川襄城(今河南禹州市)人。原為王莽政權官吏,後投奔劉秀,隨劉秀平定河北,鎮壓大槍等農民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是東漢中興名將,「雲台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二十二。劉秀稱帝後,任揚化將軍,封合肥侯。其墓在柏鄉縣北二十里鄗城西南,墓碑為漢大將馮異書。

駐駕鋪隸屬柏鄉縣西汪鎮,位於柏鄉境西部偏南,村原名大里村,大約建於唐朝初年,有1300多年歷史。原駐駕村有南門、北門和東門。沿東西大街自東向西大街南北兩側分別建有玉皇閣、南大寺、玄帝廟、關帝廟、老母廟、三關廟、土地廟。村西口有戲樓。村中各姓村民分別建有賈氏宗祠(貞節堂)、魏氏宗祠、王氏宗祠、劉氏宗祠、孫氏宗祠、和氏宗祠。據村民口口相傳,村址原村南,文革前村西南有大里村石碑,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在村東南處發現商周時期的遺址。因此村位於縣城南十里處,又有名為南十里鋪。據《柏鄉縣誌》記載「明世宗嘉靖十八年皇帝南巡,在該村駐蹕數日,從此遂改名駐駕鋪。」至今村史已有四百餘年的時間。在村北三里、村南二里處有兩座烽火台遺址,村民俗稱其為「三里屹?」和「二里屹?」。

村西南有賈氏墓葬群,賈庭瑞,元代柏鄉縣駐駕鋪人。父親賈諒,曾以授儒學為業,教書鄉里,英年早卒。母親滑氏守節不嫁,將賈諒的遺著教授於兒子賈庭瑞,賈庭瑞長大後為丞相順德王答剌罕做事,後遷入吏部做官,再入同僉徽院及尚書省,後因賈庭瑞抵觸朝廷近侍而棄官,回到家鄉盡孝養母,母死守孝三年。賈母死後,由翰林院大學士、大文學家楊載撰文,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書丹,為賈母立《貞節賈母碑》。賈庭瑞後被朝廷重新起用,官拜揚州路總管,三品銜。

村西側有「冷子鋪」遺址,村十字街東南角是古驛站遺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滴齋書房 的精彩文章:

聽來的故事:興龍寺傳奇

TAG:點滴齋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