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的曾國荃賭氣不與哥嫂吃飯,120年後得知原因,教人哭笑不得
1840年,此時在京城的曾國藩已站穩了腳跟。欣喜之餘,曾國藩便讓自己的父親帶著自己的弟弟曾國荃來到了京城生活。曾國藩料想,一來藉此機會,讓父親和弟弟在京城遊玩開開眼界;二來,留下九弟曾國荃,自己親自輔導其功課,讓其也能走自己的路,一路直上考取功名利祿。
時間過了一年多,在京城的日子倒也歡快,曾家父子三人經常圍爐交談所見所聞,其樂融融。不久後,其父曾麟書便啟程回家了,只留下曾國藩與曾國荃兩兄弟,然沒過半年,曾國荃卻提出了突然要回老家,且決定不再去上房和哥嫂一起吃飯。這可急壞了曾國藩,因為在他認為,兄弟和睦可非同一般,縱使國家不濟,家庭也不能因為兄弟不睦而衰落的。
於是,曾國藩急忙找來了曾國荃,一心想問清楚緣由,然執拗的曾國荃卻終日不言。無法,曾國藩又寫了好幾千字的勸解信,曾國荃卻依然無動於衷。曾國藩急不可耐,在將自己的妻子盤查了一遍後,緊接著又將服侍的丫頭訓斥了一遍。為保住自己的弟弟能繼續呆在京城,遂自己端著飯去到曾國荃那裡同吃。
一來二去,此事情總算有了緩解,曾國荃在任性了一月後,又一起在上房同哥嫂同吃了起來,但對於此事的真正原因,曾國藩和妻子歐陽估計到死都沒能明白。直到曾國荃的曾孫曾寶慈的一篇文章,如今我們才徹底得知,如今看起來,那原因卻不由得讓人哭笑不得,16歲的曾國荃,當時還真是小孩子脾性十足。
話說曾國荃少年時,喜歡喝濃一點的茶,茶葉要較常人多些。而每次飯後,又必須另泡一杯新茶,原來飯前的一杯茶必須去掉,如果在原來的舊茶里加水,忠襄是斷斷不喝的。無獨有偶,有次歐陽夫人以為忠襄杯中的茶尚濃,於是往裡添了些水,就沒再沏茶。然曾國荃卻有些生氣了,認為嫂子是有意而為之,於是賭氣不再與兄嫂共同在上房吃飯,並揚言要回家。
誰能料想到,這曾國荃急著回家是因為一杯茶的緣故?大抵曾國藩也是萬萬不能得知,只是,他九弟的習性本如此,正如曾寶慈所說:「此事證明了他祖父曾國荃的「忍性」,後來得以攻破天京,也緣於此好性格。本來祖父與文正的這次間隙不能得知,熊伯夫人也是忍了二十餘年才說出來,吾少時聽聞過,但詳細了解時,為時已兩甲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