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華時評:「姥姥」還是「外婆」?在情感與規範間尋找平衡

新華時評:「姥姥」還是「外婆」?在情感與規範間尋找平衡

新華社濟南6月22日電(記者蕭海川)日前有消息稱,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收錄的散文《打碗碗花》將文內「外婆」一詞全部改成了「姥姥」。為此,不少人質疑認為,屬於南方人習慣的稱呼不宜簡單化一進行修改。

輿論洶洶,教材修改者大概也覺得委屈,明明是想規範日常漢語讀寫,卻落下許多質疑;修改者自覺有理,有好幾本工具書在這裡,修改也是有依據的。然而,有些人認為這種方式的修改,既不符合語言習俗,又有強人所難之弊。

語法是語言演進的總結,不是語言發展的鐐銬。從「每下愈況」到「每況愈下」、從「蕁」字讀音的豐富,都說明只要某一語言習慣為大眾普遍接受和運用、符合公序良俗,就可以從口頭語固定為語法內容。但以「外婆」為非、以「姥姥」為是,恰恰沒有考慮不同地域的人們的語言習慣,也忽略了人們積澱多年的情感。

從情感的角度,所謂「外婆」是方言、「姥姥」更親切的解釋,讓人難以接受。倘若如此,喊爹喊娘就要讓位於叫爸叫媽。孩子回到家裡,一口一個「父親」「母親」,難道就會變得更為莊重得體、和藹親切嗎?顯然不是。語言是有感情的,人是有情感的。規範語言文字,當考慮大眾情感。

來源:新華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每一隻被寄養的寵物 都能見證主人冷暖情感
獨居老人死去半月 鄰居聞到異味才被發現 景象凄慘……

TAG: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