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簡單生物操控複雜動物:寄生蟲不感染也能控制宿主

簡單生物操控複雜動物:寄生蟲不感染也能控制宿主

簡單生物操控複雜動物:寄生蟲不感染也能控制宿主

北京時間6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種絛蟲頭部長著抓鉤,它用頭部尖刺將自己附著在宿主體內臟器官中,通過自己麵條般的身體吸食營養物質。一旦它將自己身體固定好,就很少再變動,這種絛蟲沒有嘴和內臟,沒有循環系統或者呼吸系統,它的稀疏簇狀神經系統勉強被稱為「大腦」。儘管如此,這種非常簡單的生物卻能操控較為複雜的動物——甚至在未感染宿主體的情況下。

這種絛蟲叫做「裂頭絛蟲(Schistocephalus solidus)」,像其它絛蟲一樣,它擁有一個複雜的生命周期。它會在水鳥內臟系統繁殖,水鳥將絛蟲卵排到體外,當絛蟲卵孵化之後,絛蟲幼體將感染橈足類小型甲殼綱生物,它們經常被棘魚吞食,棘魚再次被水鳥吞入腹中,這樣就完成一次生命循環。

當它進入棘魚身體之後,會以某種方式改變它們的行為,使棘魚游向更溫暖的水域,在那裡裂頭絛蟲會生長得更快,最大情況下會達到棘魚體重的一半。同時,裂頭絛蟲會使寄主體棘魚「膽量更大」,棘魚會經常游至淺水灘,暴露在掠食者的視線範圍之內,因此很容易被水鳥吞食。

來自明斯特大學的尼科爾·德曼德特(Nicolle Demandt)和本尼迪克特·索斯(Benedikt Saus)開發了一種簡單的方法,能夠評估絛蟲如何控制它的宿主體。他們將一群棘魚放生在一個池塘,然後用漂浮食物引誘它們到水面,用「人造鳥」攻擊它們,他們設計的「人造鳥」是彎曲木棍上綁著一個假鳥嘴,然後用假鳥嘴不停地戳水面。研究負責人喬恩·彼得·沙克(Jorn Peter Scharsack)說:「我們使用樂高積木製造這個假鳥嘴,這個實驗非常簡單,但卻非常有效。」

當遭到攻擊之後,成群未感染裂頭絛蟲的棘魚將游至池塘底部,隱藏在水草之中,相比之下,感染裂頭絛蟲的棘魚卻仍停留在危險的水面。沙克說:「很顯然這些棘魚對於危險一點也不在乎,如果你想嚇唬它們,它們幾乎不會反應。」

棘魚的大膽行為也影響到了其它動物,例如:生活在淺灘和群居的動物,棘魚對於周圍生物的活動性非常敏感。個別動物做出的微小行為變化,將轉變成為群體性較大的集體行為。這意味著如果某條棘魚遭受意識控制寄生蟲的感染,在某種程度上,這群魚也是如此。

德曼德特和索斯通過重複實驗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將感染和未感染個體混合在一起,結果顯示,如果感染絛蟲的棘魚占絕大多數,未感染的棘魚也會跟隨它們,留在危險的淺水域,而不是逃離游至水塘底部。這種間接性控制此前從未被記錄過,而且對寄生蟲可能有益。如果有一大群不顧危險的魚兒停留在水面,掠食者很容易發現並展開攻擊,從而增大了水鳥吞食絛蟲感染棘魚的概率。

那麼這些棘魚呢?堅持與魚群在一起並不一定是錯誤的決定,因為魚群數量提供了安全保障,但在這種情況下,感染個別魚兒的絛蟲可能將危險擴散至整個魚群。

美國加州大學芭芭拉分校生態學家朱莉婭·巴克(Julia Buck)說:「在過去半個世紀中,寄生蟲學家一直對寄生蟲感染寄主體行為感到好奇,之前我們發現黃蜂將卵植入蟑螂體內,改變蟑螂行走方式;蠕蟲誘導蟋蟀自殺;真菌使螞蟻變成『殭屍』等。但是這項最新研究證實了另一種現象——即使不侵入身體感染宿主體,也會改變宿主體群體同類的行為方式。(葉傾城)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巡舵艦」助推器將「格洛納斯M」衛星送入計算軌道
吃粽有講究 早餐或睡覺前別吃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