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遇到了非常頭疼的一件事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上將遇到了非常頭疼的一件事

眾所周知,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受命擔任東線廣西方向總指揮,充分發揮了解放軍大兵團作戰優勢,克服困難,攻堅渡險,連克高平、諒山等省會重鎮,以凌厲的攻勢橫掃越北,殲滅越軍4萬餘人,勝利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這次作戰的關鍵階段,許世友遇到了非常頭疼的一件事,幾乎耽誤了整個戰局。

1979年2月17日凌晨,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解放軍東線部隊的主攻方向直指越北重要省會城市高平,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以步兵推進和裝甲摩托化穿插相結合的戰法,意圖一舉包圍殲滅高平地區的越軍步兵346師及地方武裝共1萬餘人(當時未計入高平地區的大量武裝民軍)。

戰鬥打響後,廣州軍區第42軍兵分三路分別從水口、布局、那花方向突破邊境向縱深猛攻。其中在布局方向集中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冒險走山間牛車路,與步兵協同發起穿插。越軍在戰前防禦時沒有判准中國軍隊會從這個地形險峻的方向突破,因此守軍兵力薄弱,打起來後措手不及。第42軍126師配屬第43軍坦克團2個營擔任第一梯隊,沿山間牛車路勇猛衝擊,克服重重險阻成功插到並佔領4號公路要點東溪,提前15分鐘完成預定任務,撕開了突破口。

這時發生了一件事。越軍為遲滯中國軍隊向縱深推進,炸毀了東溪以東的班翁山區水庫,造成800米多米長、80多米寬、深約1米的泥水路段。因為兩側無路可繞,我軍坦克部隊便勇闖水障,繼續向前衝擊。而後邊搭載步兵和牽引火炮的車輛卻無法通過泥水路段,全都被堵住了。如果沒有炮兵和保障部隊跟上,前方坦克衝擊和步兵拔點都會遇到困難,從而影響作戰全局。

在廣州軍區前指的許世友接到報告後,陷入了兩難的選擇。現在一是迅速架橋修路,排除水障,保障摩托化部隊繼續開進;二是車輛和炮兵原路返回,從邊境改道走水口大橋上3號公路,經復和縣城至東溪,再進入4號公路追趕先頭部隊。如果選擇前者,就是不知道要等多長時間才能排除水障,戰局瞬息萬變,弄不好就會貽誤戰機。如果選擇後者,雖然原路返回會耽誤一定時間,但也就是幾十公里路程的事,順利的話仍然能夠抓住戰機。許世友思來想去,打算選擇後者,要摩托化部隊掉頭返回改走水口上3號公路。

可是又一個難題出現了。走水口的前提是消滅復和地區的守敵,保障從水口經復和到東溪的公路是暢通的。然而從水口向復和進攻的第42軍125師卻遭到越軍頑強抵抗,雙方反覆拉鋸,戰鬥陷於僵持。既然道路沒有打通,車輛改道的設想就是鏡花水月。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前方爭奪激烈,局勢一日三變,炮兵卻跟不上去,這可怎麼辦,許世友是著了大急!

不得已之下,許世友一面命令組織工兵保障隊與部分步兵迅速搶修班翁水障道路,同時又令擔任戰役預備隊的武漢軍區第54軍162師迅速從水口出境,接替作戰不力的第42軍125師繼續進攻,殲滅復和之敵,打通道路。

從事後結果來看,經過32小時搶修,摩托化部隊終於通過班翁水障,沿4號公路繼續追趕先頭部隊。而162師殲滅復和之敵,打通道路到東溪,足足用了42小時,已落到水障搶通之後。兩個方向都經過了多次折騰,但總算是度過難關。

從某種程度上看,戰爭是選擇的藝術,同時也是運氣之爭。修通水障和打通公路,誰快誰慢,那實在是無法預料的。被考驗的,只能是指揮員的臨機應變,這其中又有很大運氣成分在內。從另一方面說,解放軍坦克部隊猛打猛衝,極大震撼和牽制了越軍主力,為後續部隊前進爭取了時間。而守敵總體兵力火力不足,加上戰前判斷失誤,緊急調整部署捉襟見肘,從而不能有效地封堵缺口,也決定了戰爭大勢。

有驚無險,是對這個戰爭插曲的最好評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英雄連衝殺敵境190公里殺敵155人
解放軍一個排單挑越軍一個排,殲敵27人自己無一傷亡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