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金國滅北宋的利器,同時也促進了最早火器的誕生
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府,現如今早已沒了往日的輝煌,但在1000多年前,這裡曾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慘烈戰役,是為「東京之戰」。這場戰役很可能是當時最大規模的「炮戰」,而其影響,也直接導致了之後城市攻防戰理念的革新,其主角就是我們這裡要介紹的,投石車。
投石車,是一種利用槓桿原理拋射石彈的大型人力遠射兵器,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了,隋唐以後成為了攻守城的重要兵器。唐初李世民圍攻洛陽城時,投石車所用的石彈,就已重達30公斤了。到了宋朝時,投石車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不僅用來攻守城,而且還用在了野戰上,拋射的物體除了石彈之外,還有燃燒彈或是爆炸彈。
宋朝時的投石車,按照組成槓桿的杆子數量來劃分輕重級別,幾桿就稱為「幾梢」。重型的五梢和七梢,需要150到250人拉繩,拋射四五十公斤的石彈,多用於守城。中型投石車有的裝有四輪,可供野戰使用。而最輕型的只需2人拉放,石彈僅0.25公斤重,甚至可用泥彈代替,雖然簡陋,但擊中人也會致殘,擊中要害也能致命。
在當年那場金國滅北宋的「東京之戰」中,投石車可謂大放異彩,成了最為主要的進攻武器。
據史料的記載,當時金國一夜之間就架設了五千多座投石車,以當時開封府長達25公里的外牆計算,每公里還要分得約200座。雖說這個數字很有可能被誇大了,但其數量之多,可見一斑。而且金軍為了搜集足夠的石彈,將開封城附近的石頭製品全部洗劫一空。
在戰鬥打響之後,他們先是將護城河填平,而後萬炮齊發,再輔之以大量的強弩,一舉便擊潰了北宋守城部隊的部署。緊接著出動與城牆等高、可容納80人的巨型攻城運兵車展開登城戰。大量投石車的運用促使了全新戰術的誕生,其流星雨般猛烈的打擊,令戒備森嚴的傳統城防完全無法招架。
到了南宋末年,蒙古在攻佔襄陽城的戰役中,首次使用了一種半自動投射的投石車,因襄陽一戰成名,故稱「襄陽炮」。
這種投石車在槓桿後端掛有一塊巨大的鐵塊或是石塊,平時用鐵鉤鉤住槓桿,放時只要把鐵鉤扯開,重物下墜,就能投出石彈。由於需要的人力較少,此炮比老式的威力要大得多,射程也更遠。攻襄陽城時,曾拋射出近90公斤的石彈,將地面砸出2米多深的彈坑。
面對這種新的戰術打法,南宋初年一位名叫陳規的文官,提出了針對性的系統城防思想,比如「重城重濠」、「守中有攻」以及使用新式火槍等,並著成了《守城錄》一書,至今仍是中國古代最為著名的兵書之一。
陳規此人極富謀略,發明過竹竿火槍,更是指揮過大量的保衛戰,也親身體會過投石車集群攻擊對攻防雙方的巨大影響。尤其是金軍對德安發動的九次進攻中,每次都動用了投石車,最後一次竟然連續攻擊了14個晝夜。然而,他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屢次在各城挫敗了為數眾多的金軍,奠定了那個時代城防第一人的歷史地位。
他在守德安的時候,曾發明了一種管形火器,最終將金軍打得落花流水。
這種管形火器是用長竹竿做成的,將竹管當槍管。使用前先把火藥裝在竹筒內,交戰中從尾後點火,以燃燒的火藥噴向敵人,火藥可噴出幾丈遠。這種火器就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被後人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揭秘:和「剃髮令」、「閉關鎖國」一樣,清朝歷史上的又一敗筆
※坑爹的武器:鴉片戰爭之前,清軍的火器只相當於三藩之亂時的水平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