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麼玩「捉迷藏」
文史
06-25
捉迷藏的歷史十分古遠,唐代就有了相關文字記載。
元伊世珍在《琅嬛(huán)記》卷中引用《致虛閣雜俎》記載唐明皇和楊貴妃玩此遊戲的場景:「明皇與玉真恆於月下以錦帕裹目,在方丈之間相互捉戲。玉真捉上每易,而玉真輕捷,上每失之,宮人撫掌大笑。一夕,玉真於袖上多結流蘇、香囊與上戲,上屢捉屢失,玉真故與香囊惹之,上得香囊無數,已而,笑曰: 我比貴妃更勝也。 」此文很生動地描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月下捉迷藏的情景,雖為小說家言,但估計唐宮中應該有捉迷藏這種遊戲。
一般說來,捉迷藏的形式有三種:一是把自己藏在樹叢、竹林或屋角等隱蔽處,讓人直接尋找;一是叫人用手帕蒙住眼睛,在一定的範圍內找。有時為了加強「捉」的難度,把這一遊戲安排在晚上進行;還有一種叫「摸瞎魚」,一群兒童用繩子牽成一個「圓城」,在「城」中有兩個小兒,各用手帕厚厚地蒙上眼睛,一個小兒手裡拿一隻木魚,敲一聲便迅速換一個地方,另一小兒循著聲音去摸,如逢巧摸上,就把木魚奪下,執木魚的人即被罰出「城」外。接著,由牽繩子的人中出一人作為摸者,木魚改由原摸者敲著,引其來摸,如此輪流往複。
本文摘自《趣味國學常識》,原文有大量修改,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