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

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

原標題: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


《隋書·柳彧傳》記載了柳彧敢於直言、清正廉潔的故事。


當時的刺史多由武將擔任,大都不稱職,有一個叫和乾子的老臣更是過分。於是,柳彧就上表給皇帝:「伏見詔書,以上柱國和乾子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鐘鳴漏盡。前任趙州,暗於職務,政由群小,賄賂公行,百姓吁嗟,歌謠滿道。乃云:『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上善之,乾子竟免。

好一個「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從字面上理解,其意為殘留在地里的頭季稻穀不早點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會使良田荒蕪。在官場上,柳彧引用這句話,則頗有深意。如果像和乾子這樣的「老禾」不早點除去,其就會繼續作威作福,使壞作風得以滋長,讓「百姓叫苦,怨聲載道」。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改善政風、建立清風,必須從源頭上予以清理。源頭上清理不幹凈,就很難實現政治上的海晏河清、弊絕風清。


裴矩在隋朝做官時,以溜須拍馬著稱。可到了唐朝,他卻一反常態,經常對朝政發表不同意見,甚至敢於當面跟唐太宗爭論,成了忠直敢諫的諍臣。司馬光就此感慨道:「君明臣直,裴矩佞於隋而諍於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諍化為佞;君樂聞其過,則佞化為諍……」裴矩的變化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只有將「老禾」從源頭上清除乾淨,官場生態才能純凈,正直之官才能有所作為。正所謂:「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


明朝末期官場腐敗,與很多「老禾」當道是分不開的。當時,朝廷大臣各立門戶,拉幫結派,樹黨營私,你爭我奪,相互攻訐,官場上一片黑暗。薛論道寫散曲諷刺:「一個個蛇吞象,一個個兔趕獐,一個個賣狗懸羊。」

「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講的是自然生態,其背後折射的卻是政治生態。


今天我們常講,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就要付出很大代價。自然生態出問題,就會造成「穢良田」的局面。政治生態出問題,內部風氣就會敗壞,從政環境就會惡劣,這樣那樣的跑冒滴漏、脫軌越界就會發生,就會對黨的肌體健康造成很大傷害,嚴重破壞黨風政風社風民風。


「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我們要凈化政治生態,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去除「老禾」及其「余種」。這裡所說的「老禾」,主要是過去的貪腐官員,「余種」則指其流毒影響。


綜合起來看,貪腐官員的流毒影響,一個在思想層面,一個在組織層面。很多貪腐官員多是領導幹部,有的還是「一把手」,他們雖然被查處了,但其所標榜的、所喜好的陳舊觀念和習慣思維依然還在。這些思想有很多是「灰色」的、「亞健康」的,甚至是「毀三觀」的。如果不從思想層面上予以清理,不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佔領黨員幹部思想陣地,就可能會有人走他們的老路,甚至會造成「前腐後繼」的現象。


思想層面的肅清需要教育引導、思想交鋒,雖不見硝煙但需要下細功夫;組織層面的肅清,涉及選人用人,則需要下一番大功夫。很多貪腐官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不是自己圈裡的人不用。如果不從組織上徹底肅清其流毒影響,那些小山頭、小圈子就會繼續存在,在一定時候還會興風作浪,給一個單位的政治生態造成負面影響。如此一來,政治上的綠水青山就難以形成。只有從組織上進行全面肅清,把用錯的人糾正過來,把建立的小山頭剷平,把破壞的政治生態修復好,才能改善一個地方的大氣候,形成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

老禾殺凈,良田豐茂。純凈政治生態,不妨多從自然生態的改善上開闊思路、尋找出路。

(作者單位:96711部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兵王老張的「蝶變之路」
3D印表機太空「首秀」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