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在拍照,而是在創作」
人物名片
吳澤恩,1949年出生,廈門鼓浪嶼人,福建省旅遊攝影協會常務理事,廈門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廈門市老年攝影協會理事,廈門老年大學攝影學會理事,任同安老年大學教師,開元街道、梧村街道老年學校攝影老師。
晨報記者 晉君
璀璨的廈門夜景,喜慶的閩南民俗活動,懷舊的鼓浪嶼老別墅……每一個有故事的瞬間都被攝影人吳澤恩定格在了相機里。作為一個主題攝影達人,他告訴記者:「我不是在用相機拍照片,而是用相機創作。」
2010年,吳澤恩到廈門老年大學學習攝影,師從李世雄。當吳澤恩對攝影創作感到困惑迷茫時,李世雄指導他將對攝影語言中瞬間的把握提升為對時機的把握。「李老師用自己的作品及攝影史等案例深入分析講解,及時給我指出攝影創作明確的方向,引導我進行有時機的攝影專題創作。」從此,吳澤恩走上了主題攝影之路。
定格流動的音樂
作為一個有情懷的鼓浪嶼人,吳澤恩每年都會做鼓浪嶼專題攝影,拍民俗活動和人文景觀。通過吳澤恩的鏡頭,鼓浪嶼上的老建築講述出一個個靈動的故事。
吳澤恩說,鼓浪嶼之所以讓世人矚目,就是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海島上閃耀著兩種音樂:一個是凝固的音樂———風貌建築,另一個是流動的音樂———琴島文化。
鼓浪嶼有琴島的美稱。「鼓浪嶼人的文化生活不同於廈門島,我從小生活在那裡,對琴島有著特殊的情懷。因此,我的鼓浪嶼情懷專題攝影就圍繞凝固的音樂和流動的音樂展開。」吳澤恩說。
在拍攝老建築時,吳澤恩緊緊抓住有光影變化的時機展開。老厝是骨架,光線是血和肉。首先要熟悉太陽對建築四季不同方向和而不同時辰的照射,能在複雜的光線下用好自然光;還要控制好畫面影調,使畫面具有點、線、面、型、色的變化。此外,為了提升對老建築精神霧化和視覺效果,吳澤恩把照片處理成灰色影調。
拍照容易創作難
去年,吳澤恩的攝影主題是「金磚有約,聚焦廈門」。夜景工程讓廈門迎來有史以來最璀璨的時刻,而五顏六色的燈光卻給吳澤恩的攝影帶來困難。尤其是接片時,燈光顏色不協調。
拍攝時不僅要有刁鑽的視角、特殊的光影,而且要踩好點。緊緊抓住金磚廈門會晤前後幾天夜景的亮燈和夜色的變化,吳澤恩的足跡遍布海滄、集美等地。功夫不負有心人,吳澤恩的作品「色彩斑斕的五緣灣」獲得「最美城市記憶,與金磚同行」攝影大賽一等獎。
吳澤恩的小孫子從小跟在他身邊學攝影,讀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就拍得很好了。所以吳澤恩萌生了一個念頭:攝影要從娃娃抓起,為何不在幼兒園開一個攝影班。說干就干,2016年,吳澤恩聯繫了海城幼兒園,每周義務教中班的孩子們攝影一次。他說,只要孩子有興趣,再準備一台小相機就可以來上課。「孩子的感受力非常強,他們的作品能拍出童趣。」每次上課,他要求家長也要陪同,這樣,即使回家了,家長也可以指導孩子。
「拍照很容易,創作很難。」吳澤恩說,攝影是最有思維的藝術,每一次攝影,都不是拍照,而是用框架、瞬間和質感這三大攝影的語言,把多維、立體和升華的作品展現給觀眾。
TAG:海西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