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明悲歌:「世間已無張居正」!

晚明悲歌:「世間已無張居正」!

原標題:晚明悲歌:「世間已無張居正」!


公元1573年,大明改元萬曆。年幼的萬曆皇帝朱翊鈞應該有鬱悶的理由,雖然自己貴為大明皇帝,卻形同傀儡,但這個怨不得別人,誰讓你是個十歲的孩子。


不過這話,大臣們只能爛在肚子里,曾經有過牛人就是因為說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他的言論被政敵篡改為「十歲孩子,如何做人主」,從而激怒慈聖皇太后,失去內閣首輔的寶座,這個牛人就是高拱。


雀占鳩巢,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於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張居正開始了十年屬於自己的改革時代。

雖然,史學家冠以「萬曆新政」,其實是始於隆慶六年,隆慶帝駕崩之後的八月,張居正從省議論、振紀綱、重沼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飭吏治,富國強兵。


他批評空作王霸之辯的人「不知王霸之辯、義利之間在心不在跡」,而誤認為「仁義之為王,富強之為霸」。明確地把解決國家「財用大匱」作為自己的治國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鞏固國防,整頓吏治。


那麼這個張居正又是什麼人?為什麼他能夠走到歷史的前台,成為大明萬曆朝的首輔呢?


一、自幼神童、科考順利躋身仕途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此人自幼就是個神童。史載,他五歲識字,七歲能通六經大義,十二歲考中秀才,十三歲時就參加了鄉試,十六歲中舉人。


他的崛起之路始於科舉。如果要了解大明朝的政治,必須了解什麼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不始於明朝,但是科舉制度發展到明朝,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將科舉考試的命題範圍固定在四書五經,當時對四書五經的解釋也有很多家,明初將四書五經解釋的話語權給了南宋的理學家朱熹。


張居正的老爹張文明苦讀半生最終只混到一個秀才的身份,但在當時也算不錯,秀才已經可以擁有一些士人才能享有的特權。


張居正聰穎過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即便是神童,不過要躋身仕途,也要攻讀四書五經通過科舉的考驗。

1536年(嘉靖十五年),十二歲的白圭參加童試,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李士翱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後盡忠報國,並替他改名為居正。這一年,居正做了補府學生。


一年後,參加鄉試,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而落榜。原因是他希望對張居正多加磨礪,以成大器。


三年後,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


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並解下犀帶贈予居正:「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至此,張居正完成了一生的科考事業,正式躋身仕途。,這一年,他才二十三歲。


二、翰林院蟄伏待飛二十年


庶吉士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等責,是為明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


明代翰林為政府儲材之地。英宗後有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


張居正入選庶吉士,教習中有內閣重臣徐階。徐階重視經邦濟世的學問,在其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為他日後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內閣鬥爭,張居正選擇冷眼觀察,蟄伏待飛。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張居正以《論時政疏》系統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


這是他首次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可惜他的主張並沒有引起明世宗和嚴嵩的重視。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張居正回翰林院供職。他在苦悶思索中漸已成熟,在政治的風浪中,他模仿老師徐階內抱不群,外欲渾跡,相機而動。


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居正進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徐階荐居正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


這是張居正人生的一大轉折,因為他成為了未來皇帝的侍講侍讀。


裕邸期間,張居正任國子監司業從而掌握了很多將來可能進入官場的人,這為張居正積累了人脈。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高拱下台後,張居正掌翰林院事。


張居正從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踏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這是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用了近二十年,他成為了翰林院的最高官員。


三、新朝初立以裕王舊臣躋身內閣


隆慶皇帝


1567年(隆慶元年),張居正以裕王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當此時,內閣中張居正還是屬於次要的人物,1568年(隆慶二年),七月,徐階終因年邁致仕。次年,徐階的老對手高拱重回內閣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內閣大權。


高拱為內閣首輔,張居正為內閣次輔,由於高拱剛愎自用,張居正的政治主張不能完全得以實現。


四、穆宗崩、神宗繼位,高拱觸怒萬曆生母李太后被免職趕回原籍,張居正任首輔



張居正


高拱下台後,張居正擔任了首輔,八月,他從省議論、振紀綱、重沼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飭吏治,富國強兵。


1573年(萬曆元年)十一月,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明確職責。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


李太后


此時的張居正48歲,終於迎來了完全屬於自己的時代,在萬曆生母李太后和掌印太監馮保的支持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萬曆新政」。



馮保


五、大明朝的「黃金十年」、張居正的最後十年


從1573年到1582年,這十年是張居正改革的十年,通過實施萬曆新政,明朝的國力得以很大提升,長期困擾嘉靖朝、隆慶朝的經濟問題得以解決。


張居正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等人,明朝在邊防的一系列問題得以解決,戚繼光在所轄地區推行軍事改革,可惜未能推廣開來。


張居正的改革主要目標在於鞏固國防、改善財政,張居正先是通過整頓吏治提高行政效率,通過一條鞭法進行賦稅改革以此增加朝廷賦稅。


張居正新政無疑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


但張居正改革觸犯了整個文官集團和外戚等利益集團,最終在張居正去世之後,人亡政息,改革被廢止,從此,明朝徹底墜入了黑暗的深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歷史堂 的精彩文章:

晚明長恨歌:隕落在神州大地的最美時代花

TAG:古今歷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