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靈山上神秘摩崖「天書」隱藏著怎樣史前密碼?
在江西廣昌縣赤水鎮古源村背後,有一座神秘的萬靈山。4年前,一個驚人發現讓萬靈山更加神秘且引人矚目——山體上雕刻了一部至今無人能夠破譯的摩崖「天書」。廣昌縣原博物館館長、廣昌恐龍化石主要發現者姚澄清認為,這是繼該縣發現恐龍化石後,又一重大考古發現。
那麼,這一部「天書」從何而來?為什麼會深藏在深山密林中?「天書」中蘊含著怎樣的奧秘與玄機?為什麼眾多考古專家都無法揭開神秘文字的懸謎?
6日,記者特赴廣昌赤水,實地探訪了這部神秘的摩崖石刻「天書」,當地考古專家與村民向記者講述了關於神秘「天書」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刻在岩石上的天書
目擊
萬靈山四處銀光閃閃
6日,在經過長途車程顛簸後,記者與撫州市、廣昌縣有關部門的專家終於來到赤水鎮古源村萬靈山所在地。
在古源村村主任的帶領下,我們直赴萬靈山。走過一段田間小路後,我們便開始爬山。上山的水泥台階依山蜿蜒而上,此處山勢非常陡峭。行至半山腰,大家都累得氣喘吁吁,便在一座名為「萬靈庵」的寺廟進行休整。古源村村主任介紹說,這裡離摩崖石刻「天書」僅有幾百米遠了。
在休息時,村主任告訴記者,這裡鮮有人跡,因為這裡的百姓相信萬靈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怕驚擾神仙,若不是來「萬靈庵」進香,老百姓一般是不上山的。休息了10來分鐘,大家繼續行進,這時,山泥路上一片閃閃發光的東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據當地村民介紹,到了山上將會看到整個萬靈山都是銀光閃閃的,尤其是到了有月光的晚上,四處更是銀光一片,讓萬靈山更是披上一層神秘面紗。
不過,隨行的一位考古專家介紹,萬靈山上之所以四處銀光閃閃,主要是因為萬靈山為雲母質土層,其中的絹石英雲母石,在陽光折射下自然銀光閃爍,會發出耀眼的光芒,並不神奇。在山腰轉過一個「S」形彎道後,我們終於來到萬靈山摩崖石刻所在地,見到了仰慕已久的神奇「天書」。
上山後,記者發現,萬靈山雖不算高(海拔大約不到400米),但氣勢宏偉,站在山頭放眼望去,稻田交錯,禾苗蔥鬱,房屋有序炊煙縷縷,絕妙景緻盡收眼底。
在萬靈山上,大家驚奇地發現,在山林並不茂盛的山坡上布滿了烏黑的、大小不一的石塊,石塊上的陰刻符號橫豎交叉、撇捺摺疊、圈點呼應、勾彎分明,似字非字,十分有趣,讓人揣摩不透。
發現
美麗傳說驅人探奇
那麼萬靈山上的摩崖「天書」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記者趕到赤水鎮古源村,當地村主任向我們講述了「天書」走出「深閨」的故事。
古源村離縣城廣昌30公里,是一個僅有20餘戶100餘人口的農家小村。這裡三面群山環抱,直到去年通往縣城的公路才修好,交通條件才得到基本改善。由於交通極端不便,村民除了世代安居在這山旮旯里,從事傳統的農業耕作以外,幾乎從不出門,也沒有其他的副業收入,生活比較貧困,但是這裡的村民祈求平安,渴望富裕的希冀從來沒有因此而改變。在村裡世代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故事就發生在古源村後的萬靈山上,傳說古源山山奇林美,引來許多神仙聚居,神仙有一個寶庫,一隻金雞還經常在山坡上出現,光耀滿山。在一塊巨大的石坡上,寫有世人不識的開寶庫咒訣。傳說如有人能認識開寶咒訣,便可拿到金鑰匙,得到九缸十八壇的寶藏和一根金扁擔。為了奪取寶藏,村裡的一個財主不惜重金,買來了天下所有能破譯符咒的書籍,並雇來一群秀才對典辨符。就在差最後一個咒訣快要辨認出時,突然晴空起雷,狂風大作,雷電當場劈死了財主,典籍也被熊熊大火燒得精光,而原本完整的巨大石坡也被劈得七零八碎,滿山都是,所有的咒訣也加了一筆,從此這個開寶咒訣也就無人能解開。
然而誰也未曾料到,正是這個美麗的傳說,讓「天書」走出了「深閨」。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4年前,該縣一位文化工作者小李前往該村採風,村民們繪聲繪色講述了「天書」的故事,這讓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強烈的好奇感,驅使他來到了萬靈山上。
在50度左右的斜山坡上,密布著許多灰黑堅硬的石塊,而在這些石塊上面,竟有大量的橫、豎、撇、捺、勾、折、圈、點等非常神秘的陰刻符號。這使小李興奮不已,他認為老百姓的傳說雖然不可信,但是「天書」確實存在。由於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東西,再加之對古文字知之甚少,他並沒有把這些石刻和字、書聯繫起來。而就在下山路上,他猛然想起該鎮發現的多處古文化遺址時,他腦海中迅速閃念:這裡是不是一處古文化遺址?回到縣城後的小李,迅速將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時任該縣博物館館長、廣昌恐龍化石主要發現者之一的姚澄清,至此「天書」走進了省內外考古專家的視野。
專家在研究摩崖天書
初探
考古專家否認「天然石縫說」
姚澄清是一位老廣昌人,從事考古工作幾十年,是中國考古學會的會員。接到小李的報告後,強烈的職業敏感讓他很快將這一情況,記進了他的考古記事手冊中。當時由於中國古陶瓷學會年會暨學術討論會開會在即,一時抽不開身的姚澄清,決定先讓該縣博物館的兩名工作人員先行察看。
這兩名工作人員也曾多次參與過該縣的文化遺址考古,有一定的考古經驗和技術功底。他們來到萬靈山後,發現近千平方米散落的烏黑石塊上,雕刻著大量的形狀神秘怪異的符號。他們認真察看,仔細對石頭上的「漕溝」進行了辨認揣摩後,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石頭上的「漕溝」雜亂無章,無一個可辨認的字形,不像文字,是山崩地裂、長期風化形成的天然石縫;另一觀點則認為,石塊上的這些符號長短、深淺、方向不一,有的仍可窺見人工鑿刻痕迹,雖不可辨字形,但不是天然石縫,是古時期人為鐫刻而成的文字。判斷的理由是:
古人記事有多種方法,一種是結繩,事大結大繩,事小結小繩;第二種是畫圖,即畫圖形於器物上;三是契甲刻骨,即在龜骨上或獸骨上刻字;第四種是勒石,古人常在崖石上刻字記功;第五種是刻竹為簡;第六種是鏤金,即在金器上刻字。
而此古文字當屬勒石一種。從地勢來看,這裡可能有先民居住,有水、有岩,適應人類生活。因為根據《孟子滕文公》記載:「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安息;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如今岩洞無存,亂石滿山,可能古時發生地震,由於地殼板層相撞,致使岩塌山崩,岩石斷裂,字不成篇,巨型岩石上的文字分裂於每個石子上,字跡殘缺。另外從地名來看,也使人聯想,今古源早時可能叫古文,因當地方言「源」與「文」類似諧音,而該村又名「大眼排」,古時可能叫大岩,後人可能錯寫。
這兩名工作人員同時將實地察看的情況和一些石刻描摹寫成書面材料,交給了姚澄清。
形態各異的神秘符號、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更加激發了姚澄清對這些石刻的關注熱情。隨後,他和一名工作人員來到萬靈山。他們來到該山後,姚澄清驚呆了,他在眾多石頭上的「漕溝」中找到了許多人工刻鑿遺痕,他很快否定了「天然石縫說」。姚澄清注意到,這些奇特的「漕溝」均刻在一塊塊外裸的石頭上,數量多,散布面廣達近千平方米,石刻手法粗放,有的一筆長一米,「漕溝」粗深,未因長久風化而滅跡,同時字形奇特,大者如籮(筐),小者如(米)斗,既不像連雲港將軍崖崖畫形象,又不似眾多出土文字規整。但雖初看雜亂無章,而細看卻線條流暢,線條各異。在對這些符號認真考察臨摹,並仔細鑒別後,姚澄清異常興奮地宣布,這是一處古文字元號遺址!
刻在岩石上的天書
懸疑
摩崖「天書」與先民祭祀有關?
摩崖「天書」令姚澄清興奮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煩惱,因為雖然可以確定是文字元號,但自己考古幾十年,卻又認不出「天書」上任何一個字。字裡面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玄機呢?是古代天象記錄?還是遠古人類祭祀咒語?抑或是宗教秘語?
為了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讓更多的專家來破譯,姚澄清將這一發現寫進了《廣昌縣文物考古大事記》和《廣昌縣文物分布圖冊》,並上報江西省文化廳。同時,他還請來了江西省有關專家學者再次考究探尋。
據姚澄清介紹,他曾邀請了江西省文物局局長楊風光、副局長趙承告,江西省博物館館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彭適凡,古文字學家彭明翰以及撫州市和該縣的領導、專家、學者等一行20餘人,到萬靈山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考古活動。所有參與考察的專家們在對山上山下的石刻仔細察看鑒定後認為,這是一處摩崖石刻——古文字元號。而此古文字元號面積之廣、符號之古拙,堪稱世界之奇,是一部神秘的石刻「天書」。
現場的考古專家認為,古源「天書」神秘文字元號這一重大考古發現,為我國史前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為破譯遠古人類奧秘、考辨古文字演變提供了新線索,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回到南昌後,他們立即把古源天書的重大發現上報給了國家文物局,並請求列入專項進行考辨破譯。
由江西省、市、縣三級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認為,可以萬靈山為中心,在方圓5至10公里範圍內進行古遺址的普查,看是否與這些符號有內在的聯繫,部分專家還認為該座山叫萬靈山,滿山都是雲母片,因而得名,山頂又有「萬靈庵」廟,這些符號可能與古代先民上山祭祀有關。
專家把天書寫在紙上準備破譯
就在採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姚澄清告訴記者,赤水鎮姚家坊、程功寨等處已發現了新時期和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出土了多塊磨製石器和大量陶片。
同時,據史記載,古源村曹氏(全村以「曹」姓為主姓)世代做道士,道風甚濃,道法高明,相傳可通鬼神。而就在前不久,該縣博物館副館長黃震還在一村民家中發現有道教的符但是,此符箔目前還沒有發現與石刻天書有相通之處,這些發現的古文化遺址和道教符,與石刻天書有沒有關聯之處呢?
專家說,這些發現都可以作為今後研究那些文字元號的參考線索,摩崖「天書」將為考古學家及人類學家等尋覓這些史前文明提供新信息,為揭開史前文化增添了珍貴的資料。
專家們也堅信,隨著研究考辨工作的不斷深入,廣昌「天書」這個千古之謎必將大白於天下。
TAG:全球大搜羅 |